文/賴其瑋(台聯青年部副主任)
最近台灣發生了兩件引起輿論關注的事件,分別是馬英九充當起「共青團旅行社」的領隊,提供中國學生交流團發表矮化台灣國格的言論。另一個則是原本由中共所圈養,網路名為「閩南狼」的網紅歌手,以網路實錄影片,在名為「攝徒日記」的網路頻道公開交涉經過,踢爆了中共的統戰手法。
這兩件事看似沒有關聯,但其實都指向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統戰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了。從「共青團遊台灣」以及「網紅統戰」兩件事可見,在中國眼中,台灣作為一個國家認同、定位錯亂的國家,以至於中國可以不遺餘力挑起台灣內部的認知錯亂來達成統戰的目的。也因此,文化交流的用意也就不單純是一般正常國家國際間的交流互訪,而是中國藉以發揮統戰的戰場。
事實上,早在網路時代以前,中共早就這樣對外發動過認知作戰了。不只是在中共剛剛成立時,發動上海暴動或廣東暴動。就連在建政以後,都還有實施。最有名的案例,是六七香港暴動中,中共發動的「白區作戰」(也就是在不直接動用正規軍,以民間力量為主滲透、破壞、分化敵後社會的作戰)。當時中共以反殖民、反資本、中華民族主義等號召,煽動香港的大學學生會學生、工會成員、媒體影視業從業者(不乏知名影星),在1967年發動街頭暴動、炸彈攻擊,一度讓英國殖民政府的政權被顛覆。
中共在發動街頭暴動前,會先設定統戰的階段性目標。終極目標當然是奪權並排除敵人的統治合法性。但在此之前,得先挑起該地域社會的認知錯亂。觀察中共在六七暴動中所使用的手法,可以發現,中共會先建立謠言、負面消息傳播之節點,也就是針對新聞媒體(如香港文匯報)、社團政黨(六七暴動時的香港工聯會),收買或部署關鍵人物,進而作為散播謠言的節點,讓群眾不信任港英殖民政府,作為發起暴動的前置作業。
在網路化時代,世界各先進國家的結社模式、資訊傳播模式也隨之改變。中國當然知道這點,所以也將白區作戰的觸角,伸到了網路社會中。正如YouTube帳號名為「攝徒日記」的網路創作者所揭露出來的,中國藉由收買大量網紅,帶團到新疆、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以公開效忠中國來換得實質利益。雖說中共這樣的做法早就有前例可循,但台灣人對此的認識還不深。要不是近期網路名人的踢爆,恐怕台灣人還不知道已被收買的網路紅人已經有如粽子般一大串。
現在難以在法制上防範、阻斷中共的文化統戰。實在是因為馬英九等一眾國民黨人,成天說「兩岸交流有助於化解仇恨」在糊弄百姓。從最新曝光的中共統戰手法可知,中國根本就是存壞心眼,以侵略台灣為目的,「文化交流」不過是手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