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尹錫悅發布戒嚴舉世震撼,台灣和韓國都被視為「第三波民主化」東亞指標,推動解嚴的民進黨與被軍政府打壓的韓國左派,因共同具有反威權過往,兩者間曾有革命情誼。當被視為最親台韓國總統的尹以「在野配合北韓」為由發布戒嚴時,民進黨立院黨團小編發布疑似認同戒嚴貼文,雖遭到台灣社會輿論炎上,連總統賴清德也出面消毒,但在尹確定逃過彈劾風暴後,綠營在網路社群上不是沒鬆口氣聲音。
南韓總統尹錫悅7日發表談話,就宣布緊急戒嚴一事向南韓民眾致歉。(美聯社)
台韓曾為「威權兄弟」 斷交後改變對韓思維
冷戰時期,台韓兩國因同屬美國反共側翼曾為「威權兄弟」,蔣介石靠韓戰保住在台政權,韓國的威權領袖更和兩蔣都有交情,因社會體制相似,經濟發展也因威權控制的穩定社會秩序而有所發展,即便兩國的發展重點不同,但都成為所謂「四小龍」,兩國民間也有密切往來。
只是,長期威權體制下,台韓兩造都有內部民主化壓力,加上冷戰結束前後國際戰略格局改變,韓國也開始發展「北方政策」。上世紀90年代,促成台韓斷交的主導者,是曾被台灣認定為「反共鐵血盟友」的全斗煥繼承人盧泰愚,斷交過程台灣倍感羞辱,「韓國人是背骨仔」成為台灣社會對韓的深刻記憶,連帶影響跆拳道、棒球賽等國際運動賽事中「好想贏韓國」的口號。
世界棒球「台韓大戰」,國人更是以「好想贏韓國」為口號,最終中華隊以6:3力退韓國。(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韓國昔抗爭常見汽油彈 台灣異議圈90年代也曾向韓取經
當年分別在台韓對抗當地威權、拼民主的台灣民進黨和韓國共同民主黨,因共同擁有對抗獨裁極權政黨的民主基因,民進黨大佬許信良和對抗南韓軍政府的前總統金大中等,過去甚還因都曾流亡過美國,兩人間也有交誼。有趣的是,90年代前後台灣街頭運動,也曾向韓國學運、社運圈取經,學習如何製作汽油彈進行激烈抗爭,甚至在學成後自有心得,多次試驗後傳出「海尼根啤酒瓶最好製作汽油彈」軼聞;只是台韓國情不同,台灣抗爭使用幾次汽油彈後,因太讓社會反感,即便不少人擁有製作汽油彈技術,但鮮少有人真的丟過。
1980年「光州事件」,示威者用大型客車阻擋軍警前進的道路。(資料照片/美聯社)
韓左派拉北京平衡美國 綠營執政台韓關係卡瓶頸
不過,韓國自從保守派開始北方政策,金大中第一次率左派執政後,展現對美國有所保留、友善中國的立場,更加推展北方政策,和民進黨盼美援保台的戰略產生分歧,即便過往雙方有共同的反威權基因,也難敵不同的國家戰略利益算計。2004年,民進黨第一次取得中央執政的陳水扁時代,和扁同為律師出身的韓國左派前總統盧武鉉也當選總統,延續左派執政,扁同意重新恢復兩國因斷交中斷的通航,民進黨和韓國左派政府一起打破歷史窠臼。
然而,即便民進黨與韓國左派看似重歸於好,但韓國左派傳統對外政策立場仍是拉攏北京以穩定北韓、「平衡」美國,特別是韓國不同於日本,和中國沒有太深的歷史情緒對立,因此民進黨私下對韓國左派也不敢有太大期待;即便近年來台灣中壯年及青年世代,沒有太多兩國斷交的仇韓記憶,韓國娛樂深入台灣社會的狀況下,台韓兩造也不是沒人希望增進台韓關係,但與推動台日、台美關係有重大突破的前總統蔡英文時代相對比,台韓兩造間的關係沒什麼明顯躍進。
被疑挺戒嚴爭議發文違民進黨基本價值 賴清德親自消毒
隨著代表保守派勢力的尹錫悅當選總統,基於緊隨美國戰略,台海議題也不同於左派前總統文在寅政府,尹政府多次公開對台海安全立場表態,在台灣國造潛艦命名及下水典禮時,韓國駐台代表甚至出席觀禮。從擁有國會過半、完全執政的蔡英文,到現在朝小野大的賴清德,民進黨自2016年中央執政後,施政議程一直被在野勢力強力杯葛,也難怪在台灣推動解嚴的民進黨,會發生民進黨立院黨團小編,發出遭解讀為「肯定尹以在野黨配合北韓為由發布戒嚴」,引發台灣社會輿論劇烈爭議的社群發文。
蔡英文總統主持潛艦國造原型艦命名暨下水典禮,並與出席貴賓合影。駐台北韓國代表部代表李殷鎬(前排左四)和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副代表岡島洋之(前排左三)出席。(軍聞社提供)
對於該爭議發文,總統賴清德以降,連日公開否定消毒,綠營內部也有不少人質疑,根本違反民進黨長年訴求的基本民主價值;但從網路社群發言觀察,對於「防中」立場的尹錫悅昨晚驚險渡過彈劾風暴,綠營內部私下表示「鬆口氣」的聲音不少。(責任編輯:許雅慧)
尹錫悅雖暫時驚險渡過彈劾風暴,但人民仍憤怒高喊下台,現場警方仍加強戒備。(沈粲家攝)
民進黨團疑發文談戒嚴,登上南韓3大報,遭國民黨痛斥損害台灣形象。(取自國民黨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