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專欄】瞧!巴塞爾的生命科學產業;以及曾經停佇過這兒的博碩之士!

銳傳媒/ 2024.12.05 08:51

【專欄】瞧!巴塞爾的生命科學產業;以及曾經停佇過這兒的博碩之士!

 

巴塞爾(德語:Basel,發音:[ˈbaːzl̩] ;法語:Bâle,發音:[bal];義大利語:Basilea,發音:[baziˈlɛːa])是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僅次於蘇黎世和日內瓦,2023年6月16日統計人口177,595名,是巴塞爾城市邦(德語:Basel-Stadt,法語:Bâle-Ville)的首府。巴塞爾坐落於瑞士西北的三國交角,西北鄰法國阿爾薩斯,東北與德國南北走向的黑森林山脈接壤;而萊茵河在此東注北湧穿城而去,將巴塞爾一分為二,版圖較大者位於西岸稱為大巴塞爾區,小巴塞爾區則位於東岸。 

瑞士巴塞爾是筆者參加萊茵河輪旅遊(10/21)的第一站,船停駐在巴塞爾碼頭兩夜。

但我們並没有進入市區「攬勝」,所以記憶中的巴塞爾就只有碼頭停泊處的三國交界標誌,以及藍天上的飛機機尾雲構成的「十字架」。

[caption id="attachment_90483" align="alignnone" width="1126"] 法國國土在對岸               隔著萊茵河[/caption]

倒是從蘇黎世機場抵巴賽爾碼頭傍晚,以及第二天清晨搭接駁車去琉森時,在車上見到的「羅氏大樓」給我極深刻的印象。

按:羅氏大廈(德語:Roche-Turm)是瑞士城市巴塞爾的一對摩天大樓。二號高樓高205米(673 ft),是瑞士的最高建築。高雄85大樓(英語:85 Sky Tower)是85層樓高的摩天大樓,建築高度為347.5公尺(1,140.1英尺),目前為高雄第一高樓、台灣第二高的摩天大樓。

回國後,努力蒐尋巴塞爾的資料,找到兩個亮點,其一就是瑞士與巴塞爾經濟體系重中之重的生技產業;另一個是曾經停駐過巴塞爾,啟蒙與躍進西方文明,以及二戰時反納粹德國的灼灼英傑群像。

兹整理相關資料如下:

其一:為什麼巴賽爾會成為瑞士重要的生命科學基地及化工醫藥工業中心,也是全球生命科學和精密製造的中心之一。

背景:

根據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r) 2024年10月23日報導,製藥業大幅成長,且自2000年以來,製藥業在國內生產毛額(GDP)中的占比增加一倍,達4.6%。製藥業中主要主導集團為羅氏(Roche)、諾華(Novartis)及山德士(Sandoz),羅氏出口占瑞士總出口額約12%,此外製藥業在瑞士證券交易所(SMI)也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除了食品業的雀巢公司外,製藥業的諾華及羅氏為主要影響SMI指數表現的主要公司,且由於在瑞士其退休基金表現,極大程度取決於SMI指數,因此製藥業也間接影響瑞士退休基金表現,故製藥業與瑞士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致勝因子:因因相循,共伴共贏。

企業集群的共伴效應。該地區聚集了包括諾華(Novartis)、羅氏(Roche)等在內的多家世界知名製藥公司,這些企業的集聚不僅促進了知識共用和技術創新,也提升了巴塞爾在全球生命科學產業中的競爭力。

巴塞爾大區創新生態體系的培育是城市創新品牌建設的基石。如巴塞爾大學(瑞士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及周邊高等研究學院,為生命科學領域提供了先進的研究平臺和人才培養的搖籃,確保了創新思維和專業人才的持續湧現。

巴塞爾大區專業多元的人才資源是城市創新品牌的活力源泉。

[caption id="attachment_90486" align="alignnone" width="1148"] 資料來源:瑞士巴塞爾大區BaselArea[/caption]

是政府的政策與資金支援。

[caption id="attachment_90487" align="alignnone" width="869"] 以上粗淺的匯集四項致勝因子:企業、教育、人力資源、以及政府與民間的協力,塑型出這個偉大又生疏的城市成為生命科學與醫藥中心。[/caption]

當然,源遠流長的市民的精神素養與風氣,以及能匯聚周邊各大國市場的地理與交通便利等因素還是最為核心的要件。

其二:巴塞爾風雲人物光點

要談瑞士人物記憶,台灣人應該會記得這個人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1981年8月8日—)。已退役的瑞士男子網球明星,費德勒總共贏得20座大滿貫冠軍,單打世界排名第一累計310週,其中包括連續237週世界排名第一的男子網壇紀錄,為網球史上最佳的男子選手之一。

他出生在巴賽爾,他曾讚美他的「故鄉」是「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
Switzerland's biggest sporting hero Roger Federer, a Basel native who describes the city a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ities in the world". 

[caption id="attachment_90488" align="alignnone" width="551"] Roger Federer at the 2010 Australian Open[/caption]

但是還有什麼與巴塞爾有關聯的人物會出現在台灣人的腦海中呢?

1460年教宗庇護二世開辦巴塞爾大學,它是今天瑞士境內第一座大學。1471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授予巴塞爾舉辦貿易展覽會的特權。大約與此同時印刷術也到達巴塞爾,由於巴塞爾這座城市幾個世紀以來對人文主義的承諾,使得巴塞爾成為歐洲其他地區政治動盪時期的避風港,成為伊拉斯謨(人文主義思想家與神學家)、霍爾拜因家族(畫家)、尼采(哲學家)、卡爾‧榮格(心理學家),直到二十世紀還有赫曼‧赫賽(文學家)和卡爾‧雅斯培(思想家)等名人的避風港。

藉由這這次旅遊機緣,筆者把上面幾位曾經於腦海中閃過,卻沒有將他們與巴賽爾連結的灼灼名士,重整他們的簡介於後:

(1)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人文主義思想家與神學家1466-1536)

伊拉斯謨,全名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羅特羅達穆斯Desiderius Erasmus Roterodamus;(1466年—1536年),史學界通稱鹿特丹的伊拉斯謨(Erasmus von Rotterdam),是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今荷蘭和比利時)的人文主義思想家和神學家、天主教神父,為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 

[caption id="attachment_90489" align="alignnone" width="396"] 1523年的伊拉斯謨,小漢斯·霍爾拜因的作品[/caption]

住在巴塞爾的人文主義者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他擔任主編的希臘文新約聖經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並於1516年和1519年把他的翻譯在巴塞爾印刷出版,該版本後來被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譯為德文,成為新教勢力圈內第一本流行的聖經。

補註:
Desiderius Erasmus (1466-1536) spent ten years in Basel in four periods (1514-1516, 1521-1529, 1535-1536). Like many of his contemporaries, the humanist and scholar travelled throughout Europe. The elite of artists, scholars, students, traders, monks and spiritual and secular (aristocratic) rulers was much more European in the Middle Ages than nowadays.

Many of Erasmus’ works were written, printed and published in Basel. His famous Greek translation of the New Testament was, for example, written and published in Basel and published by his friend Johann Froben.

From 1525 to 1529, Basel adopted the Protestant faith. Erasmus left for Freiburg (Baden) but returned in 1535. He died on 11 July 1536 and was buried in the Basler cathedral near his last residence, Haus zum Lufft, in the Bäumleingasse.

(2)霍爾拜因家族(畫家)

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der Jüngere(約1497年 — 1543年)是德國畫家,最擅長油畫和版畫,屬於歐洲北方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許多肖像畫和系列木版畫《死神之舞》。 

[caption id="attachment_90490" align="alignnone" width="404"] 自畫像(c. 1542/43),自稱是瑞士巴塞爾公民[/caption]

Self-portrait (c. 1542/43), with his self- designation as a citizen of Basel, Switzerland

他畫一幅聞名於世的應景肖像畫,肖像主人是鹿特丹的人文主義者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繪畫時間和地點應該就是於1523年在巴賽爾。

此外他還畫許多當時的王公貴人肖像,最著名的兩幅就是1527年畫的《托馬斯·莫爾像》,以及約1536年畫的《亨利八世像》Portrait of Henry VIII。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年—1900年),是出身德國的哲學家、詩人、文化批評家、古典語言學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對現代哲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轉向研究哲學前他是古典語言學家。他也以創作詩歌和音樂作品為副業。他最初是普魯士公民,1869年移居瑞士的巴塞爾後,他應自己的要求成為無國籍人。

[caption id="attachment_90492"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尼采在巴塞爾,約1875年。[/caption]

弗里德里希·尼采是德語地區最著名的哲學家和道德批評家之一,從1869年到1879年在巴塞爾任古典語文學教授,但是大多數他知名的著作是在他因病離開巴塞爾以後才寫的。

(4)卡爾‧榮格(心理學家)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發音:[kaʁl ˈjʊŋ];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瑞士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榮格是一位學貫東西、著作等身的學者,在世界心理學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是心理學鼻祖之一。卡爾·榮格在巴塞爾度過少年時代並在巴塞爾大學讀醫。

[caption id="attachment_90493" align="alignnone" width="631"]
三十多歲的卡爾·榮格 1905 round Jung, c. 1935[/caption]

(5)赫曼‧赫賽(文學家)

赫曼·卡爾·赫塞(德語:Hermann Karl Hesse,;1877年—1962年)是一位擁有德國、瑞士雙重公民權的詩人、小說家和畫家。著名作品包括《德米安:徬徨少年時》、《荒野之狼》、《流浪者之歌》和《玻璃珠遊戲》,每部作品都探索個人對真誠性、自我認知和靈性追求。1946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881年到1886年以及1899年到1904年間他住在巴塞爾,1924年他獲得瑞士公民權。 

[caption id="attachment_90494" align="alignnone" width="653"] 1905 portrait by Ernst Würtenberger[/caption]

(6)卡爾‧雅斯培(思想家)

卡爾·特奧多·雅斯培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1969年2月26日), 德國哲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基督教存在主義的代表,1967年他成為瑞士公民。 

[caption id="attachment_90495" align="alignnone" width="335"]
1946年的卡爾·雅斯培[/caption]

40歲的雅斯培,從心理學轉投哲學,並且擴展到精神病學的工作。他便成了鼎鼎大名的哲學家,在德國與歐洲享有盛名。1948年雅斯培來到瑞士的巴塞爾大學工作。雅斯培在哲學界中仍然表現突出,直到1969年與世長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