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進入呼吸道傳染病高峰期,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可別忘了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這個在社區型肺炎中最常見的致病菌之一1,從今年夏天開始就在蠢蠢欲動,不僅出現許多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病例,累計至 11 月共 272 例確診,創下 5 年同期新高2,背後原因與流感、新冠疫情息息相關;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指出,在確診流感或新冠後,特別容易發生次發性肺炎鏈球菌感染,尤其現在民眾防疫措施減少,也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又增多起來。
「無論是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都會大幅增加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發生的機會。」謝思民解釋,當病毒開始破壞纖毛運動,影響呼吸道自我防衛機制時,這時潛伏在鼻咽腔中的肺炎鏈球菌就會有機可趁侵襲器官,引發感染症3。
肺炎鏈球菌感染病程快 長者、慢性病臨床表現更嚴重
事實上,一旦誘發肺炎鏈球菌感染,病程恐怕來得快又急;謝思民指出,臨床上,面對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個案,若沒有控制好就會演變成併發症,甚至威脅到生命,因為肺炎鏈球菌屬於毒性較高的細菌,疾病症狀相較會更為嚴重。就算是常見的中耳炎、鼻竇炎等,症狀也會不輕,尤其對於年長者、有慢性疾病者以及免疫力缺損等族群,在臨床表現的感染症狀會更為嚴重4。
謝思民提及一臨床案例,一位 59 歲的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控制不佳,卻年年拒絕接種流感疫苗。直至某年秋冬感染 A 型流感,隨著病情發展,發燒伴隨呼吸困難,因此被送往急診治療。當時病程已進入第八天,患者出現肺炎症狀,經進一步檢查發現是肺炎鏈球菌感染所致。由於病情發展迅速,更併發腦膜炎,最終即使積極救治仍無法挽回生命。因此,謝思民醫師強調,高危險族群除了接種流感疫苗外,也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才能獲得完整的雙重保護。
肺炎鏈球菌感染易引發併發症 醫囑高危險族群應自費接種
「不在政府公費接種的對象,不代表不需要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謝思民強調,目前疾管署提供 65 歲以上民眾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不過像是患有慢性疾病、因其他疾病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脾臟切除等皆屬於高危險族群6,即便還未 65 歲,仍建議自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為健康多層保護力7。
至於目前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又分 13 價結合型疫苗(PCV13)與 23 價多醣體疫苗(PPV23),該如何區分與選擇適合的接種疫苗;謝思民解釋,多醣體疫苗屬於舊型疫苗,保護範圍廣但持續力短,也因此後來將多醣體結合到蛋白質上1,讓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記憶,大幅延長保護時間,成了結合型疫苗(PCV),也是比較現代化的疫苗8 ,因此,若從未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者,建議優先接種結合型疫苗(PCV),相較保護力較長。
謝思民提醒,若曾接種公費結合型疫苗(PCV)的民眾,間隔至少 1 年後,也可以再追加接種 1 劑多醣體疫苗(PPV23),持續提升身體的保護力,若仍對於肺炎鏈球菌疫苗不了解,建議可直接諮詢醫師建議,透過專業判斷選擇合適的疫苗接種,最重要是符合公費者以及高危險族群都應記得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可能因感染演變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註:高風險族群自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建議,請參考衛福部疾管署相關資訊
(本衛教內容由輝瑞大藥廠提供,專為提供予台灣一般民眾而準備)
PP-PRV-TWN-0207-202411
文 / 呂佳恆 圖/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