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治療心房顫動保護大腦 中榮醫:降低失智症風險

觀傳媒/ 2024.12.04 13:07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治療心臟保護大腦!70歲退休教授患有高血壓,2年前因心悸不適就醫,診斷為心房顫動。半年前,出現胸悶不適,記憶力明顯衰退,叫不出兒孫名字,生活丟三落四。經檢查發現是長期心房顫動控制不佳造成腦部損傷。臺中榮總內科部林彥璋主任施行射頻電燒術,使他恢復正常心率,並改善腦部血液灌流。術後3個月,教授記憶力改善,認知功能檢查(MMSE)恢復正常。


▲臺中榮總內科部主任林彥璋(右)、心臟內科醫師李冠毅(左)提醒民眾重視心房顫動問題,透過心導管消融手術可有效治療。
(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林彥璋主任團隊研究發現,心房顫動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7%,其中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15%。透過電燒手術治療後,整體失智風險顯著下降26%,阿茲海默症風險則降低21%。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23年5月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Europace》。


▲臺中榮總內科部主任林彥璋(左1)為病患進行心導管射頻電燒手術。
(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林彥璋主任解釋,國內心房顫動患者每年新發生失智症的比率約為0.9%-1%,相較於一般人僅0.2%的發生率顯著提高。研究追蹤心房顫動患者長達7年,發現因心跳不規則導致血液無法穩定供應腦部,造成間歇性腦部缺血,進一步增加微血管栓塞和腦部血管病變的風險。透過電燒手術清除異常心律源,恢復正常心跳,可以穩定腦部血流,降低反覆缺血引起的認知損傷,使患者每年的失智症發生率降至0.3%,接近一般人水平。

臨床觀察顯示,心房顫動患者接受消融手術(註)後,部分原有的輕度認知障礙可獲改善。林彥璋主任提醒,心跳異常可能導致認知功能衰退,應及早治療。已服藥控制的患者若仍感不適,應及時就醫評估治療效果,避免藥物失效。及早介入治療不僅能改善心臟功能,還有助於保護腦部健康。

心房顫動作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其併發症不容忽視。患者的中風風險增加3倍,主要因不規則心跳形成血栓;心衰竭風險則增加5倍,長期高負荷運作可能導致心肌逐漸無法正常收縮;死亡風險也提高了2倍。此外,心房顫動與周邊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及高血壓等併發症息息相關,對患者預後及生活品質造成重大影響。

目前國內心律不整盛行率約為1%,約有23萬名患者,但主動就醫者為數有限,原因包括症狀偶發而未引起重視,或認為症狀輕微無需治療。林彥璋主任指出,患者往往從出現心悸、胸悶或喘不過氣等症狀時才就診。然而,心房顫動的最佳治療時機是在初次發病的1年內,降低心血管中風心臟衰竭成效最好,若延誤治療,可能導致心臟結構受損,進一步影響病情預後。他建議患者可利用智慧手錶監測心跳,及早發現異常並及時就醫,以降低風險。

在陳適安院長領導下,臺中榮總於2014年至2024年間完成逾720例心房顫動射頻電燒術,涵蓋陣發性、持續性及長期性心房顫動。自2022年起手術量顯著增加,展現醫療團隊在精準診斷與技術應用的成熟度,成為台灣心律不整治療的領導醫療機構之一。

註:心房顫動導管消融手術目前有3種方法,分別為射頻電燒術、冷凍消融術和脈衝場導管電燒術。

熱門關鍵字:

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