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家長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慈大附小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親職講座,邀請門諾醫院侯仁智諮商心理師擔任主講人。侯心理師以自身育兒、多年輔導經驗及世界棒球冠軍台灣隊長陳傑憲的故事,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我管理能力與如何給孩子適當的期待,並強調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性。
講座中,侯心理師透過幽默風趣的分享,說明孩子透過完成家務、制定計畫與實現目標,能逐步學會管理時間與達成自我目標。他提到帶孩子購物、烹飪的過程,是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觀念。同時,也分享設立目標表的策略,讓孩子在達成既定任務後,才能享受使用電子產品等休閒活動。這些方式不僅能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也讓親子溝通變得更加和諧。
他也強調自主學習與生活管理的重要性,以家事為例來說明,如何透過設定明確的生活作息流程,例如「回家拖鞋、洗手、喝水、完成作業、協助家事、閱讀」等,逐步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應適度分配家事,根據孩子的年齡逐漸增加家事項目,三年級可負責兩件,六年級可挑戰五件家事等,讓孩子在參與中體會責任感與成就感。
此外,侯心理師也提到,閱讀習慣的建立能有效提升專注力與內在涵養。透過家長與孩子共同進行的閱讀活動,不僅能增強親子關係,也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與專注。他指出,孩子的時間有限,當生活步調規律後,自然能減少不必要的網路使用時間,將注意力轉向更有意義的活動。
侯心理師進一步說明,發掘孩子的興趣並適度引導是家長的重要責任。他分享了自身孩子的故事,說明興趣與責任如何兼顧,並指出,孩子在成長中能否發展出堅持力與自信心,取決於家長是否在生活中適時讚美與鼓勵其長處。父母要避免因比較心態而偏離教育的本質。例如,常見的「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做什麼,我的孩子為什麼不行?」只會讓親子關係陷入惡性循環。相反地,父母應該著眼於孩子的努力與學習過程,透過正向回饋,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與成長動力。最後提到「找到孩子的優勢,並強化這些特質,讓他們擁有自主管理的動力。這不僅影響學習成績,更塑造健康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
侯心理師也勉勵家長們:「在當父母的過程中,我們其實也在成為更好的自己。」他強調,孩子的成長往往能啟發父母自我反思與改變,讓親子關係成為雙向的學習與支持。
家長們紛紛表示講座讓他們收穫良多,從中學到了實用的教養技巧,也對自身的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與體會。宗宸媽媽提到「感恩學校提供這麽棒的家長共學課程!老師最後說的那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孩子,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期望未來學校能舉辦更多類似講座,幫助家庭教養與親子關係更上層樓。」
慈大附小輔導室主任蕭幸青表示,未來學校將持續辦理類似講座或課程,與家長攜手打造健康、正向的家庭教育環境,與家長攜手共同為孩子的成長打造優質的支持系統。
(撰文/蕭幸青,攝影/慈小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