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小林村 士林官邸 流星雨

【台灣文學的下一步(一)】專刊分享之8

銳傳媒/ 2024.11.30 21:18

【台灣文學的下一步(一)】專刊分享之8

 

◆專刊主題:書寫台灣的靈魂──「多向量」中的哀愁與重生
◆專訪時地:2024/ 7/ 26,桃園大溪「人生禪」道場
◆主辦單位:人間魚詩社
◆主 持 人:副社長,詩人石秀淨名
◆受訪作家:小說家詹明儒,真理大學前台文系主任錢鴻鈞
◆採訪撰文:主編,詩人郭瀅瀅
◆採訪攝影:攝影師郭潔渝

對年輕世代的觀察

[caption id="attachment_89832" align="alignnone" width="2040"] 請益人生禪之於小說闡釋。[/caption]

郭瀅瀅:錢教授,您提到自己有強烈的族群意識,在您的成長過程中,身份認知的形成過程是什麼樣的?您如何看待年輕一代對自身來源、對腳下土地、歷史文化的關切或理解?

錢鴻鈞:我自己年輕時是迷惘的,但當時有種種的社會思潮,又自認為是菁英份子,因此一定會有反抗意識,並想辦法深化自己。起先,我找到的是客家人的身份,希望客家人能獲得尊嚴,排除自卑感。接著從訪談幾位叔公太的機會,又立刻認識到自己是竹塹社的原住民,這樣的身份認識成為我的力量。後來認識了幾位客家作家,或許也受到一些女性的勉勵,因而從一個物理學博士轉而成為文學研究者,也讓進來台文系的學生得到一些啟發,但我認為對自己來處、對歷史文化的認識,應該落實在國中、高中階段。

[caption id="attachment_89833" align="alignnone" width="2048"] 參觀溪口道場。右1:攝影師郭潔渝。[/caption]

就我對自己學生觀察的結果,幾乎是所謂的天然獨,也認為台灣的歷史與文化, 是政治下的產物、是一種政治意識形態而不去討論,怕彼此衝突。對於文化的理解,則是因為講國語,因此與家族的關係、祖先的關係淡薄了,也較少關心腳下的土地所發生的故事。生活的壓力,升學的壓力,只能注重考試等現實的問題,沒有時間精力去注意到精神世界的層面。我認為政府應該廣設國民住宅,讓他們能安心活在台灣,生活壓力不要這麼大。大概只有解決生活上的困境,年輕一代才有能力去關懷更多的歷史與文化,更愛台灣。

[caption id="attachment_89834" align="alignnone" width="2048"] 參觀溪口泰雅部落。[/caption]

郭瀅瀅:詹老師對年輕一代的觀察是什麼?您對年輕的寫作者是否有什麼期許?

詹明儒:年輕人閱讀歷史小說或觀賞鄉土劇,有助於建立台灣歷史觀與感受台灣文化價值,我可以從家中的三個女兒身上,觀察到這種效果,但如果能夠搭配學校課程進行教學,影響層面應該可以更加擴大。而在年輕寫作者方面,我曾經兩度擔任過真理大學「林榮三台灣文學講座」的講師,從學生的心得報告中,發覺年輕人很有寫作潛力。但我不敢期待或鼓勵他們,走上寫作這條路,畢竟寫作在台灣現況來說,並無前途可言,但又不能不做,因此我們這一代也只能繼續「老漢拖車」,寫到累倒為止。這就是我的自我期許了。

https://youtu.be/UEUOSHuZvLQ

全文刊登於《人間魚詩生活誌》第十八期。本分享此為終篇,多謝耐心讀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