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後我們會突然陷入困惑和迷惘,不知道工作的意義在哪⋯其實,這段時間反而可以讓你好思考人生。SCPC職涯諮詢師王木木於《感謝失業,讓我成為更好的人》一書中,分享資遣後的親身經歷,並分享職場相關經驗,相信無論是新鮮人求職、轉職或中年失業,都能夠在其中獲得啟發,走出迷惘找到更好的自己。以下為原書摘文:
職場迷惘不該做的5件事
從我離開校園,一直處於迷惘之中,到努力工作,到被資遣,到終於理解人生和工作的意義,決定成為一個助人者,開始寫作,把走出迷惘的經驗作成課程,經歷了10年。10年很長,我兒子都可以唸小學三年級了。
走出迷惘需要花到10年嗎? 我覺得根本不需要。回頭看過去的我,浪費很多時間,做了很多對迷惘沒有幫助的事情。下面這5件事,是我想告訴10年前的自己,「不要再這麼做了! 」但是,時間不會倒流,潑出去的時間也收不回來。
所以,我想把這5個過去踩過的雷,告訴可能正在迷惘中的你。或許如此,你就不需要跟我一樣花10年時間,才能找到人生方向。
1.抱怨
以前我在職涯路不順的時候,很常在社群媒體發文抱怨,從公司環境,到同事的衛生習慣,所有不順眼的事,全部倒在社群媒體上。
這是負面的自證預言——高漲的負能量變成一道濾鏡,讓我只看到工作的不好,好證明我的抱怨都是真的,就算工作稍微順利一點,我也認為只是暫時的。於是我越抱怨,工作就越糟;工作越糟,就越焦慮,就做出更多不理性的決定,無論是工作上,或人生上的。
要停止這個無限迴圈,就是停止抱怨,抱怨對迷惘一點幫助都沒有,完全沒有。
2. 「看」工作
因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工作,就到人力銀行晃晃,看看有什麼有興趣的職缺吧。結果晃了一圈,信心瞬間減了一半,因為有興趣的工作,要麼相關經驗不足,要麼缺少某個必要條件,然後就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了。
讓我從面試官的角度,告訴你職缺說明(Job Description)的祕密吧。以我自己找人的經驗,職缺要求的能力有ABCDE,但是我也知道要找到ABCDE 全都有的人很難,不趕快找到人,工作沒人做,累的就是自己。
所以,如果面試者的能力只有ABC,但是態度積極,三觀正常,價值觀也合得來,我還是會錄用他,畢竟能力可以再學習嘛! 所以,別想從「看職缺」找到自己想做什麼,那只是拿不完全真實的職缺要求打擊信心而已。
3. 離職
面對目前工作的不開心,離職的確是一個最快速的解決方法。問題是,離開這間公司,你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呀!或許你會經歷「假性脫離迷惘期」:剛到一間新公司,要適應新的工作方式、新的環境和新的文化,會覺得自己學到很多東西很棒,好像不迷惘了,但是東西學完了,甜蜜期過了,你會發現自己還是困在一樣的迴圈裡。
離職沒有解決問題的核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你只是從迷惘A,跳到迷惘B而已。
4. 考慮換到薪水多的領域
這年頭最常聽到的,就是打算到資策會上個課,轉行做工程師。我在迷惘時期,也花了不少時間研究轉做工程師的可能性,畢竟菜鳥工程師的起薪,是我出社會幾年的薪水,怎麼能不流口水呢?
但是我的工程師朋友強尼點醒了我。國中就開始自學程式的強尼跟我說,想成為傑出的軟體工程師,「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為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你必須喜歡程式語言,才會不斷主動學習。如果沒有隨時更新技術知識,專業就會上不去,專業上不去,薪資就會跟著一起停滯。
然後,他講了一句我到現在還印象深刻的話:「如果你對程式有興趣,不會到今天才考慮要學coding。」那個瞬間,我就明白自己不適合當工程師。要比薪水永遠比不完,真的想賺很多錢,你必須要非常專業,而你有沒有支持自己不斷學習的燃料:興趣和熱情?
5.一定要找到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過去,我花了很多時間,想找到一個我「真正想要」的產業或職位,卻遲遲沒有行動,儘管我不喜歡當時的工作。因為我怕嘗試了,卻發現那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一切都白忙了。如果不是因為被資遣,我就會被困在「找到正確道路」的關卡中不斷重複。
真正想要的東西,都是試出來的,不開始嘗試,就永遠無法確認自己想不想要,就繼續困在迷惘裡。在我寫部落格之前,也曾經嘗試寫程式語言,嘗試做股票,最後才找到寫作這條最適合我的道路。
每一次嘗試都是寶貴的經驗,只要不斷從經驗中學習、修正自己的人生策略,就沒有時間被浪費,就不是白忙一場。
(本文摘自/感謝失業,讓我成為更好的人:走出迷惘,開始為自己工作後,過得還不錯的這五年/好的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