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神山」台積電的創辦人張忠謀,自1998 年出版《張忠謀自傳》上冊後,時隔 26 年,終於在近期推出下冊,他在接受最新一期的《遠見雜誌》專訪時,暢談寫作歷程、業界秘辛與台積電創辦歷程,首先透露,已93 歲高齡的他,書中成就近 20 萬字,因疫情與健康因素而寫寫停停,而回憶撰寫過程,:「自己如釋重負,一點也不意猶未盡。」 此外,未來也不再有「傳外傳」的出書計畫。
張忠謀在專訪中也分享,自傳上、下冊都是為自己創作,而在寫書的過程與回憶中,等於又重新活了一遍,因為除了撰寫上冊「邊寫邊泣」,這次下冊也是常常寫到掉眼淚:「比起少年、中年,「老淚是比較少了,可是感情還是一樣的。」而身為台積電創辦人,他也在自序中表明「此書是我的自傳,不是台積電歷史」,但仍可見他一生奉獻半導體科技,且一手打造台積電的歷程,包含他在半導體大廠德儀的 25年,也是他經理人的養成階段;第二,則是只有短短三年的工研院院長生涯;第三就是催生台積電,此役堪稱他一生最重要,也最成功的歷程碑。
書中,張忠謀提到了兩次「與命運的約會」,第一次是到位於德州的半導體大廠「德儀」任職,第二次是到台灣來,「原本我以為約會的地點是工研院,沒想到在台積電。」訪談中,他表示若那個時候是德儀 CEO,一定會在台積電募資時就投資,取替飛利浦成為台積大股東。如此一來,或許台積電就成為「德積電」。
而他一生曾經五年三次辭職,包含自 1983 到 1988 的五年內,歷經德儀、通用器材與工研院的三次辭職,當時心情堪稱是「過河卒子」:「我三次辭職,已經無路可走,只剩下台積電這條路,」因為,擔任工研院長才三年,更被貼上「欠缺人和」的標籤,且且離開時才 57 歲,正值盛年,距離他設定至少做到 65 歲才退休的目標,還太早,於是他全力投入台積電的籌辦。
此外,專訪中,他也談及台積電創辦初期的秘辛,例如與飛利浦(曾是台積大股東)的微妙關係、對台積電初期三位外籍總經理的評價、英特爾與蘋果的競合、對台積電的期許,以及川普不知道的台積勝出秘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