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戰場局勢不斷升級。近日,烏克蘭不僅加大了對俄羅斯(Russia)目標的飛彈攻擊,還接受了美國提供的殺傷性地雷作為防禦武器。這些行動引發了全球對武器使用合法性和道德爭議的激烈討論。
即將於明(2025)年1月20日卸任的拜登(Joe Biden)在11月20日批准向烏克蘭提供地雷,此舉被認為是其對烏克蘭支持力度的再一次加碼。儘管烏克蘭認為這些武器對遏制俄軍進攻至關重要,但包括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 HRW)在內的多方批評指出,這將給戰爭帶來更嚴重的平民傷亡風險。另一方面,美國領導人川普(Donald Trump)的和平倡議試圖通過談判解決衝突,進一步突顯了西方內部對戰爭策略的不同立場。
本文將基於多方資料,探討烏克蘭近期軍事策略的背景與影響,並分析西方軍援在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中的深遠意涵。
烏克蘭的飛彈攻勢
[caption id="attachment_89044" align="alignnone" width="990"] 美國政府宣布向烏克蘭提供ATACMS(Army Tactical Missile System),此系統射程可達300公里,能有效打擊俄羅斯後方的軍事目標。圖/截自Lockheed Martin 網站[/caption]根據《GZERO Media》報導,烏克蘭近期加強對俄羅斯境內目標的攻擊,大量使用美國提供的ATACMS飛彈和英國的風暴影飛彈(Storm Shadow)。這些武器因其高精度和長射程,對俄軍後勤設施造成重大破壞,削弱了俄羅斯的軍事行動能力。數據顯示,11月初,烏克蘭已發射超過50枚ATACMS飛彈,約80%的攻擊成功擊中目標,包括俄軍彈藥庫、指揮中心等核心設施。烏克蘭軍方顯示,這些精確打擊為前線作戰爭取了關鍵優勢。
[caption id="attachment_89045" align="alignnone" width="640"] 烏克蘭軍隊首度發射英國「暴風影」長程飛彈,攻擊俄羅斯境內軍事目標。西方國家官員表示,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部署北韓部隊,英國政府認為態勢升級,批准烏軍動用「暴風影」巡弋飛彈。MBDA[/caption]飛彈的使用也引發外界對平民傷亡的擔憂。人權觀察組織指出,若這些武器在城市地區廣泛使用,可能導致附帶性損害,對平民構成潛在威脅。
烏克蘭選擇在冬季到來之前加強飛彈攻勢,試圖在天氣變冷之前對俄羅斯施加更大壓力。根據《華盛頓郵報》分析,這種策略旨在迫使俄軍調整部署,從而為烏克蘭地面部隊提供更大的戰略優勢。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對此回應強硬,指責這些行動證明西方已「直接參與衝突」,並威脅採取對等報復措施,包括加強對烏克蘭基礎設施的攻擊。同時,普丁還暗示可能採取更激進的軍事手段,例如放寬俄羅斯核武器的使用限制。根據《GZERO Media》的報導,他在近期國防會議中表示,針對「重大安全威脅」,俄羅斯將預先準備好核武部署,並將所有選項擺上桌面。他的這一表態意圖震懾烏克蘭及其西方支持者,試圖削弱北約(NATO)內部對軍援烏克蘭的支持力度。這一威脅進一步加劇了國際社會對衝突升級的擔憂,也反映出俄羅斯面對烏克蘭日益強化的攻勢,戰場壓力正在不斷加大。
美國提供地雷:新政策與爭議
11月20日,拜登批准向烏克蘭提供殺傷性地雷,此舉標誌著美國地雷政策的再一次重大轉變。過去,拜登政府曾於2022年調整政策,允許在歐洲戰場有限使用地雷,但此次直接向烏克蘭提供地雷,則更進一步強化了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根據美國官方聲明,地雷被視為阻止俄羅斯軍隊進攻的重要工具,特別是在一些戰況激烈的地區。然而,人權組織和多數國家對此深表關切,指出地雷往往對平民造成長期威脅。
《渥太華地雷公約》自1997年生效以來,已得到164個國家的簽署和遵守,禁止使用、儲存和生產反人員地雷。然而,美國一直拒絕加入該公約,理由是這些武器在某些戰場環境下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拜登的決定進一步凸顯美國在人道主義原則與戰場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
烏克蘭國防部公開顯示,地雷是對抗俄軍進攻的一種有效手段。尤其在戰線壓力大的地區,地雷能有效遏制俄軍的推進速度,為烏克蘭爭取更多時間。然而,《人權觀察》警告,這些武器的廣泛使用將給平民帶來長期災難性影響,特別是在戰後清理地雷方面,會耗費巨大資源並導致更多傷亡。
此政策轉變不僅加強了烏克蘭的軍事防禦能力,也使國際輿論對西方援助的合法性和道德標準產生更多質疑。
國際社會的反應
與拜登政策形成對比的是,川普政府積極推動俄烏和平談判。《路透社》報導稱,川普團隊已提出初步方案,要求雙方停止重大攻擊,並通過談判解決領土爭端。該計劃強調和平談判是避免衝突升級的最佳途徑,同時也符合川普對減少美國軍事投入的長期承諾。
然而,烏克蘭政府對此持保留態度,認為目前的軍事壓力仍是與俄方談判的重要籌碼。在川普和平計劃尚未明朗化的情況下,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和西方援助仍然是戰場的核心焦點。
烏克蘭在俄羅斯境內使用飛彈和接受殺傷性地雷的行動,使國際法和道德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核心。《人權觀察》指出,某些行動可能涉及無差別攻擊,違反日內瓦公約中關於保護平民的條款。此外,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提供武器的責任問題也受到質疑。一些觀點認為,西方應更加審慎,確保武器使用不會引發人道災難。同時,這些爭議也使得國際社會在如何平衡軍事支持與人道主義原則方面面臨新的挑戰。
飛彈與地雷的戰略意義
烏克蘭使用飛彈和地雷對俄軍造成了明顯壓力,特別是在破壞後勤補給和遏制地面推進方面成效顯著。然而,隨著戰爭的持續,俄羅斯可能採取更強硬的報復行動,從而使戰場局勢進一步升級。
俄烏戰爭的發展正深刻改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美國及其盟友通過軍事援助試圖鞏固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而普丁則顯示,俄羅斯在與西方對抗中的影響力依然強大。未來,如何在支持烏克蘭的同時避免衝突全面升級,將成為國際社會的主要挑戰。
結語
烏克蘭近期加強飛彈攻勢並接受美國地雷援助,顯示其在戰場上的戰略需求與壓力正持續升高。然而,這些行動在軍事上雖然帶來了顯著效果,卻也引發了國際社會對武器使用合法性和人道影響的廣泛爭議。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丁通過威脅放寬核武使用限制的方式回應西方軍援,進一步推高了國際社會對戰爭升級的憂慮。
未來,如何在支持烏克蘭抵抗俄軍侵略的同時,避免衝突進一步擴大甚至引發核武危機,將是國際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俄烏戰爭已不僅是地區衝突,而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如何平衡軍事援助、國際法和人道主義原則,將決定全球對此衝突的應對策略及未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