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協調與改革各國中國政策為宗旨的國際組織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2024年7月30日在臺北召開了第四屆年度峰會。本屆年會共有7國申請入會,臺灣也成功於本屆加入,成員國在會後累積到40國。IPAC的防共與反共任務既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其對象,臺灣自然是該組織主要保護與合作的國家。
但臺灣何以遲至今日才入會?係因其入會條件為主要的朝野大黨議員必須同時加入代表團,而中國國民黨不願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其產生誤解,影響其在兩岸關係上作為中共意見代理人的地位,因而自始不願參加。這一屆國民黨仍維持既有不參加的立場,該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林思銘一方面偽稱未收到邀請函,遭踢爆後改口稱係奉黨團總召集人傅崐萁裁示;另一方面則誠實地說明了該黨的理由,指IPAC是反中聯盟,所以該黨拒絕參加。反之隨著臺灣民眾黨籍立法委員陳昭姿的入會,臺灣得以因有民主進步黨和民眾黨兩黨參加而獲得批准入會,陳昭姿並與民進黨籍立委范雲獲邀代表臺灣出任IPAC共同主席。
本屆IPAC設立了臺灣講座,其中關於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文》一案乃邀請到臺灣總統賴清德發表〈臺灣的全球願景〉講話,之後便無異議通過典範決議(IPAC Model Resolution on 2758)。IPAC認為《第2758號決議文》只解決了中國代表權問題,即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替代中華民國為中國代表,但卻未對臺灣人民參與聯合國的資格問題做出認定與安排。此決議與後續澳洲、荷蘭、歐洲議會等對於《2758決議》之決議,可稱是一大外交成就。
相較於在國際組織上的成功參與,臺灣立法院中各政黨對於《2758決議》之聲明版本,卻因著目前政治攻防大於溝通合作,仍處於協商破局的狀態。2024年是第十一屆立法院的嶄新開始,對於國家卻是對立混亂與粗暴修法的開始。從上半年,國民黨與民眾黨聯合強推爭議的國會改革法案,不僅引來10萬人民包圍立法院,包含《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等大部分法案,更在10月份遭到憲法法庭宣告違憲。下半年則包含《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公民投票法》、《財政收支劃分法》、《憲法訴訟法》等同樣高度爭議法案,屢次於審查爆發嚴重肢體衝突。
過去,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透過評鑑手段,使立委工作走向專職化與專業化,同時推動會議直播與國會頻道,進行開放國會的透明革新。不過如今,我們發現只有評鑑與透明是不夠的,大量公民的關注與參與其中,才可能抑制立法院的暴衝行徑。公督盟每週都會製作立法院議程圖卡,揭示未來的重大討論議案;每年有近5千位熱血公民,參與監看每週立委質詢與討論的行列並進行公民評鑑。有些人說目前是立法院最壞的時刻,而最壞的時刻,往往能夠激起公民力量的投入,促成民主的自我修復而往好的方向發展。
民國113年11月19日3時半,元大銀行民生東路分行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