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Stroke)是由於腦部血液供應中斷,導致神經細胞損傷的情況,主要分為缺血性與出血性兩大類型。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血管阻塞造成的,佔所有腦中風的約80%;而出血性腦中風則是由於血管破裂引起的。根據世界中風組織的數據,全球每年約有1,200萬人中風,造成660萬人死亡。在台灣,腦血管疾病是十大死因之一,每年奪走超過1萬人的生命,平均每42分鐘就有1人死於此病。
腦中風不僅對患者的生活品質造成重大影響,還對家庭和社會造成經濟負擔。患者可能面臨癱瘓、語言障礙及其他功能障礙,這些後遺症可能需要長期的康復治療。因此,了解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及其預防措施,對於降低發病率至關重要。
高血壓的角色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的報告,高血壓可導致動脈阻塞,增加心臟病和腦中風的風險。高血壓的定義為持續性血壓超過130/80 mmHg,且其影響因素包括遺傳、飲食、運動及壓力等。研究顯示,有高血壓的民眾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1.8倍,因此,控制高血壓對於預防腦中風至關重要。
高血壓如何導致腦中風主要是透過兩種機制發生的:一是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及阻塞;二是高血壓引起的血管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因此,控制血壓不僅能降低心臟病的風險,還能有效預防腦中風的發生。
▲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圖/Shutterstock)
其他危險因子
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這些被統稱為“三高”。此外,生活方式因素如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及壓力管理不當,也會增加腦中風的風險。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建議,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監測三高指標,對於評估個人健康風險至關重要。風險評估工具可以幫助個人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並制定相應的預防計劃。透過定期健康檢查,能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並及時採取行動以降低風險。
預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腦中風的關鍵。均衡飲食建議減少鈉的攝取,增加蔬果和Omega-3脂肪酸的攝入,這些都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血壓水平。定期運動則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取能幫助維持血管的彈性。
定期健康檢查與自我監測同樣重要,透過定期測量血壓與血糖,能及早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調整生活方式或接受治療。同時,了解腦中風的早期跡象(如口齒不清、一側身體無法活動等),能夠在發病初期及時就醫,降低死亡率和後遺症的風險。
▲ 了解腦中風的早期跡象(如口齒不清、一側身體無法活動等),能夠在發病初期及時就醫。(圖/Shutterstock)
最新研究與趨勢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自2016年以來,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名。最新的研究顯示,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三高是預防腦中風的重要措施。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也將高血壓的定義下修,進一步強調了早期篩檢和治療的重要性。全球的腦中風統計數據顯示,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腦中風的發病率逐漸上升。這警示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心血管健康,並採取有效的預防策略。
預防腦中風的關鍵在於控制高血壓及其他危險因子,並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健康檢查、自我監測及了解中風的早期跡象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每個人都能重視自身健康,減少腦中風的風險,提升生活品質。
更多eNews報導
不斷更新/下午有望停班課?最新風雨預測「2縣市」達停班課標準
快訊/台中一早傳巨響!7旬婦自社區頂樓墜下 傷勢嚴重當場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