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18 11:46:59)由七位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學生組成的「木玉石光」,在暑假期間駐村於花蓮縣壽豐鄉豐田村,以當地著名的「豐田玉」為主題,結合木工與藝術設計,推廣並傳承玉石文化,還透過文化轉譯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歷史資料與相關知識繪製成漫畫書,並榮獲第14屆大專生農村洄游競賽「金獎」。
在歷史與現代間建立橋樑
豐田玉,又稱「台灣閃玉」,在1970年代曾一度占據全球玉石市場的九成,創造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的外銷佳績,也為花蓮豐田這座小農村帶來繁榮。然而隨著時間流逝,豐田玉的輝煌逐漸被人們遺忘,「駐村期間我們發現,當地年輕人對豐田玉幾乎一無所知,甚至一些長者都不知豐田盛產玉石。」木玉石光團隊肩負重拾這段歷史的使命,不僅要幫助村民重新認識這段過往,更希望讓外界了解到花東的玉石之美。
用藝術與玉石凝聚情感
除了設計產品,木玉石光團隊也透過一系列的手作課程與實地體驗,帶領村民們深入了解這塊土地豐沛的文化資源。例如融入永續概念,將玉石邊角料結合木材,打造出美觀又實用的小夜燈;或是運用石粉做為藝術創作的材料,引導長輩們製作屬於自己的玉型掛牌、指導孩子們運用石粉加顏料創作繪畫,為原本被忽略的資源賦予價值,也在這些寓教於樂的過程裡,帶入玉石的相關知識以及豐田玉的過去。
在這樣的互動中,不僅增加了社區凝聚力,也激發出創意的火花。有老奶奶在石粉彩繪課上自製顏料,畫出意想不到的作品;一位小男孩在畫布上描繪了家人一起打棒球的畫面。這些充滿想像力與細節張力的創作,不僅讓團隊感受到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更成為大家的情感紐帶,拉近彼此距離。「我們七位裡面有六位都是I(內向)人,要與社區深度連結,比用品質粗劣的邊角料磨出玉石還要難!」計畫開始執行後,要與社區居民、協會理事長、廠商負責人接觸,對內向的藝術學生而言並不容易,但卻也因此有所成長,與豐田村的關係也從陌生到熟悉,愈來愈緊密。
「每次騎車來到村裡,爺爺奶奶們總是不斷叮囑我們要小心慢行,就像對待自己的孫子一樣,還盛情邀約我們一起參加活動。」隊長霍多深分享,某次在聚會時看到長輩們唱跳《老鷹之歌》,有成員只是好奇多問一兩句,爺奶們好似找到知音,興奮地上前團團包圍住他,熱情指導舞步,場面溫馨熱鬧又帶點小尷尬,令大夥兒哭笑不得;濃濃的人情味,是除了玉石之外,最珍貴的回憶;兩個月的駐村時光雖然短暫,但與居民建立起的深厚情感依然延續至今,直到現在還是有成員天天回到村裡陪伴大家。
追求極致的金獎團隊
對於木玉石光的團隊成員而言,玉石最初僅是模糊的概念。「我們一開始以為玉石只要撿來磨就行,根本不了解它的特性。」起初的確讓大家花了很多時間學習,也從中遭遇不少挫折;這段探索之旅充滿挑戰,有時甚至需要熬夜修改計畫書。「印象最深刻的是計畫尾聲,我當時人在金門參加另一個研習營一邊趕結案報告,結果熬夜熬過頭免疫系統壞掉,上吐下瀉送到金門醫院的急診室去。」團隊成員詹鈞提表示,大家都是用超過一百分的力氣在執行每一項任務;不論是設計製作小夜燈,還是繪製漫畫書,都是來回反覆修改無數次、改良多種版本後才呈現出去。「我們相信每個細節都做到最極致,評審一定能夠感受到這份真誠與努力。」這份對完美的堅持,終為團隊贏得金獎,實至名歸!
讓豐田玉的故事延續下去 木玉石光最閃耀的成就之一,便是成員蔡家瑜繪製、宋緒茂構思腳本的漫畫書《拋磚引玉》。「每一顆玉石都是有故事的,我們希望能讓更多人知曉。」二十多頁的內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豐田玉的歷史與礦物小百科,深獲評審青睞以及高度關注。「以前一直以為念藝設領域的學生,未來只能做藝術家或設計師;透過這計畫才發現,原來藝術設計也可以跟地方創生結合。」隊長霍多深有感而發。
在農村洄游的計畫之下,豐田村與豐田玉,因為這群熱血的大學生,再增添新的歷史記憶;以藝術為橋樑,串連起古早的傳說與現代的創新,讓人們重新發現並珍視這片土地的故事。
大專生農村洄游競賽係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主辦,本年度由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承辦之計畫,為鼓勵大專院校年輕學子以自身創意或所學專長,學習與農村社區居民互動共識,參與或協助農村社區公共事務,並在社區推動農村再生的過程中提供協助,藉此瞭解農村、農民及農業等,引導更多年輕人以全新思維及技術,創造永續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