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全球地緣政治不平衡的潮流中,北極仍是大國戰略野心碰撞的關鍵地帶。隨著俄羅斯重新調整核態勢以及唐納德·川普重新掌權,該地區可能會見證新一波的軍事和經濟演習。這些舉措並不限於地區性環境;它們對全球穩定、核威懾和極地生態系統的脆弱平衡產生巨大影響。隨著北極重新受到關注,其未來的重大意義遠遠超出了其冰天雪地的範圍,並塑造了國際安全的輪廓。塞蒂K.M. Seethi發表在最新一期《地緣政治》(The Geopolitics) 的<俄羅斯核戰略、川普連任與北極地緣政治訊號>( Russia’s Nuclear Strategy, Trump’s Re-Election, and the Geopolitical Signals for the Arctic)分析其重要性。KM Seethi 是 ICSSR 資深研究員和喀拉拉邦聖雄甘地大學國際極地研究中心的學術顧問。他還擔任 MGU 的高級教授和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俄羅斯核政策中的北極地形
北極長期以來一直是俄羅斯國防戰略的組成部分,因為其廣闊、偏遠且人口稀少,這使其成為需要保密和盡量減少平民暴露的軍事活動的理想地區。歷史上,蘇聯利用北極進行了廣泛的核武試驗,特別是在新地島,1955 年至1990 年間,這裡發生了大約130 次核爆。年在這裡進行了測試,顯示該地區對於俄羅斯的核野心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隨著俄羅斯因烏克蘭持續衝突而面臨越來越大的西方壓力,北極正成為莫斯科軍事戰略的焦點。普丁總統加快了核武庫現代化的步伐,進行了大規模演習,並發出了核子理論轉變的信號,這可能會降低使用核武的門檻。 10月下旬,俄羅斯進行了全面核演習,從普列謝茨克航天港以及巴倫支海和鄂霍次克海核潛艇等多個平台發射飛彈。這些演習由普丁直接監督,普丁將其視為對「新出現的外部威脅」的必要反應。
對核戰備狀態的強調凸顯了莫斯科對其戰略武庫的日益依賴,特別是在其常規部隊因烏克蘭遭遇的挫折而緊張之際。俄羅斯國防部長安德烈·別洛烏索夫表示,這些演習旨在模擬核反擊,顯示俄羅斯已準備好對任何感知到的威脅做出迅速反應。向北約及其盟國傳達的訊息很明確:如果俄羅斯認為其核心利益受到威脅,它準備將局勢升級,甚至可能升級到核武層級。
不斷變化的教義門檻
俄羅斯的核子戰略發生了重大變化,以應對其認為日益敵對的國際環境。拜登政府的2022 年核態勢評估對俄羅斯可能使用低當量核武來「緩和」常規衝突(這一學說通常被稱為「透過升級來緩和」)發出了警告。這項戰略意味著俄羅斯可能會訴諸有限的核打擊來迫使對手停火,特別是在面臨常規軍事失敗的風險時。
普丁最近的言論,加上謝爾蓋·卡拉加諾夫等顧問的建議,顯示俄羅斯正在考慮進一步降低使用核武的門檻。卡拉加諾夫主張更具侵略性的核姿態,以確保俄羅斯在烏克蘭取得勝利,並暗示可能會發生理論轉變,從而證明使用核武器來應對與西方列強結盟的無核國家的常規攻擊是合理的。
鑑於俄羅斯擁有大量非戰略核彈頭,這一轉變尤其令人擔憂,根據美國科學家聯合會估計,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戰略核彈頭之一。截至 2024 年初,俄羅斯近 95% 的三位一體核武——陸基飛彈、潛射飛彈和空射系統——已經現代化。這種現代化進程不僅增強了俄羅斯的戰略威懾力,而且還表明俄羅斯準備以更靈活和潛在先發制人的方式使用這些能力。
環境和社會影響
儘管俄羅斯北極軍事化背後的戰略考量是明確的,但其環境和社會成本卻常被忽略。北極脆弱的生態系統已經很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而俄羅斯重新啟動核子活動可能會加劇這些挑戰。在楚科奇地區部署核動力破冰船、潛水艇,甚至像羅蒙諾索夫院士號這樣的浮動核電站,引起了環保人士和地區社區的警惕。
雪莉·古德曼(Sherri Goodman)和卡塔琳娜·克蒂索娃(Katarina Kertysova)強調北極地區核事故的風險日益增加,管理不善和監督有限可能會導致環境災難。對於依賴北極生態系統維持生計的原住民社區來說,放射性污染的可能性尤其令人擔憂。 「地衣-馴鹿-人類」路徑中,放射性粒子在被馴鹿消耗的地衣中積聚並最終被人類攝入,顯示了該地區獨特的脆弱性。這裡發生的核事故不僅可能對環境產生長期影響,還會對當地居民的健康和福祉產生長期影響。
鑑於可能出現災難性後果,古德曼和克蒂索娃主張加強透明度和建立信任措施。他們建議北極國家和國際原子能總署等國際機構應制定專門針對北極的軍事行為準則,以及預警系統和緊急準備協議,以減輕意外事件的風險。
川普回歸:對北極的影響
觀察家認為,在這種核姿態的背景下,唐納德·川普的連任可能會顯著改變北極的動態,特別是在能源政策和製裁的背景下。川普在第一任期內就在軍控問題上採取了對抗立場,退出了《中導條約》、《伊朗核協議》和《開放天空條約》等關鍵協議。他的政府對《聯合國禁止核武條約》的敵意進一步表明他更傾向於軍事力量而不是裁軍。喬·奇林喬內 (Joe Cirincione) 認為,雖然拜登的核政策有缺陷,但如果川普回歸,情況會更糟。拜登支持創紀錄的核預算,錯失了控制伊朗核計畫的機會,缺乏針對北韓的明確計畫。相較之下,保守派團體在「2025計畫」宣言中概述的川普的潛在政策將加速核武發展,廢除全球軍備控制,並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新的核子計畫。該議程得到經驗豐富的川普官員的支持,旨在對美國民主進行徹底改革,公開推動全面變革的藍圖。
同時,一些專家表示,川普的第二個任期可能會為俄羅斯的北極液化天然氣計畫帶來一些緩解,這些計畫一直是拜登政府一系列制裁的目標。 Kpler分析師阿娜·蘇巴西克(Ana Subasic)指出,雖然現有製裁可能不會完全解除,但川普過去與普丁的融洽關係可能會導致採取更寬鬆的做法,讓俄羅斯在操縱其能源出口方面擁有更大的彈性。然而,制裁的放鬆可能會受到川普的「美國優先」議程的影響,該議程優先考慮擴大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以主導全球市場。
北極能源專家本‧塞利格曼認為,川普的政策可以在美國能源公司的戰略利益和維持競爭優勢之間取得平衡。這種做法可能會放緩實施新制裁的步伐,從而可能緩解俄羅斯能源部門的壓力,同時仍保護美國的經濟利益。
軍備控制的削弱與未來的風險
北極以外,全球軍控情勢嚴峻。在美俄關係多年緊張之後,俄羅斯於 2023 年初暫停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導致世界失去了核透明和限制的重要框架。該條約最後一次延期是在 2021 年,是兩個核子超級大國之間最後剩餘的軍控協議,限制了部署的戰略彈頭並提供了檢查和數據交換機制。
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軍控協議,核升級的風險就會顯著上升。隨著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北韓這九個核武國家持續增強其核武庫,誤判或意外升級的可能性也增加。目前的環境以缺乏外交對話和核打擊的公開威脅日益增加為特徵,讓人想起冷戰時期最危險的時期。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發出的「人類正處於刀刃上」的警告反映了局勢的緊迫性。核子現代化、使用門檻降低以及軍備控制措施的減少相結合,形成了一種不穩定的組合,可能對全球安全造成災難性後果。
需要重新進行外交與合作
隨著北極成為全球權力鬥爭的新戰線,迫切需要重新採取外交努力來管理風險。北極理事會曾經是環境和安全議題合作的平台,但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而被邊緣化。重振此類多邊論壇,同時加強核安和防擴散國際協議,可能有助於減輕風險。
古德曼和克蒂索娃等專家主張採取協作措施,例如建立信任措施、改善緊急準備以及軍事活動的透明度。制定北極軍事行為準則可以作為緩解緊張局勢和防止潛在核事件的第一步。此外,讓原住民社區參與決策過程將確保他們對環境退化和健康風險的擔憂得到解決。
總而言之,俄羅斯咄咄逼人的核戰略、川普重返白宮以及北極的戰略重要性創造了一種充滿不確定性(甚至是徹底的危險)的局面。隨著各國越來越將軍事力量置於對話之上,核衝突的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北極以其獨特的地緣政治、環境和社會複雜性融合在一起,處於這一正在上演的戲劇的核心。
在這種動盪的氣候下,國際社會是否會迅速採取行動,重啟軍控談判、加強多邊合作並解決核武活動造成的環境和人道主義影響?風險從未如此之大,不採取行動的代價可能是災難性的——不僅對北極,而且對整個世界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