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知法、懂法、創法、講法、玩法:中國大陸的法律戰之道/魯云湘

台灣好報/ 2024.11.15 12:08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隨著國際局勢的日益複雜及競爭的加劇,「法」逐漸成為國家實現外交目標的重要手段。中國大陸在近年來,對於法律戰(Legal Warfare)的手段,從一開始的模糊理解,到如今逐漸以「知法、懂法、創法、講法、玩法」的五個層次,以應對國內外的局勢變化,展現其靈活的應變能力與創新。本文將分別探討,大陸在國內法與國際法層面的法律戰操作,並以近期中菲南海主權爭議為例,剖析其如何運用法律手段保障國家利益。

一、「知法、懂法、創法」的國內法層面

在國內層面上,大陸的法律發展經歷了從「知法」到「懂法」再到「創法」的演變。早期,由於法制建設的薄弱,對法律的認識有限,加上北京關注的是權威性治理統治,以黨中央的政策代替法律。但隨著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大陸逐漸認識到法律約束的效應與附加價值,開始如何「知法」並重視「懂法」。這既是維持國內政權穩定,與保護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是應對全球規則的需要。

隨著經濟與外交格局的變遷,大陸逐步進入到「創法」階段。這一階段的目的,是確立與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相符的法律框架。例如,《國家安全法》、《反外國制裁法》等相關法律的推行,顯示出大陸在國內法領域的積極創新,以維護政權穩定和社會控制。這些法律既是對內管控的手段,也成為北京在國際博弈賽局中的強硬後盾。

二、「講法、玩法」的國際法層面

在國際法層面,大陸的法律戰策略更加複雜。以南海主權問題為例,北京主張其歷史性權利並不完全依賴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這與其他國家對國際法的解讀有所不同。在面對各國對國際法的解釋與解讀不同時,北京逐步運用「講法」和「玩法」的策略。

「講法」,是指大陸針對不同的國際爭端,在符合其利益的基礎上選擇性解釋法律。例如,在南海爭端中,北京一再強調其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並根據歷史權利主張十段線範圍內的資源權益。儘管《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否定了十段線的合法性,但北京仍堅持通過各種外交場合,強調自身的合法合理解釋,好讓國際社會對北京立場的理解。

「玩法」,則反映大陸靈活應對法律戰的手段。北京並非一味排斥國際法,反而在其中尋找能操作的空間。例如,大陸在南海地區的填海造陸、建設軍事設施等行動中,以「主權範圍內的正當行為」為由,並同時對外保持協商開放的姿態。可當南海仲裁案結果不利時,北京選擇不承認該裁決權威,強調仲裁不具約束力,這是一種巧妙的「玩法」—在不直接與國際社會對抗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護自身國家利益。

案例分析:中菲南海主權爭議中的法律戰

本文以近期的中菲南海主權爭議為例,大陸在法律戰中綜合運用「知法、懂法、創法、講法、玩法」的手段。自2016年南海仲裁案以來,菲律賓持續強調其主權主張,並在美國的支持下,加強軍事和外交行動。北京則以強硬姿態應對,根據自身解釋強調南海諸島礁的主權合法性,並強化在爭議海域的軍事與海上經濟活動,以事實上的控制力穩固其法律地位。

一方面,北京在南海大力建設軍事基礎設施,通過「創法」的方式,將這些行為合法化。另一方面,通過「講法」和「玩法」,一再否認仲裁案的合法性,並強調南海爭議應在雙邊談判中解決,拒絕外部勢力干涉。同時,也提出《南海行為準則》(COC),試圖以自己的方式,為南海問題設立新的行為規範,展示出其在國際法中的創造性操作。

大陸的法律戰,早已從模糊探索走向精細運用到程度。通過「知法、懂法、創法、講法、玩法」的分層操作,試圖將法律變成維護國家利益、穩定政權的有力工具。從南海爭端中的種種操作,可看出大陸在面對挑戰時,是如何靈活運用法律手段。由此可知,在國際社會與地緣政治的博弈中,「法律」是絕對不可忽視的力量。(照片示意圖資料照)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評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