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當有人突然問「四乘以五」時,你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二十」。但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個答案了嗎?起初,我們利用了四根手指頭加五次的算法學會了乘法,再背九九乘法,逐漸熟悉它。
這個過程用稍微複雜一點的詞語來描述就是「內化」。這個詞可能有點陌生,你有可能是第一次聽到。內化意味著「某種思想、意識型態、理論等變得根深蒂固,成為我們自己的」。它與「熟悉」類似,但超越了熟悉,而是使某事物完全融入自己,徹底變成我的東西。
日常例行的力量 讓習慣融入生活
二〇二一年,我擔任了一年級的班導。開學典禮那天,孩子們急匆匆地到教師辦公室找我,喊著:「老師!桌上有一個洞!」我急忙跑去教室一看。原來孩子們口中的「洞」指的是放教科書和文具的書桌抽屜。孩子們不懂的事情太多了,讓我對接下來的一年感到非常憂慮。
整個三月,我教了他們一些非常基本的事情,比如如何正確握筆、怎麼使用筷子、怎麼保持洗手間的清潔,還有課堂規則等。孩子們僅花了一週就熟練掌握。到了一年級快結束時,我發現即使我暫時離開教室,孩子們也能自然而然地維持教室秩序。
內化習慣的第一步 從小而穩定的改變開始
形成內化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頻繁實踐。如果難度太高就會難以堅持,所以最好設定一些簡單且每天都能做的事。比如說,我想改善自己的坐姿,但因為總是忘記。因此,我決定每天寫<日日小記錄>時都要保持端正的坐姿(我現在的坐姿對比之前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換句話說,你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日常規律。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假日或週末想睡晚一點,卻在平時起床時間自動醒來。這是因為身體已經習慣在那個時間起床。如果你將每日早起的習慣「內化」,身體就會自然而然地按照這個規律行動,形成良性循環。
每週規律 如何安排生活中的例行事項
如果你還不習慣每天遵循固定的規律,可以先嘗試建立每週例行事項。在特定的日子裡執行特定任務。
例如,我決定在週末一定要安排寫作時間。在週六與週日之間,我選擇了週六,而不是週日;而在週六上午與下午之間,我選擇了上午,而不是下午。如此一來,我建立了一個每週例行事項:「每週六上午花三小時寫作」。你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建立日常例行事項,像是每週一早上一定要做某事;每週五下午一定要制定下週計畫等。
月度、季度、年度 分階段的目標設定
你還可以建立一些長期例行事項,並且信守月度、季度、年度與自己的承諾。
假如你建立了一個年度例行事項:每年十二月一定要進行<日日小記錄>的年末總結。那麼從一月到十一月,你就無需擔心它。記得嗎?目標必須要有可實現的樂趣。就算你只在十二月做一次,也算是遵守了規律。又比如,如果你制定了一個季度例行事項:每年春天參加馬拉松比賽,那麼你只需在三到五月之間實現它就可以了。看,這樣是不是減輕了很多壓力?
當你從季度例行事項到月度例行事項,再從月度例行事項到每週例行事項,逐漸地,你會自然而然地內化每日例行事項。
逐步深化 從大框架到具體例行事項
我習慣週五晚睡。因為我總覺得週五夜是週末的開始。結果,每逢週末都感到疲憊不堪。為了改變這一個狀況,我設定了一個每週例行事項:「週五晚上十點三十分之前就寢」。每週只需執行一次,不算太難。在成功與失敗之間來回約莫三個月後,我總算能在週五晚上早點入睡。當我習慣了這種規律後,我又在沒有約定的週六晚上制定了閱讀與寫閱讀筆記的例行事項。透過這樣的重複,我養成了每晚閱讀與早睡的習慣。形成日常規律的方法是,制定大框架,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就能輕鬆完成。
一旦你熟悉了日常規律,你就可以進一步制定更具體的例行事項。我稱之為「部分例行事項」,像是「抹基礎保養品的順序」、「打掃衛生的順序」、「服用保健食品的順序」等。
例行事項帶來的時間紅利 當習慣成為效率的盟友
這些習慣看似瑣碎又麻煩,但一旦設定好了,未來,時間將成為你的盟友,你的工作效率也會提高。
例行事項與內化並不是要在你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增加一項任務,相反地,它們其實是在減輕你的負擔,並送你一份大禮。那就是時間。
請再回想一下九九乘法表。當有人問你「四乘以五」,而你不懂九九乘法表時,你可能需要花二十秒將四根手指折五次,進行加法運算。但如果你已經將九九乘法表內化了,僅需零點二秒就能答出「二十!」,你就省下了十九點八秒的時間。你就能利用這些時間去做你想做的事。
儘管萬事起頭難,但隨著努力與時間的積累,終將迎來變化時刻。在不久的將來,你所追求的事物將成為構成「你」的重要元素。
本文來源:《日日小紀錄,實踐高效人生》,采實文化。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34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