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英國BBC11月11日刊登了China is trying to fix its economy - Trump could derail those plans一文,對於《中國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能否克服來自川普的打擊》,做了分析,該文口氣緩和,但是指出了兩個重點,一是中國必須活用消費者的需求,二是中國高科技產品雖然有高速的成長,但高科技產品的數量有限,難以提振放緩的經濟。這是一篇值得參考的文章。
二、全文
中國最近為了重振低迷的經濟而發布了新的措施。中國現在正在為川普第二任的政權做準備。
中國首先將要解決數百億美元的地方政府的債務,以確保這些債務不會阻礙經濟成長。
川普承諾對進口商品徵收重稅,包括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而贏得了最近美國總統的大選。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努力將中國轉變為科技大國,而川普的勝利可能會阻礙這一點。而這應該會進一步使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更加惡化。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由於房地產市場低迷、政府債務增加、失業率攀升和消費低迷,中國經濟的成長就放緩。
正因為這個原個,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人大,相當於國會)常務委員會8日所發布的公告就具有重大的意義。
川普在第一任期時,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25%的關稅。
中國分析師比爾.必夏普(Bill Bishop)表示,當選總統的川普的新關稅計畫,我們應該照單全收。「當他談到關稅時,你應該認為他是認真的,他認為中國沒有遵守與他的貿易協議。更且,他認為他所以輸掉了2020年大選,是因為中國與新冠病毒的關係。 」。
即使川普在2021年離開白宮之後,來自美國的壓力也沒有緩解。拜登總統的政府保留了這些措施,並在某些情況之下,將這些措施加以擴大。
川普第一波的關稅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打擊。但是,中國現在的狀況比當時弱得很多。
自從兩年前中國突然取消嚴格的清零政策之後,中國經濟就一直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的成長水準而陷入苦戰當中。
中國沒有實現廣被預期的快速復甦,反而成為《令人失望的經濟消息的常客》。
從川普當選之前,到中國9月推出經濟刺激計畫之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下調了對中國年成長率的預測。
IMF目前預測2024年中國經濟將成長4.8%。這接近中國政府所說的約5%的目標之下限。明年,中國的年增長率被認為將更進一步收縮至4.5%。
中國政府在最新的公告中表示,在2026年之前將投入6兆元人民幣,以救助《累積了難以維持的債務的地方政府》。
幾十年來,地方政府透過不斷的大量舉債推動了中國的經濟成長。其大部分資金用於基礎設施的開發事業上面。但受房地產業低迷影響,部分城市還款就出現了延遲。
但中國的領導人們並不是沒有預見到數十年快速成長的結束。
2017年,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計畫「從高速成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的發展階段」。
此後,中國政府官員就不斷使用這個說法來形容以《先進製造業》和《綠色產業》為主導的經濟轉型。
不過,一些經濟學家指出:中國僅靠出口並無法克服困難。
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董事長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表示:中國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經濟停滯的風險,這類似於1990年代因為股票和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的日本所經歷的情況。
羅奇表示,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中國應該挖掘“未開發的消費者需求”,並擺脫“以出口和投資為主導的成長”。
羅奇表示,這不僅能讓中國可促進更永續可能的成長,還能減輕《中國對貿易摩擦和來自外部衝擊的脆弱性》。
這種比起向來更強勁的經濟模式,可能有助於保護《中國免受川普回歸所帶來的威脅》。
新的經濟與老舊的問題
但是長期以來作為世界廉價商品製造的工廠,中國現在正在出口高科技產品,它想要尋求同樣的成功。
在太陽能板、電動車(EV)和鋰電池的領域,中國已成為牽引世界的存在。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 (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的數據,中國目前至少佔太陽能板產量的80%。而且中國也是最大的電動車及其動力電池的最大製造國。
IEA去年表示,中國對清潔能源(Clean Energy)的投資佔全球總額的30%,在增加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方面,中國持續取得「重大的進展」。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也被稱為Catham House)高級研究員戴維·魯賓(David Rubin)表示:“中國確實在支援高科技製造業方面做出了整體的努力,這是非常成功的。”
2023年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出口成長30%,首次突破1兆元。中國在這些產業,正在進一步加強其全球的優勢。
出口的成長有助於緩解《持續性的房地產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打擊》。
Natisys投資銀行的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中國的過剩產能肯定會擴大,因為沒有其他的成長來源了。”
但是,隨著出口的增加,不僅來自美國,來自西方國家的阻力也在增加。歐盟 (EU) 10 月剛剛將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關稅提高至最高45%。
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研究主任卡特里娜·埃爾(Katrina Ell)表示:“歐洲和美國等主要買家越來越不願意接受中國的產品。這就是當前的問題。”
川普現在正要重返白宮,他承諾要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打擊。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政府將被迫捫心自問:其提振放緩的經濟的最新措施,果真是否足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