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瘋狂的雙11 台灣熱轟轟 大陸的購物節卻歸冷淡

愛傳媒/ 2024.11.11 10:39

瘋狂的雙11 台灣熱轟轟 大陸的購物節卻歸冷淡

今天是電商一年度的瘋狂,台灣的電商平台想盡辦法想要挖空消費者的荷包,電視、網路層出不窮的廣告,就連四大超商也連手「推大優惠」想讓你忍不住地買買買。但大陸雙11大促,今年的雙11從10月14日便開始了。但這次「史上最長」雙11為什麼感覺有些靜悄悄的呢?

據財經網報導,雙11最開始的那幾年,參與的平台少,報名的商家也少。一些中小商家伴隨著平台和電商市場的瘋狂生長,吃到不少紅利。2009年,阿里第一次推出「雙11」的購物狂歡,參與的商家只有27家,銷售額只有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2010年,雙11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9.36億元,達到上一年的近20倍。到了2016年,在用戶「習慣雙11」一定要剁手的七八年後,銷售額開始突破千億關口,達到1207億元。

新聞圖片

財經網報導,因為經歷過曾經的輝煌,商家更能意識到,如今的電商已經從增量市場變成存量市場。「之前大促是為了拉新,現在大促已經拉不到新了。」大陸現在幾乎所有人都會線上購物,來到了一個存量市場,很難增長了。

同時,平台的規則也在不斷變化。店鋪早期的流量主要來自搜索,而搜索的主要權重來自銷量,所以雙11期間的銷量增多後,店鋪在搜索結果裡面就會優先展示,拿到的流量就會更多。商品如果有差不多50%以上的毛利,通過雙11還能賺到錢,但毛利低於30%就沒有參加雙11的必要了。「雙11有一個滿300減50的優惠券,再打個9折,再加上運費險,再加上付費的成本,30%根本兜不住」。

所以,很多以利潤為導向的電商賣家可能會主動放棄雙11。如果說此前虧錢參加雙11還有意義,可以帶來之後日常銷量的提升,但現在虧錢就完全沒意義了,「反正都是付費流量」。

財經網指出,活動時間的拉長也令很多商家為難。廣東的服裝商家張達提到,以前10月才開始考慮雙11,現在9月就要開始考慮。張達認為,現在的雙11等於把以前雙11當天的量平攤到預熱+活動的長週期中。

電商的生態中,平台為了爭奪用戶資源,一面向下壓低商品價格,一面向上提升用戶服務體驗,使商家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長期視角來看,平台之間一味的低價競爭對消費者也並不一定是好事。

社群網站上抱怨雙11數據慘淡的中小商家不在少數,也有很多人乾脆沒有報名參與,置身於電商平台的熱鬧之外。但在另一邊,雙11的氣氛被電商平台一份份的戰報和App上的一片紅火烘托得正盛,頂尖商家和品牌們的業績驚人。

界面新聞提出問題,各平台都在宣傳全網最低價、品牌商不要錢似的送贈品、到處都是促銷廣告。每當這種情況出現,就是在提醒我們,雙11又來了。而今年的雙11從10月14日便開始了。但這次「史上最長」雙11為什麼看起來有些靜悄悄的呢?

新聞圖片

消費者埋怨,「雙11越來越搞不懂規則了」不少消費者吐槽雙11已經變成了一場「燒腦遊戲」,越來越燒腦的玩法讓一些買家知難而退,索性提前或滯後購物;。再加上人們消費觀念更加理性,購買力下降,尤其是在雙11這樣的大型促銷活動中,更傾向於購買生活必需品而非高價值商品。

也有網友說,「今年雙11冷清的原因找到了」!有說沒錢了,是真的嗎?如果真的沒錢,消費者不是更想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嗎?更想在大促的活動里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

主要原因​是「雙11」變味了,不再是最初的促銷,反而象是趁火打劫,因為有人發現「雙11」的價格並不比平時便宜,甚至更貴。消費者傷心了,所以不玩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