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群園助學金陪伴並幫助學子 勵志故事篇篇感人

勁報/勁報 2024.11.06 13:46
新聞圖片

圖說:群園事業機構設立的「群園助學金」,本屆助學金共計頒發500萬助學金,嘉惠全國共250位大專學子,審核結果已公告於群園助學金官網。(群園事業機構提供)

 

(勁報記者張亞痕/台中報導)群園事業機構設立的「群園助學金」,至今已有12年,12年來幫助的學子已超過4千位,累計頒發的助學金已近7千萬,本屆助學金共計頒發500萬助學金,嘉惠全國共250位大專學子,審核結果已公告於群園助學金官網,網址chionyuan.sino1.com.tw或搜尋【群園助學金】,電話:04-2220-8038。

 

群園事業機構創辦人呂崇民董事長持續推動社會公益,以「助人」為一生職志,30多年前呂董事長創辦「群園基金會」關懷社會黑暗角落,投入生活扶助、急難救助、青少年服務工作等多項社會服務。自101年起設立「群園事業機構助學計畫-群園助學金」,直接挹注經濟困難學子,培育優秀好學、積極向上之大專青年,期許學子學有所成回饋社會,接棒「助人」理念繼續前行。

 

「群園助學金」申請對象限大專生,主要是關懷經濟資源不足的學子,包括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失依、家庭中有失業、疾病、入監、行蹤不明的家人或本身突遭變故等,這其中不乏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身障、特殊境遇等弱勢學生。「群園助學金」協助他們改變自己改善生活,12年來陪伴並幫助的學子已超過4千位,也發掘許多勵志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感動人心。

圖說:小勳至偏鄉教導小朋友衛教知識。(群園事業機構提供)

 

小勳在國中時父親因投資失利得到重度憂鬱症,因身心受創短短一年即因多重器官衰竭離世。留下中度憂鬱症的媽媽,僅靠姐姐半工半讀維持家計,他也因此選讀有獎學金的高中。這段經歷影響了他的人生觀,小勳意識到只有透過教育,才能夠扭轉家庭的階級困境。在高中三年裡,小勳住學校宿舍自力更生不給家裡負擔,沒有因為家境的拮据而自暴自棄。

 

小勳持續追求人生目標,居住於醫療資源匱乏的觀音鄉的他,獲得「偏鄉醫事人員養成計畫」的機會,顧及家庭狀況和理想,原本可上台大會計系的他選擇進入醫學系,他也不負眾望進入義守大學醫學系就讀。小勳希望未來充實自己的能力為家鄉服務,盡其所能為地方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貢獻一份心力。小勳因家庭困境反塑造他堅強的意志,在艱困環境下仍堅持前行,挑戰自己也緊抓住機會,扭轉逆境為未來打拚,值得所有人為他鼓勵與喝采。

圖說:小谷參與南山夢想金頒獎典禮。(群園事業機構提供)

 

小谷有著很坎坷的人生際遇,因生父家暴母親離異後再婚又離婚,經歷兩任婚姻打擊精神受創失去工作能力,從小與母親寄人籬下生活,因家裡經濟條件不好而輟學,打工三年後才上大學。小谷身體狀況更多,因胸骨壓迫到心肺,必須立即動胸腔手術,才能保住性命。接下來又相繼動了左右腳截骨矯正手術,這是個令人鼻酸的故事,因小時候家貧,他必須打包全家人的午餐,午餐太重走路姿勢不良導致骨頭歪斜。目前因為身體狀況仍不佳,手術後胸腔內放鋼板因熱漲冷縮,使身體極不舒服,種種後遺症需要長期看中醫調養,又是一大筆開銷,這矯正鋼板也需等好幾年後才可取出,這些手術及治療耗盡他辛苦打工賺的錢。

 

面對這麼多難以忍受的處境,小谷卻能堅強面對,不因不順遂而自暴自棄。他功課極佳,班排維持在前三名,並取得九張金融證照。他熱愛學習還雙主修視覺傳達設計系,多次擔任班級幹部,擔任畢聯會代表,深受老師器重同學敬佩,是學校公認的好學生,還獲得商管職涯探索報告競賽優勝及嵐雲文學獎等。小谷突破困境、勤奮向學,不因困境而喪志,仍力爭上游令人感動。

圖說:小暘於2023國際發明暨設計競賽。(群園事業機構提供)

 

年幼時小暘父母就已離異,他與父親一同生活,因父親中度身心障礙無法正常工作,只能靠打零工維持家計,收入吃緊常難以負擔日常開銷。儘管如此但小暘始終相信逆境中也能擁有機會,反將這些困難視為成長的契機,努力在學業和個人發展方面取得成功,他希望通過努力,減輕家庭負擔。

 

小暘考上就業率高的熱門科系-電機工程學系,一開始興趣不強,卻也深知未來就業能夠為家庭帶來穩定的收入。然而隨著深入學習逐漸找到了興趣,大三時在「太陽能」課程中發現了契機,認識到太陽能作為一個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以及它在能源轉型中的潛力,幸運地選擇了在電力及太陽能領域專業的指導教授,讓他更深入地學習和研究熱愛的領域。於是他以「太陽能光電」為專題研究,獲得了許多肯定,堅定了將來投身這個領域的決心。他希望未來能夠在「太陽能」領域取得更多的專業知識,成為一名有價值的專業人士,小暘在艱困環境下仍堅持前行,結合太陽能光電所學成就專業,翻轉逆境為自己爭取未來。

圖說:小糬參加台新青少年菁英志工獎。(群園事業機構提供)

 

小糬上高中時父親因罹患精神疾病輕生,他因一時無法接受而陷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幸好在學校老師的輔導下,透過散文創作抒發情緒感受,並接觸報導文學,影響了他的學習生涯規劃。而頓失家庭經濟支柱帶來的龐大壓力,也使小糬需要提早分擔家庭經濟,高中在學期間半工半讀分擔家計,各種不同的工作機會卻也積極發展出不同專長,掌握更多機會。

 

高中暑假在獎助學金支持下參與一系列的研習營隊,因此翻轉他的視野,小糬發覺成長過程的「不順遂」或「可憐的遭遇」,反而讓他更成熟進而發現更多的可能,父親過世前告訴他家鄉的故事與人文歷史,是種下他創立地方刊物及發起行動的種子。種種因緣際會,讓他以學生身份就與夥伴共同創辦組織「在地青年NGO青年人文社會工作坊」與「留青」刊物,把公益團體組織討論方法和知識帶回故鄉宜蘭,他說:「沒了傘的孩子,總是跑得特別快」小糬將挫折困頓化為養分,創立公益組織與地方刊物回饋故鄉,令人感動欣慰。

熱門關鍵字:

地方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