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天氣漸漸轉涼,不少人水分的攝取量也會跟著減少,不過若是水喝得太少,就容易增加泌尿系統感染或結石的風險,通常在解尿時,正常的尿液會呈現清澈或是淺黃色,但當尿液顏色呈現粉色、紅色,甚至是棕色或磚紅色時,就要當心是紅血球混入尿液,也就是所謂的「血尿」,這種情形其實是身體正在給出警訊,很可能是泌尿道或腎臟已經出現健康問題。
圖/擷取自FREEPIK
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董世祥說明,血尿可分為顯性血尿和顯微血尿,顯性血尿可以用肉眼觀察到尿液的顏色變化,顯微血尿則需要通過尿液鏡檢才能發現。至於導致血尿的原因有很多,從輕微感染到嚴重的腎臟疾病都可能引起,其中又以泌尿道感染最為常見,感染會引起尿道、膀胱或腎臟發炎,導致尿液中混入紅血球,常見的症狀還包括尿頻、尿急、尿痛和小腹疼痛。
腎臟、輸尿管等泌尿系統結石也會導致出血,還可能伴隨著劇烈的腰痛或下腹痛;腎臟疾病也可能影響腎臟功能的正常運作,進而導致紅血球進入尿液中,形成血尿;董世祥醫師還提到,尿路或腎臟因為跌倒或撞擊而造成的外傷也是造成血尿的因素之一;另外,男性的前列腺發炎或增生也可能伴隨尿急、尿流變小等症狀,嚴重時會有血尿情形;較嚴重的原因則是尿路腫瘤,當尿道、膀胱、腎臟甚至攝護腺出現腫瘤時,都可能引發血尿,這類情況往往伴隨有尿液中的血塊或反覆發生的血尿。
董世祥醫師提醒,當發現血尿後就應及時就醫治療,尤其當尿液中有明顯變紅甚至帶有血塊時,或是伴隨腰部、腹部及尿動的劇烈疼痛,持續或反覆發生的血尿,甚至伴隨發燒、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最好及早接受尿液、尿路影像學、膀胱鏡等檢查,並搭配生活方式調整及定期檢查來改善血尿問題。
至於該如何正確預防?董世祥醫師分享了幾種方式,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增加日常水分的攝取量,因為多喝水有助於預防尿路感染和結石的行程,因此建議每天可以飲用2公升的水,此外,定期健康檢查也是關鍵,尤其是有家族病史或其他高風險因素的族群,更要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並解決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