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台積電 金鐘獎 東湖車禍

【向子期專欄】為什麼我們天生就喜歡小動物

銳傳媒/特別報導 2024.10.21 10:17

從侏儒河馬 Moo Deng 和企鵝 Pesto,到小樹懶 Molé 和海豹 Biscuits,網路熱衷於將可愛的小動物變成病毒般的熱門話題。但是,當我們看到可愛的東西時,我們的大腦會發生什麼?奧利維亞·坎貝爾Olivia Campbell 發表在最新一期《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的<為什麼我們天生就喜歡小動物>( Why we're hardwired to love baby animals)指出,嬰兒和動物的可愛特徵不僅僅是有趣,它們還能引發強大的進化反應,幫助我們物種的生存。(Cute features in babies and animals are more than just amusing—they trigger powerful evolutionary responses that help our species’ survival.)

我們尋求可愛,因為感覺很好!

“我們尋求可愛,因為感覺很好!”東京中央大學教授、《不可抗拒:可愛如何連結我們的大腦並征服世界》一書的作者約書亞·保羅·戴爾 (Joshua Paul Dale)解釋道。 「可愛的感覺很快就能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在 1/7 秒之內——通過觸發眶額皮層(大腦的愉悅和獎勵網絡)的反應。這種快速的神經活動似乎伴隨著較慢的評估過程,引發照顧行為,減少攻擊性,並激活涉及遊戲、同理心和同情心的網路。

那麼我們的大腦如何定義可愛以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

是什麼讓東西變得可愛?

對於任何對可愛現象感興趣的人來說,第一站就是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康拉德·洛倫茨(Konrad Lorenz) 1943 年發表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該論文定義了一系列他稱之為「kindchenschema」(嬰兒圖式)的屬性。可愛的關鍵特徵包括:相對於身體尺寸而言,頭部較大;突出的額頭;大眼睛位於頭部較低的位置;鼻子和嘴巴小而緊密;圓潤、胖胖的臉頰和身體;四肢短而粗;和搖搖晃晃的動作。

洛倫茲認為,我們的大腦對可愛的反應是一種演化適應:可愛會引發天生的照顧、養育和保護行為,進而提高物種生存的可能性。他相信我們對可愛的反應是無法抑制的。

研究發現,嬰兒圖式屬性也可以在其他動物物種中看到,特別是那些需要照顧的幼崽。這可能是人類發現某些動物特別可愛的部分原因。

「基本上,可愛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很容易溢出來引發對動物和物體的可愛反應,」戴爾說。

但洛倫茲的理論並沒有說明全部。奧斯陸城市大學行為分析博士候選人卡米拉·克努特森·斯坦尼斯 (Kamilla Knutsen Steinnes)表示,這裡的角色不僅僅是觸發照顧本能。

「雖然大量研究發現,我們對可愛的反應似乎深深植根於父母的照顧和哺乳動物的生存,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它超出了照顧的範疇,」斯坦尼斯解釋道。她說,當我們看到可愛的東西時,它會喚起各種強烈的、主要是正面的情緒。我們的大腦具有獨特、快速和特定的反應,與情緒、獎勵、動機和快樂相關的區域會被激活。

當可愛變成卡哇伊

史坦尼斯認為,學術界無法定義因感知可愛而引發的全部感受,這可能是由於語言的限制。她在2019 年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寫道:“人們對可愛所引發的情緒反應很少進行研究,也許是因為這種情緒在英語、挪威語或德語中沒有具體的名稱。”

「可愛可能會喚起 kama muta(被感動的感覺)、同情心、溫柔、同理心、養育之愛、卡哇伊或可愛的攻擊性,」斯坦尼斯告訴我們。 Kama muta 是一個梵文術語。斯坦尼斯解釋說,它可以透過公共共享來觸發。 “用通俗的話來說,感知者很喜歡這些可愛的小貓,並且為它們傾心。”

卡哇伊(Kawaii)是廣受歡迎的日本概念,通常被簡單地翻譯為“可愛”,但實際上它包含了簡單、青春天真、嬌小、惹人喜愛、可愛、討人喜歡的想法。

可愛是一種難以捉摸的美感:很難用言語來定義

為什麼愛和觸摸曾經被稱為“危險”以及科學如何在 20 世紀 50 年代證明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和史坦尼斯一樣,戴爾也同意我們的回應不僅僅是照顧,他在書中寫道,「卡哇伊的感覺鼓勵歸屬感,這是一種更廣泛意義上的社會聯繫,而不僅僅是養育。這就是為什麼感覺某樣東西很可愛會讓我們想要靠近它,即使我們沒有特別想要保護或培育它的願望。

可愛是一種難以捉摸的美感:很難用言語來定義,儘管當你看到它時你就知道了。但「卡哇伊」可能是透過將可愛與小巧和簡單聯繫起來而有所體現的。當談到動物(無論是真實的還是卡通的)時,通常加起來「可愛」的元素包括整體較小的尺寸和過分強調嬰兒圖式屬性的視覺簡單性(想想皮卡丘、米老鼠)。

不只是一張可愛的臉

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寵物貓快樂地打瞌睡的照片,並附有說明文字,描述人類如何努力讓貓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這並非偶然。我們現代的許多尋找可愛和分享的行為都是由逃避現實驅動的:對無憂無慮的生活的理想化。戴爾合編的學術著作《可愛的美學與影響》探討了這一點。

對動物來說,家庭生活——無論是在家還是圈養——意味著任何年齡的休閒生活。

以 Moo Deng 為例(她的名字翻譯過來就是「彈跳豬」),戴爾認為動作是吸引我們的關鍵:「我認為,引發這麼多人可愛反應的是她的動作,而不是她的外表。當用軟管噴射時,她會高興地玩耍,頑皮地咬動物園管理員。我們被那些仍處於社會化窗口期的動物所吸引,它們熱切而無畏地探索一個一切都是新的世界。

將可愛的動物浪漫化可能更容易,因為它們不能頂嘴或抱怨,而且許多物種一生都很小(與人類相比)。

當然,我們的興趣不僅限於社群媒體。現在,近距離和個人動物互動的機會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的寵物動物園:無論是在動物園和水族館的高價私人邂逅,還是貓咖啡館、山羊瑜伽和水豚水療中心,我們都非常渴望與其他生物建立聯繫。

雖然與野生動物的有控制的互動可以增加我們對保育的興趣,但它們也可能激發對野生動物所有權的渴望,傳達對動物剝削的可接受性,或給動物帶來壓力。戴爾在書中描述了他參觀 日本一個深受有影響力人士青睞的狐狸村的經歷:遊客對狐狸的冷漠行為感到惱火,經常無視張貼的規則,以讓狐狸接近他們。

「這不僅僅是一種自私的快樂。感受到保護、照顧和與可愛的嬰兒或動物玩耍的願望,即使這只是我們社交媒體上的一張圖片,也會激發同理心和同情心,」戴爾向我們保證。它與生俱來,無法抑制;這是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可愛使我們成為人。”

熱門關鍵字:

生活 精選專欄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