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府以將2050淨零轉型訂為重要的目標,節能減碳也不再只是口號,而是真正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個小地方。《上報》17日舉辦「永續新台灣 沉浸式數位高峰論壇」,請到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樺康智雲總經理林建全、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以及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讓讀者了解從官方到業界有何不同的觀點、以及相同的目標。
鄭麗君在論壇中表示,2050淨零轉型和永續發展是國家當前非常重要的課題及戰略目標,也是人類社會首度全球性的共識,我國在2022年就已提出淨零轉型的目標,包括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4大轉型目標,其中更有12項關鍵策略行動。
鄭麗君也提及,2050淨零轉型不僅是一種理想,更考驗著每個國家的治理能力,能不能回應氣候變遷帶來的巨大挑戰,這也是政府在現階段需要努力的事情,除了要有具體的目標、更要有突破性的行動。
對於近年來天然災害對各方面帶來的威脅,鄭麗君直言,台灣必須盡速提升災防體系的能量,同時提高國土和社會的韌性,因此「減碳救地球」與「調適護台灣」兩者一樣重要。
鄭麗君提及,賴清德總統去年在提出國家希望工程的時候,就擬定了多元綠能戰略、推動淨零及數位雙軸產業轉型、型塑淨零綠生活、相關法規調適及建立輔導團隊、推動社會公正轉型等5項措施。
在日前召開的氣候變遷委員會中,許多委員認為政府應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訂定減碳目標和具體行動計畫,也要展開具提的調適行動,同時建立能源資訊平台,來促進社會理性的討論。而行政院也由院長卓榮泰擔任永續發展委員會的召集人,並進行跨部會治理的行動,以推動落實相關政策。
鄭麗君也強調,淨零轉型的明年度預算將成長20%,來到1100億元;治水預算也會增加550億元,成長了40%。尤其在近日颱風襲擊之後,政府發現快速的進行調適工作,也組成專案小組,希望將治水工程提升到國土治理行動,將治山、治水、防災、防洪、防颱與都市韌性、展業韌性等方面,進行整體的調適。
在再生能源的部分,政府將積極推動太陽光電和離岸風電,將透過海域管理持續拓展風電,除了建立採購綠電的相關機制,未來也希望能籌組泛公股的受電平台,來推動中小企業也買得到綠電,活絡綠電市場交易;太陽光電部分,除了屋頂型外,地面型也將全面檢討和優化,希望能減少弊端。
除了上述兩項再生能源外,台灣還有豐富的地熱,將積極推動地熱發展;還有小型水力發電、海洋能源、再生能源等新興的能源。
鄭麗君也說,經濟部將投入350億元用來帶動200億度的節能,也估計能帶動3200億元的投資,只要能多省一份電,就可以多減一份碳,因此導入智慧科技讓企業加速轉型是政府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時推動科技儲能,來減少電網負擔。而以上都會在穩定、安全供電的目標底下來佈局。
對於淨零轉型,樺康智雲總經理林建全也分享,政府在2050淨零目標是對建築業的極大挑戰,未來將透過數位雙生技術,建立建築的虛擬分身,用來進行耗能的模擬,並用合成資料讓AI去訓練、運用,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目前台積電、慈濟醫院花蓮醫學中心、台北遠東通訊園區的Google研發中心都運用此技術,提升減碳效益。
至於業界關心的碳費及碳權交易,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碳費最主要的目的,是讓業主提出減碳計畫,目前台灣包括玉山銀行、ACER、萬海等企業,都有推出碳中和相關商品,推動落實相關政策,ISO也訂定國際碳中和標準「14068-1」,而台灣的碳權交易平台,也將在下周上線,屆時將會詳細的對外說明。
在再生能源方面,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說明,綠電是台灣經濟轉型的關鍵,而台灣夏季越來越長,因此越趨適合發展太陽光電,若未來太陽光電要佔總發電比率的30%,土地面積應可承受得起,而太陽光電至今也創造了最多的就業人口,近日推出的新產品,以大面積鈣鈦礦疊層模組,能增加吸收光的效率,未來2年預計將模組效率從26.5%提升到30%。
而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則說明,日前侵台的颱風山陀兒,讓全台沿海地區多處停電,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台電除了減碳,也強化電網韌性,目前台電面臨的挑戰包括淹水造成地下配電室與線路受損、雷擊的頻率和能量持續增加、礙子遭鹽塵附著等,同時饋線數的增加速度跟不上六都和新竹的用電戶數成長。
對此,曾文生表示台電將從數據找出高風險區,投入資源和人力更新設備、線路包覆及增設民生變電設施,強化配電系統韌性的同時,就能減少停電的狀況,在停電時也能更快速復電,落實「5年升級計畫」也能提供園區穩供措施,以智慧家庭為電網韌性的最小單位,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構築更有韌性的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