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專欄】不能用西方經濟學看習近平的經濟政策

銳傳媒/張正修 2024.10.18 04:00

 

中國的象徵色是“紅色”吧!但中國並沒有使用“紅色團隊(Red Team)”來審視自己的經濟政策,卻是在沙子裡建造了一座《會危及自己和世界經濟的樓閣》。

一、劉宗媛對中國產能過剩的分析

在最新一期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劉宗媛(Zongyuan Zoe Liu)對於「因為中國的政策所造成的產能過剩的問題」做了精彩的分析。中國的生產過剩問題不僅危及其本國的經濟,也危及世界整體的經濟。

劉氏說:多年來,中國政府的產業政策,從原材料到電池、機器人等新技術都進行投資,而這就導致對生產設備的過度投資,在這個過程中,這就給地方政府和企業帶來了巨大債務的負擔。 “簡單來說,中國在許多重要經濟部門的產出遠遠超出了國內和國際市場可持續吸收的量。”

[caption id="attachment_84058" align="alignnone" width="650"] 企業競相追逐AI 運用。畫面為「2024 世界AI 會議」7月6日在上海舉行。[/caption]

上述這些觀點是都可以在報紙上找到,但劉氏深入探討了「這個產能過剩帶來的危機的根本原因」,並闡明了:設立經濟計畫的核心人物們是在故意「模擬攻擊」自己的假設,而這樣的做法幾乎完全是失敗的。劉氏指出,這些核心人物不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想法,亦即供給和需求是互相沒有關聯性的。

劉氏解釋說:「正如中國共產黨所認為的一般,消費是個人各自判斷而隨著各個時候與狀況而為的,而這恐怕有可能會從中國的核心經濟力=產業基礎當中,使資源流出」。 「按照黨的傳統思維,中國經濟的優勢是源於低消費和高儲蓄率,而這就會產生《國有銀行向產業加以注入的資本》。」

這使得中國的製造商依賴政府所安定提供的低成本的貸款。這些貸款是地方政府領導人以帳外貸款的形式來提供的,而地方政府的領導人們迫切希望透過對機器人和太陽能板等產業來實現不切實際的生產目標,以提高自己在黨內的地位。這就造成了國內製造商之間的惡性競爭,這些製造商除了降價以外,沒有任何的競爭力,這並迫使製造商進一步增加工廠的產量,以某種方式來確保其銷售額,用以償還不斷增加的債務。像這樣的產量就遠遠超過國內的需求,並迫使製造商將不斷增加的剩餘產品傾銷到全球市場。

劉氏說,儘管許多國家的保護主義思潮日益高漲,但中國共產黨的經濟政策擔當人卻認為沒有理由說中國不能繼續出口其剩餘的部分。

二、假如是三個世紀前,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會很樂意向中國共產黨說明這一點吧!

更且,這種做法也忽略了黨的產業政策對國內經濟所造成的真正傷害。雖然這些政策的目標是自己國家的自給自足,但它們卻創造了許多“殭屍公司”,這些殭屍公司是透過生產《沒有技術創新、也沒有意義的差異化的商品》而好不容易獲利的。因此,儘管中國在工廠生產量的總額方面是優於資本主義的先進國家,但卻是仍然落後於這些先進國家。

這對中國來說是不可持續的,更不用說,對其他國家也是如此。三個世紀前,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應是會很樂意向中國共產黨說明這一個事實吧。

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出其產業政策是失敗的,但中國仍然繼續推行錯誤的政策,而這就說明了:黨的領導人甚至不可能想到他們的政策或許是錯誤的。這不得不說是很遺憾的事實。因為如果從團隊的角度來分析這些政策,是很容易發現這些政策的局限性的,「40年來被加以維持的短期、而不思考整體的思維」現在正把中國陷入到危機之中。

成立團隊來支持決策的想法最初是由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而提出的,而這種技術也非常適合用以分析經濟問題。團隊所使用的工具箱包括如下的技術:對於假設進行壓力測試、發現看不見的威脅並突顯被錯失的機會。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人們掌握所制定的策略如何失敗。制定計劃的人可以想定失敗,然後積極採取行動以使戰略不會失敗。

使用團隊可以幫助克服不周到的思維、挑戰現狀、發現新方法並促進創新的思維。

但是對中國和世界來說,很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政府內部似乎沒有意願去質疑國家中央計畫的基本假設是越來越喪失說服力。

正如亞倫·弗里德伯格 (Aaron Friedberg) 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上所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如果推定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是以西方經濟學家的方式來看待中國經濟的話,那是錯誤的。理解習近平的經濟政策的關鍵是在於:要認識到習近平的經濟政策主要是為了權力,而不是為了繁榮。」

「毫無疑問,即使會面臨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衝突之風險,習近平將會推動使世界的工業力量向中國集中。」

熱門關鍵字:

中國 主編精選 專欄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