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中鋼 館長跳車 賤內

歌劇院「藝起進劇場—京劇篇」國高中生受邀觀賞《拾玉鐲》

威傳媒/ 2024.10.17 19:37

【威傳媒陳惠玲編輯】

  臺中國家歌劇院已於10月16、17日舉辦「藝起進劇場——京劇篇」藝術教育推廣活動,邀請全臺2千2百多名國高中學生,一起欣賞國光劇團帶來的經典劇目《拾玉鐲》。京劇演員從小「坐科」(學藝)、扎實的「唱唸做打」及「手眼身步法」訓練,就在《拾玉鐲》看似日常動作中,讓在場的觀眾看出精采、看得喝采。

「藝起進劇場—京劇篇」現場學生熱烈搶答。(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藝起進劇場—京劇篇」現場學生熱烈搶答。(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歌劇院指出,今年活動由玉山文教基金會贊助合作,並與教育部「藝拍即合」、文化部「校外文化體驗」串聯,共計38所學校報名,除中部學校外亦有來自桃園、新竹、臺東等地學校參與,並邀請學生家長同行,讓家長陪伴及參與孩子的學習歷程,其中包括數位特教生。除了欣賞精采演出,演後也有踩蹺、喊嗓、水袖等互動體驗,用有趣的方式認識京劇。

「藝起進劇場—京劇篇」資深演員朱安麗示範京劇手勢。(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藝起進劇場—京劇篇」資深演員朱安麗示範京劇手勢。(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於9月也預先提供演前預習教材,並舉辦「教師工作坊」,透過國光劇團演員及專業講師系統性分享,將戲曲知識授予教育第一線的老師,期望能提供嶄新的教案設計方針;演後也設計學習單,讓學生再次思考實際進劇場之感受及對京劇的認識。

  歌劇院「藝起進劇場」歷年邀請各領域表演藝術團隊,演出戲劇、舞蹈、偶戲、當代馬戲、說唱曲藝等多元節目類型,並依演出型態規劃前導教學教材、演後講解及教師工作坊,讓師生走出校園、走進劇院,是歌劇院熱門的藝術教育活動之一,自2017年開始參與師生總人數超過2萬人次。

「藝起進劇場—京劇篇」演後大合照(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藝起進劇場—京劇篇」演後大合照(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志成表示,藝文教育的養成,需要持續不間斷的灌溉,期許每一次的劇場體驗,都能為孩子們打開想像的藝術之門;玉山文教基金會長期關注藝術與人文發展,連續6年攜手歌劇院,推動文化平權與美感教育,讓藝術體驗成為共同的美好記憶。

「藝起進劇場—京劇篇」《拾玉鐲》演出劇照。(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藝起進劇場—京劇篇」《拾玉鐲》演出劇照。(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拾玉鐲》故事講述一名以賣雞維生的少女,母親去佛寺聽經,留她獨自在家,少女趕雞出門曬太陽時遇上青年書生,兩人互有好感;書生故意落下一只玉鐲試探心意,女孩害羞了半天,還是假裝掉了手絹,再將玉鐲撿起,過程全都被媒婆看到,見女孩不承認,還模仿女孩的動作演了一遍,讓女孩同意為她說媒。

「藝起進劇場—京劇篇」《拾玉鐲》演出劇照。(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藝起進劇場—京劇篇」《拾玉鐲》演出劇照。(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這齣傳統小生、小旦、小丑的「三小戲」,3名演員身段各有不同,飾演女孩的小旦得小腳綁蹺,展現花旦的蹺功撿拾玉鐲,在一桌二椅的空蕩舞台上,演出開門、開雞籠、趕雞、開米缸舀米餵雞、數雞等細節動作;到了小花臉媒婆丑角出場時,同樣的撿玉鐲動作,卻有截然不同的表現方式,展現京劇表演的「虛擬性、舞蹈化、誇張性、性格化」。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1. 歌劇院「藝起進劇場」學子觀賞《bulabulay mun?》舞作 從排灣古謠律動認識牡丹社事件
  2. 歌劇院「藝起進劇場—說唱曲藝篇」 豐富學子認識表演藝術
  3. 歌劇院「藝起進劇場」藝術教育節目 吸引學子藝文體驗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