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是指從出生到28天(4週)內,其身體器官、系統以及各種適應能力仍在迅速發展和調整,嬰兒是指28天到1歲內,其身體會快速的成長(如體重、身高增加)、身體活動能力發展(如翻身、爬行、抓物、咀嚼),以及感知和社交能力提升(如認人、講話、表達)。寶寶出生後的一年間,是生長發育最關鍵與快速的時期,一方面受遺傳的影響,另一方面與母親懷孕期的營養狀況、新生兒及嬰兒期的哺餵及副食品的添加有密切關係。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沈首如營養師說明,寶寶從出生到滿週歲(1歲),分為0~6個月的哺乳期及6~12個月的添加副食品期兩階段:
第一階段【0~6個月的哺乳期】
在生命的最初六個月為純母乳或嬰兒配方奶階段,滿月新生兒消化道所分泌的酵素只能消化奶類所含的蛋白質、乳化脂肪及雙醣類,所以營養主要來自母乳或嬰兒配方奶,新生兒每隔2~4小時需要60~90cc乳汁,因胃容量小,容易飽也容易餓,可觀察嬰兒應當:
(1)出生第二天後,每天換6片以上濕尿布。
(2)正常增重且因哺餵過程容易吞下許多空氣,哺餵中或哺乳後須拍嗝,以攝取足夠的母乳及嬰兒配方奶。
1.母乳餵養: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營養來源,提供嬰兒成長所需的所有營養,包括好消化的乳白蛋白、亞麻油酸、乳糖及各種免疫抗體及溶菌酶等。正確的哺餵方式與疏通乳汁,是能否順利哺餵母乳的關鍵。
2.配方奶餵養:如果母乳餵養不便,可以選擇適合嬰兒的配方奶。嬰兒配方奶的選擇應根據嬰兒的健康需求並遵照醫生的建議使用。母乳及嬰兒配方奶餵養次數,依嬰兒的需求哺餵,但不要限制哺餵而影響發育。
第二階段【6~12個月的添加副食品期】
母乳及配方奶漸漸被固體食物取代,嬰兒直到3個月大時,澱粉酶才逐漸分泌,觀察約4~6個月開始,可觀察嬰兒能:
(1)隨意控制頭部運動並靠支撐坐直。
(2)排出反射減弱,能將食物從舌尖往後送。
(3)能做咀嚼動作,即可開始給予固體食物,先從米糊開始,用小湯匙少量(1~2茶匙)餵食,漸進增加攝取量及食物,一直到了週歲時,每天的食物來源應有一半來自母乳或配方奶,另一半來自每一大類食物(稀飯→菜泥→果泥→蛋黃泥/豆腐泥/魚泥)。
1.添加副食品的時間與順序:依據發育特徵,添加副食品的時間與順序為6~8個月時,以湯匙餵食,首先添加富含鐵的食物,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蛋黃泥、蔬果泥(如胡蘿蔔、蘋果)等。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並觀察嬰兒是否有泛紅、嘔吐、腹瀉等過敏反應,連續觀察3~5天。7~9個月時,開始自己手抓食物進食,可提供紅蘿蔔、香蕉片、麵條、無糖穀片。9~12個月時,嬰兒會用湯匙進食,喜愛自己動手,提供居家餐點中不同口味與質地柔軟的食物,此時可以引入碎肉、豆腐、魚等。
2.注意食物的軟硬度:避免窒息風險,食物質地最初是光滑且細膩的泥狀或糊狀,方便嬰兒吞嚥。隨著時間推移,可為粗泥狀或小塊狀,幫助嬰兒學習咀嚼。
3.餵養技巧:提供如小湯匙大小適中的食物,並讓他們逐漸嘗試自己用手抓取食物,促進手眼協調和自我餵食能力。注意餵養時嬰兒的反應,尊重他們的飽足感,避免強迫進食。
寶寶1歲以前應該避免5大類食物
尤偉銘營養師建議,1歲以前應該避免食物包括:
(1)蜂蜜:不建議攝取任何形式的蜂蜜,以免引起肉毒桿菌中毒。
(2)牛奶:牛奶中礦物質與過多蛋白質及酪蛋白會造成嬰兒消化與腎臟負擔。
(3)生食:避免生食、未滅菌食物 (起司、未煮熟蛋或肉類)。
(4)堅硬食物:如整顆堅果、大塊堅硬的蔬果、爆米花等容易引起窒息的食物。
(5)高鹽、高糖、過多添加物的加工食品:增加嬰兒腎臟負擔並影響味覺發育,造成未來偏食及不健康飲食習慣。
每個爸媽都希望孩子出生能健康長大,滿週歲前是嬰兒發育關鍵期,爸媽要特別注意0~6個月的哺乳期及6~12個月的添加副食品期的飲食重點,才能滿足營養需求健康長大。
【延伸閱讀】
內臟脂肪標準嗎?內臟脂肪好處、壞處?楊聰財醫師:6要訣控制內臟脂肪不超標
產後憂鬱5大成因!沈首如營養師:產後掌握飲食4大關鍵,助保持心情快樂
黑寶石桑葚強化免疫、防便祕!尤偉銘營養師:這「3種人」聰明吃桑葚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951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