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教育三十五周年教育論壇,「慈濟無語良師模擬醫學」的學術論壇引起極大關注,由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與中央研究院院士魏福全共同主持,分享模擬手術課程和無語良師對醫學教育和臨床技術的深遠影響。包括慈濟推動遺體捐贈小組的志工們及無語良師家屬也都蒞臨現場,共同關心這場論壇。
論壇中,邀請到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志鴻、顯微重建醫學會理事長郭耀仁、脊隨微創內視鏡醫學會前理事長鮑卓倫、外傷醫學會理事王健興、外傷醫學會前任理事長林恆甫、口腔顎面外科學會理事林冠州、以及疼痛醫學會理事長葉春長,這些來自不同醫學領域的專家,分享無語良師對醫學教育的重大貢獻。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提到,慈濟模擬醫學中心是全球唯一將人文關懷與專業技術培訓結合的模擬醫學訓練中心,不僅強調技術的提升,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尊重。慈濟從2002年開始在醫學生畢業前進行臨床手術教學,並於2008年正式成立模擬醫學中心,至今已與全球39個醫學學會合作,超過1萬2千人次的醫師參與訓練。
魏福全院士指出,1994年慈濟醫學系成立時,台灣面臨著大體來源不足的問題。然而,1995年,慈濟的第一位志願者捐贈了大體,開創了無語良師制度,為台灣的醫學教育開啟了新篇章。特別是2002年設立的模擬手術,在國外也沒有這樣完善的設備。如今,來自七個外科學會的理事長們齊聚一堂,分享如何透過無語良師與模擬手術課程提升醫術,並將台灣的醫療成果推向國際舞台。
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志鴻分享了無語良師對醫院團隊訓練以及不同團隊間交流的影響。他指出,過去的醫師往往需要出國學習模擬手術技術,但自2008年起,醫師們可以在花蓮慈濟大學進行訓練,因為無語良師無畏的布施,讓團隊在這幾年成功進行斷肢等手術,病人也得以恢復大部分的生活功能。
顯微重建醫學會理事長郭耀仁提到,2014年9月,他帶領團隊完成了亞洲首例異體手臂移植,這一成就得到了國際複合組織異體移植學會(ISVCA)的認可,這是透過在慈大模擬醫學中心不斷演練的成果。因為無語良師,讓台灣尖端複合組織異體移植在近10年有很大的進步,多年來顯微重建醫學會參與課程從不缺席,每一次模擬課程都是醫師所期待的,尤其是包括換手、變臉,這些需要更高一層的技術演練。他感恩慈大模擬醫學中心將人文導入課程中,讓醫生們了解無語良師的大捨,還有家屬對醫師的期待。
外傷醫學會前任理事長林恆甫醫師和理事王健興醫師,談及如何透過模擬手術平台,訓練台灣醫師緊急外傷處理,以及邀請國際ASSET認證課程到台灣開課與大家分享。2017年慈濟醫院與台灣外傷協會合作,進行模擬課程教學,並於2019年引進ASSET課程,2024年軍醫局加入模擬手術教學課程,其中ASSET課程創始之一的Mark Bowyer親自到台灣來教導, ASSET訓練被認為是有助提升外科醫師外傷救治的能力,如地震,車禍,戰爭等現場,醫師如何在環境壓力甚至是設備限制上與時間賽跑搶救生命,現今國際局勢緊張,台灣外傷協會以慈大模擬手術為平台,連結台灣甚至亞洲醫師,訓練外傷高級技能醫療人員的需求。
疼痛醫學會理事長葉春長分享了疼痛治療在模擬手術課程中的應用。他提到,疼痛的原因複雜,涉及多個醫學科別。葉醫師引用了Miller的臨床教育理論「KNOWS, KNOWSHOW, SHOWS, DOES」,強調模擬手術如何幫助年輕醫師在態度、技術和知識上逐步成長,從新手變成專家。葉理事長感恩慈濟開了這扇門,得以邀請不同科的醫師們,建立起台灣疼痛醫學的教學系統。
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前理事長鮑卓倫醫師回憶了自己與慈濟的緣分,鮑卓倫醫師曾經接受慈濟獎學金的幫助,上人更曾親自勉勵他:「你要當好醫師!」他強調,微創手術的目的是在最小的創傷下達到最佳效果,無語良師的模擬訓練,讓年輕醫師有機會可以透過不斷練習,減少在病人身上犯錯的機會。鮑卓倫醫師表示,每次課程都安排的非常緊湊,從家訪都最後送靈他一定親自參與。他希望醫師從無語良師身上學到,醫師的工作是利己還要利他,現在醫療有商業化和工業化的趨勢,我們需要有些力量把醫師拉回來,慈濟就是最好的力量。
閉幕典禮上,慈大劉怡均校長,感恩各界嘉賓給予慈大教育的回饋,三十五只是一座化成,慈大會更努力往前邁進,希望更多人認識慈濟教育。
撰文/李家萓、蔡慧珠;攝影/林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