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台灣文學的下一步(一)】專刊分享之1

銳傳媒/詹明儒 2024.10.14 11:20

 

◆專刊主題:書寫台灣的靈魂──「多向量」中的哀愁與重生
◆專訪時地:2024/7/ 26,桃園大溪「人生禪」道場
◆主辦單位:人間魚詩社
◆主 持 人:副社長,詩人石秀淨名
◆受訪人士:小說家詹明儒,真理大學前台文系主任錢鴻鈞
◆採訪撰文:主編,詩人郭瀅瀅
◆採訪攝影:攝影師郭潔渝

[caption id="attachment_83488" align="alignnone" width="400"] 《人間魚詩生活誌》本期B封面[/caption]

前言

至深的悲憫、對生命滿懷情感――因而能以「多向量」、「多核心」的宏觀視野,諦視著台灣這座島嶼的歷史、世代的哀愁、不同族群的相遇與碰撞,磨合與融合。「要讓包袱飛起來,並轉為寶貴的資產」,是小說家詹明儒面對歷史記憶的沉重、歷經多重價值的混亂後,對身為「台灣人」身份的探詢、追問與重生――一如在《大島記:渾沌台灣》中,他以具詩質的語言描寫人類到來之前,不同生命形式如蕨類、岩石、火山灰泥的自問「我是誰」,表達了對生命根源的追尋,也透過不同生命形式對生存之地的努力尋求,沉思生命與文化擴展的無盡旅程――從無到有,從誕生到終結,或存續――在時間流動中的演變、苦難與蛻變、偶然與必然,及那照見一切而超越物質存在的「精神」之作用,而在《鳶山誌》雙連作中也融合了宗教與信仰思索,使文本不僅帶有個人獨特的歷史解釋,也指向更深一層的形上意涵。

[caption id="attachment_83489" align="alignnone" width="960"] 主持人,副社長石秀淨名[/caption]

訪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從詹明儒近期三部小說《鳶山誌》雙連作、《大島記:渾沌台灣》出發,談創作的核心理念、敘事方式與語言形式背後的考量、「多向量」、「多核心」的文學主張、文學與宗教對生命的調解作用、歷史轉折的複雜性對台灣人形塑出的獨特文化身份認知等。第二部分則請真理大學台文系副教授錢鴻鈞,談自己對台灣歷史小說的研究、身為研究者面對歷史的角色和責任、個人身份認知的形成過程、創作中家族書寫與族群書寫的交織,並透過具代表性的台灣歷史小說與詹明儒近期小說,談台灣文學對歷史記憶的重塑與歷史解釋的翻新等等。

[caption id="attachment_83490" align="alignnone" width="1536"] 受訪作家,小說家詹明儒[/caption]

小說家詹明儒以文本深入挖掘台灣歷史的縫隙與層次,錢鴻鈞教授則致力於學術研究,以教育推動台灣歷史小說的認識與理解,於是訪談也由兩位分享「台灣文學的下一步」該如何深耕,及對內或對外推廣所面臨的挑戰,也對政府該如何具體支持表達呼籲,讓台灣文學能成為面向未來的文化動力。

㊀| 詹明儒《鳶山誌》雙連作、《大島記: 渾沌台灣》的多向量書寫

台灣歷史的縱切面與橫切面

郭瀅瀅:請詹老師談談您的歷史小說「雙連作」《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鳶山誌:藍色三角湧》,都以三峽為主要故事場域,就筆法而言,前者為魔幻寫實,後者為傳統寫實,您是如何決定、區分兩種不同筆法的使用?在敘述方式、語言形式、創作策略上的背後的考量又是什麼?

[caption id="attachment_83492" align="alignnone" width="960"] 採訪撰文,主編郭瀅瀅[/caption]

詹明儒:我依據時空背景的不同,來區分兩種筆法的使用。《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採取魔幻寫實筆法,是為了能夠靈活壓縮、挪移,七千年來北台灣的「縱切面」時空。如此一來,就可以依據我的書寫情境而隨時取用人物及故事,也能以輕盈的手法,由幾位主角貫穿全書,並以時空跳接的敘事方式,串連不同族群的故事。在語言上,我使用大家都懂的華語,來貫穿史前至今,已產生諸多變易的族群母語。

而《鳶山誌:藍色三角湧》採取傳統寫實筆法,是為了如實呈現三百年來三峽文史的「橫切面」紋路,我以一條線拉到底的敘事方式, 來鋪陳在地朝代、族群、信仰、產業的變革。此外,也是為了和第一部有所區隔,補充其中的不足之處,希望讓讀者能夠更了解其中的歷史更易。而在語言使用上,我以華語為主,輔以台語、方諺、日語、英語,藉以更加貼近市井民情。

迷失身世,又想自我釐清身世的現代人

郭瀅瀅:《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中的第一篇〈三峽某瘋子〉,受多重價值認知干擾的主角「三峽某瘋子」起初在「嘔吐」後雖然渾身舒暢,卻忘了自己是誰,像是個體在歷史包袱、集體記憶負擔下的短暫解脫,卻在解脫過程中經歷了身份認知的迷失。您站在什麼樣的立場去看待這樣的情境,作為您書寫及形塑此角色的內在底蘊?您是如何看待台灣歷經政權變遷、文化融合過程中,個體在多重價值觀衝突下的身份認同問題?

[caption id="attachment_83493" align="alignnone" width="400"] 受訪學者,錢鴻鈞副教授[/caption]

詹明儒:由於我也是文史工作者,必須閱讀很多文史資料,台灣歷經荷蘭、明鄭、清朝、日本、中國的殖民統治,一路走來就是四百年, 每個族群都遭受過許多苦難,以及反抗、歸順的磨合過程,而每一個階段裡的價值觀都不同,存在著許多的矛盾和衝突。這些矛盾和衝突、複雜的歷史記憶、身份認同的轉變,全部都壓在一位文史工作者身上,他不會發瘋,或是精神分裂嗎?

這就是我構想「三峽某瘋子」的由來,他是既自我迷失身世,又很想自我釐清身世的現代人。這個瘋子其實就是我這個作者的化身,書中的我備嚐時空滄桑、歷史轉折的苦痛,作者的我感同身受,在享受自由民主、繁榮豐碩的現代成果之餘,面對歷史卻只能愴然痛哭,因此我以多向量、多核心的文學主張,表達了贖罪、感恩、回報的多重世代情愫。

全文刊登於《人間魚詩生活誌》第十八期。未完,請待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