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謝國樑 健身教練 軍演

創業者如何理智評估抉擇?聰明使用一圖表就可找出答案

X傳媒/X Media 2024.10.14 14:39

掌控自己的熱情

有個常聽見的說法是,創業者先跳下飛機,才一邊開始製作降落傘。其實最佳創辦人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們會制止自己一頭栽進未知領域的衝動。世界上有許多如同阿吉爾的人,要他們慢下來,並多用理智評估改變並不容易,不過最有成效的創業者就是這麼做的。同樣地,如果你在生活中的某個領域懷有熱忱,希望能把最喜愛的嗜好轉換成全職事業,也應該這麼規劃。

當狀況正在快馬加鞭前進時,我們該做的不是拋開一切跟著跑,而是應該採用其他一連串的做法。

全盤考量,關注灰色地帶最佳創辦人要確認自己渴望的行動時,會創造類似文氏圖(Venn diagram)的圖形衡量局勢,評估預備情況會落在三個區域中的哪一個(參見圖一),如果沒有落在正中央,就會停下腳步,並努力讓自己脫離白色或灰色區域,進入黑色的中心。

首先,這些創業者會詢問:市場是否願意為他們的構想買單,而不是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會引起許多人共鳴。德州高階主管貝瑞.諾爾斯(Barry Nalls)在大型電信公司GTE任職十年,接著決定創業,他說:「我希望能運用自己在GTE職位上學到的一切知識,創辦一家新公司,我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公司。」然而,諾爾斯一開始的嘗試失敗了,因為他想提供的服務在市場上需求不高。他說:「有兩方面讓人感到極為痛苦:我沒放一天假,還把所有錢都投入其中。不僅沒有應急的存款,又沒有收入,簡直是一貧如洗,所以在金錢和精神方面都非常棘手。」

於是,諾爾斯又回到GTE,學習如何測試市場,以判斷是否有足夠需求來建立可長久經營的事業,以及有了市場需求後又要怎麼推行產品。他在GTE待了十年後再度離職,這一次他創立非常成功的電信公司Masergy。此時他的計劃「非常類似在GTE為產品上市所建立的商業計劃」。他詢問自己一連串問題:「我懂什麼?我懂電信,所以事業要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我認識誰?我認識企業客戶。這些客戶在意電信哪些方面的事?他們願意在哪些事項花錢?」

第二,創業者會詢問自己:是否發展出事業方面的技巧和人脈等資源來推行計劃。諾爾斯首次創業失敗後,知道自己欠缺如何發展與部署新產品的知識,以及缺少小型公司的合作對象。

他藉由在GTE的職涯,積極彌補這些缺失。舉例來說,他每隔十八到二十四個月就會轉換職位,好增加對產品的經驗,並讓自己的人脈變得更健全。

第三,這些創業者會詢問自己:私人情況是否已準備好提供支持。家人能夠接受這項改變嗎?諾爾斯大半輩子都住在德州,開始創立新公司Masergy 時,舉家遷居到洛杉磯,但是他很快就注意到,洛杉磯的學校無法滿足自閉症兒子的需求,於是立刻反應過來,又搬回德州,改成隔週通勤來回。他設法採取這個顧及雙邊的方式,不過也因此讓他的創投事業發展緩慢。他向我解釋,如果先仔細評估這樣在家人方面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就能讓妻兒(和自己)過得更順利,像是:「如果指派給兒子的語言治療師對自閉症沒有經驗怎麼辦?洛杉磯的生活成本高,會不會讓我們無法自費另聘治療師?」

利用文氏圖設想改變情況

你也可以隨時採用文氏圖方法,設想重大的改變。舉例來說,如果你很想轉換跑道,可以看看各種情況是否支持你的新路徑。仔細審視有哪些不利的情形,看看自己是否處於灰色地帶,並盡可能接近中心。當然,也要視情況稍微修改這張圖表。除非要規劃的是創業,否則就要把「市場」改成更相關的事,像是你追求機會的規模和價值。這項改變是否讓你興致高昂?能否帶來成長?是否有利可圖?

其他要詢問自己的問題,包括:三項因素中的哪一項最重要,因此要在圖表中占據的面積較大?你對理想條件的門檻是什麼,或是要有幾項因素滿足理想條件才願意改變?是否三項因素都要符合理想,才能取得中心位置,還是如果處在灰色地帶就願意這麼做?最重要的是,如果你要積極進行,如何使用這項分析提升表現不足的因素,以求更趨近理想?

我有兩位身為高階主管的企管碩士學生,使用文氏圖方法評估希望能執行的決策,例如,和配偶是否要再生一個小孩,這對其中一位學生來說是第二胎,對另一位學生則是第三胎。我從一開始就注意到兩位學生對家庭要素的關注,他們非常清楚地表示喜歡和小孩共處的優質時光。

在兩位學生的分析中,三個圓圈代表的是配偶的事業狀況、能否在經濟來源上支持家庭,以及自己的事業狀況。這三項因素的重要性不一,因此在圖表上所占的大小也不同。特別的是兩人都優先重視配偶的事業狀況,所以畫成三個圓圈中最大的,但他們在另外兩個圓圈的大小設計不同,並且對各因素當下的理想狀況評估成果也相異。

討論中最有趣的事,在於兩人對理想門檻的界定:是否要取得正中心、達成各因素的理想條件,或是如果只缺少一項因素還是願意執行?他們決定配偶因素與至少另外一.五項其他因素要達成理想,自己也對這項決定感到驚訝,結果發現這是相當高的標準,無法達成他們對理想的要求。妻子的事業狀況還不夠穩定,而且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也正在改變,因此必須多儲蓄。

其中一位學生想出具體的計劃,認為能在大約兩年後,讓自己的家庭達成二.五項理想條件,儘管「現在小孩在自費的日間托兒中心,但是當他就讀公立學校後,就能稍微減輕經濟負擔,於是可以重新評估狀況,還有現在我雖然想要多陪孩子,但是必須經常出差,或許等團隊進一步發展後,能自行負責更多的工作,也能代替我出差,到時候就可以不用親自前往了。」這些行動如圖二所示,能讓他更接近正中心,達成二.五項因素的門檻。

理性評估機會,平衡工作與生活

理智評估事業機會,也可以用來創造正向對話。安德魯和黛安是一對三十出頭的夫婦,在俄亥俄州的家族企業裡擔任高階經理。他們很享受自己在事業上的自主性、在公司內的影響力、穩定的收入,還有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也正打算生第一胎,並且迫切期待附近的親戚幫忙照顧小孩。

然而,安德魯一直懷抱著能在高度壓力下的矽谷科技公司工作的夢想,他和矽谷知名新創公司的人談過,因此獲得極具吸引力的工作邀約。從許多方面來看,這份工作就是安德魯夢寐以求的機會,首先這能讓他回歸科技領域,這是他從大學畢業後,多年來很享受的工作環境,但是他後來離職,接管家族企業。安德魯接管家族企業的實務經驗,在實際經營上建立信譽,也表示未來會有更多有趣、精選的工作機會在前方等待。

如同文氏圖中看到的,安德魯的前兩個圓圈是科技業和新創機會,這兩點都達到標準!

安德魯和黛安知道,條件這麼好的工作機會很難得,但是因為小孩要出生了,這份工作可能會破壞現有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糟的是,如果搬到舊金山,他們就會遠離家族力量的支持,還有免費的小孩照護。安德魯告訴我的研究助理:「家族裡的每個人都會運用人情網絡,包含姑姑、叔叔、堂兄弟姊妹和祖父母。因為家族很龐大,請親戚幫忙照顧會容易許多,所以沒有人會把孩子送到日間托兒機構。如果搬到舊金山,因為我每週都必須工作八十個小時以上,照顧小孩的職責就會全部落在黛安身上。雖然也可以請保母,卻不太喜歡這麼做,也還沒準備好把小孩送到日間托兒中心。」安德魯的父母也堅決反對。安德魯說:「在他們的第一個孫子出生前,我們就搬到舊金山,對我的父母而言是很大的打擊。他們說我們根本不曉得小孩需要多大的支持,而且在小孩出生前,我轉職從事高度壓力的工作,簡直就是瘋狂的想法。」

這些考量讓安德魯和黛安有了第三個圓圈─家族支持。在公開討論後,夫妻面對的情況都不盡理想,因此最終決定放棄舊金山的工作。安德魯表示:「現在的時機不太對,我希望在有另一個孩子,以及兩個小孩更年長後,能再來接任這個職位或是類似的工作。」按照先前學到的經驗,加上計劃的時間,他們能積極找出許多挑戰的解決方式,並且面對讓安德魯無法追求這份工作的經濟和心理束縛,但是同樣的問題在未來不見得會讓他無法行動。

本文選自《十年後,你想成為怎樣的自己?》,諾姆.華瑟曼(Noam Wasserman)著,商周出版

熱門關鍵字:

領導與管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