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肩膀痛無力?醫師:旋轉肌斷裂常見於勞力工作者

互傳媒/ 2024.10.11 19:39
▲姜良諭醫師呼籲如果民眾有肩膀疼痛無力問題,歡迎到骨科檢查評估,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才能及早恢復肩膀活動功能。(員榮醫院提供)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一名中年勞工因長期搬重物,一年前右肩痛得無法工作,半年前在某醫學中心接受手術,但效果不彰,再到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接受骨科駐診醫師姜良諭縫補右肩肩部旋轉肌,如今已能如往日一般工作。姜醫師呼籲如果民眾有肩膀疼痛無力問題,歡迎到骨科檢查評估,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才能及早恢復肩膀活動功能。

姜醫師說,這名勞工半年多前才因右邊肩膀痛得無法工作才手術,但工作時仍十分疼痛,才找他看診要求再度手術,他勸對方先休息一陣子,但患者說因要養家糊口,無法休息,安排患者接受MRI(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肩部旋轉肌腱破裂,用微創手術縫合斷裂的旋轉肌腱,休息三個月後患者就能再工作。

姜醫師表示,門診時常遇到扶著肩膀進來的患者,從中年人急性拉傷或職業傷害,到長期使用肩膀導致退化磨損的老年人都有。共同的症狀就是肩膀一動就痛,疼痛或無力造成手抬不高,更嚴重的是晚上會痛到醒來都很常見。姜醫師指出,60歲以上民眾約3成、70歲以上民眾約6成都有肩膀疼痛的問題。

姜醫師指出,旋轉肌和三角肌是主要負責肩關節各種角度活動,一旦受傷可能就會造成某些角度的限制,而三角肌因為較旋轉肌強壯,所以最常聽到需要修補治療的大多是旋轉肌,肩膀的旋轉肌共有四條,分為前側的肩胛下肌,上方的嵴上肌,和後側的嵴下肌及小圓肌。而因為這四條旋轉肌的位置跟衣服的袖子位置形狀類似,也常被稱為旋轉肌袖。最常見受傷的是位於肩峰及肱骨頭中間的嵴上肌,受傷後會使得肩膀無法抬高、前舉;第二常見受傷的則是前側的肩胛下肌,受傷後會使得摸背或穿內衣的動作變得很困難。這些都是門診常聽到的病患主訴,也是最困擾患者的症狀。

姜醫師說,旋轉肌腱斷裂的情況常見於長期搬重物、游泳、棒球投手、籃球運動員或突然舉手過肩的民眾。這類病患求診時,大多會先安排X光評估是否有骨折、脫臼、關節退化等問題,確認沒有骨頭問題後,會安排病患接受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檢查,評估肌腱是否斷裂或其他軟組織問題。

姜醫師指出,在確認檢查結果為旋轉肌腱斷裂後,會依據嚴重程度來選擇下列治療方式,如輕微肌腱受損合併急性發炎,可以用消炎藥物合併復健來緩解症狀,也可進一步使用增生療法(PRP注射等)來修復肌腱。肌腱破裂程度較大時則會建議使用微創的關節鏡肌腱修補來治療,關節鏡只需三至五個1公分傷口即可取代傳統切開破壞三角肌(另一條肩膀重要肌肉)的方式,對於術後肩膀活動及力量恢復都有明顯進步。

姜醫師表示,當肌腱破裂程度過大時,肌腱修補的成功率就會大幅下降,這時則需考慮做肌腱轉移或關節囊重建來緩解症狀。當症狀延誤太久導致肌腱巨大破裂或關節已出現明顯退化時,這時最新的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則是很好的選擇,反置式人工肩關節可藉由強化肩膀其餘肌肉來取代無法修補的旋轉肌腱功能。

姜良諭醫師現任肩肘關節醫學會幹事,專長肩關節鏡手術(旋轉肌補破裂、五十肩、習慣性脫臼)、膝關節 鏡手術(半月板修補、十字靭帶重建)、微創人工關節置換及微創脊椎手術等。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健康 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