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政府堅持錯誤的能源政策讓能源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用高發電成本的綠能只會拉高電價,編列千億元的補助款給台電讓財政惡化,真是完美詮釋了"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 。(圖/取自網路)
作者/黄世澤(資深媒體人)
從蔡英文執政期間到賴清德當選後,台灣各縣市不時出現無預警的停電,雖然政府及台電口口聲聲表示,停電乃係偶發之事故,保證台灣無缺電的問題。但是士農工商各界都警覺到台灣正電力短缺問題日趨嚴重。
2015年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曾公開說過:「台灣絕對不會缺電。」同年更向七大工商團體拍胸脯保證:「未來不會缺電」。蔡英文在當選總統之前,對於藻礁的支持可說是不遺餘力,2013年4月蔡參加桃園藻礁活動時,親筆寫下「藻礁永存」的承諾;2016年當選總統之初仍把大潭藻礁譽為「海洋的育嬰房」,強調要保存下來。2021蔡英文選前說「藻礁永存」,選後卻要破壞藻礁。出爾反爾,廉價的承諾只是騙選票而已。
當年民進黨發動的反核運動風起雲湧,高舉「非核家園」旗幟讓民進黨順利執政。核四廠1999年開始動工後,2000年政黨輪替後,核四預算被民進黨政府全數凍結。停工帶來的代價就是外國承包商威脅要提告台灣政府違約,後來政府花錢解約,最終核四停建總損失金額高達1,350億元,若再加計工程費追加848億元,合計約2,200億元,這又是民進黨政府典型的錯誤決策,2,200億元納稅錢換來一堆廢鐵。
民進黨政府為了反核、廢核重新調整了能源的政策,大幅增加火力發電與光電之比例。火力發電包括了燃煤及天然氣發電,這兩項都是依靠燃燒化石原料來發電。目前台灣的能源大多依賴進口,其中火力發電就佔了全台發電量的86%,其次是再生能源8%,核能發電5%,最後是水力發電1%左右,由此可知台灣主要的發電來自於火力發電。
台灣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已是進行式。2022年3月蔡政府政府宣布核二廠2號機開始大修,同意2號機組起動運轉,也就是重啟核能發電以補足電力之供應。因為電力短缺蔡政府不得不重啟核電。但當年由林義雄領軍的反核大軍卻不敢吭聲,「我是人,我反核」大旗也銷聲匿跡,真是一大諷刺,民進黨政府錯誤決策又一筆。
2024年4月民進黨政府因電力供應出現問題,於是宣布台電增加4部燃氣機組,台中火力發電廠已是全國最大發電廠,且全部用火力發電(包括用煤及天然氣發電的高污染性發電。根據瑞士空氣品質追蹤組織IQAir的報告,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國家評比中,台灣排名第45名,去年(2023)PM2.5年均濃度為20.2 μg/m3,約超出WHO建議值得4倍,和2022年的13.4 μg/m3相比大幅增加,也是自2018年統計以來最高的數值。報告中更指出台灣空污最嚴重的地區依序是彰化、台南、屏東東港、屏東和高雄,而台中的空汙情況也不遑多讓。
火力發電廠排放的廢氣中有嚴重的致癌物空氣細懸浮微粒PM2.5,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及致癌! 依據中華民國核能學網站資料指出,會台灣因為火力發電,每年至少犧牲了4,983條可貴的生命。假如傳統火力廠取代核四,每年預估要損失300位民眾的生命。核電至今未見任何事故,但空污如無形殺手殘害百姓,民進黨政府只顧反核神主牌, 無視人民因空污損失的健康、 生產力、醫療支出!
台電近日宣布10月中起,將調漲50萬戶產業電價最多14%,扣除民生內需與產值衰退產業,均漲幅12.5%。台電粗估明年全年營收可因此多入帳740億。賴清德政府編預算到2030年,其中有一筆9,000億的光電預算,這顯然是有嚴重浮濫的問題。台電虧損嚴重導致今年已兩次調漲電價,行政院在立法院另還提出2,000億元撥補經費需求。
台電強調,由於電價未足額調漲,近3年已吸收用電成本近6,800億元,政府已規劃編列2024年追加預算及2025年預算共2,000億元撥補台電。今年4月台電才漲電價,台電營運也轉虧為盈,今年7月賺73億元、8月賺39億元,9月預估也會賺錢,10月卻還要漲電價。台電的虧損是民進黨政府堅持反核與廢核的錯誤政策所造成,今天卻要撥補預算2,000億元給台電,拿人民的納稅錢去買單。
台電一方面領鉅額的補助彌補虧損,另一方面又透過漲電價收割企業及人民的錢,為了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可憐的百姓們還要付出多少代價呢?
民進黨政府全力發展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兩項綠電,在2023年到2025年預估累計花費3,880億元,總購電度數710 億度,同樣的發電度數用核能發電費用估算,只需650億元,落差3,200億元,不僅把人民當提款機、冤大頭。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透過台電當合法白手套,,
讓有靠山的民進黨人大賺光電財。台南88槍擊案就起源於光電背後之利益衝突,隱藏的政商利益糾葛罄竹難書。政府每年花1,000多億買綠能,到底有多少好處落入那些人口袋?
民進黨政府堅持錯誤的能源政策讓能源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用高發電成本的綠能只會拉高電價,編列千億元的補助款給台電讓財政惡化,真是完美詮釋了"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 。
(文章祇屬作者觀點,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