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金馬奔騰」國片聯合行銷 文化幣金馬套餐加碼送百點

報新聞/蔡 昀臻 2024.10.10 05:45

報新聞/記者蔡昀臻/台北報導

「金馬奔騰」臺灣電影界一年一度的文化盛會,隨著入圍名單、金馬觀摩影展等活動開始啟動。為響應金馬熱潮及年底前另一波國片上片高峰,文化部今(9)日宣布推出文化幣「金馬套餐」優惠,除原先「結伴看國片」350點回饋100點,自明(10)日起到12月31日前,將再加碼推出「單片回饋100點」單片消費滿200點即可回饋100點,另外還可抽限量「金馬福袋」。同時,文化部也將推出「國片聯合行銷活動」,邀請全民一起「瘋金馬、看國片」。

文化部表示,113年度文化幣自1月20日發放至今,領取人數達122萬人,領取率突破8成,使用金額逾11.7億元。在國片消費情形,抵用金額逾6500萬元;配合暑假檔期推出的「國片馬拉松」2個月期間,吸引超過8.5萬人次進戲院看國片,使用超過2880萬元。

文化部長李遠(中)出席電影《小雁與吳愛麗》首映,與導演林書宇(右1)及以該片同時入圍今年金馬獎女主角的夏于喬(右2)、女配角楊貴媚(左2)等合影。(圖/文化部)

文化部說明,秋冬國片「金馬套餐」優惠內容共推出2個主餐1項驚喜,主餐1「單片回饋100點」,使用文化幣看國片,單片消費滿 200 點,即可獲得回饋 100 點;主餐2「結伴看國片」,只要其中1人使用文化幣當次消費滿350點,可再額外獲得回饋100 點。更好康的是主餐1、2可以合併使用,也就是如果同學相揪一起去看電影,其中1個人使用文化幣消費總計350元以上,就可以獲得200點回饋。

套餐以外的驚喜則是金馬執委會特別為了「金馬套餐」提供10個金馬福袋,內容包含近期一推出就造成網路搶收的「會唱歌的金馬造型悠遊卡」等聯名商品,只要使用文化幣觀看秋冬上映國片,都可以參加抽獎。

文化部表示,將於秋冬季接續上檔的國片,題材多元豐富,其中多部影片已獲得金馬獎及國際影展的肯定,包括導演鍾孟宏的《餘燼》,題材緊貼臺灣歷史脈絡,以鍾孟宏獨特個人風格,掀起懸疑凶殺案下的暗潮洶湧,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等5項大獎;導演林書宇的《小雁與吳愛麗》,講述複雜幽微的母女關係,除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等8項大獎外,亦入圍韓國釜山影展角逐金智奭獎。

文化部長李遠昨晚也特地出席《小雁與吳愛麗》首映會,李遠說,在《小雁與吳愛麗》中,許多人都超越了他們的過去。不論是編導演和剪接、攝影、聲音、美術等,簡單的故事卻用了豐富的結構、形式,以及充滿了意象和暗喻,強烈的愛恨交織情緒將引領觀眾重新思考自己和家人的關係。「這一部兼具藝術和商業的國片,果然是給了今年金馬奬來臨的秋冬季節,即將展開一連串精彩國片的起手式」。

今年10-12月預計上映國片,使用文化幣購票享秋冬國片「金馬套餐」優惠。(圖/文化部)

其他即將上映的國片還包括黃熙執導、張艾嘉主演及金獎團隊共同打造的《女兒的女兒》,探討母女、人工生殖等生命課題,除榮獲多倫多影展獲評審團特別提及獎,更是臺灣睽違20年首度入圍東京國際影展主競賽單元的國片,亦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雙導演王品文、彭紫惠執導的《春行》,寧靜優雅且深刻地描述過去與現在、生與死的二元性,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及最佳新導演等2項大獎,並已獲得第71屆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影展最佳導演銀貝殼獎。

除搭配金馬獎推出「金馬套餐」活動外,文化部也將攜手影視業辦理「國片聯合行銷」。李遠說,本屆金馬獎報名718部,比去年增加166部,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以臺灣277部、中國276部(前兩年分別是89部、125部)最多,更有14位非華人電影人獲得提名。入圍的44部影片中臺灣有26部,其中8部是國際合作,也顯示跨國合作已成為臺灣電影製作未來趨勢。除了入圍影片外,李遠也鼓勵大家走進戲院看國片,因為唯有透過走進戲院,才能更加了解在金馬獎「入圍名單」之外的國片製作環境真實情況。

李遠也提到,《小雁與吳愛麗》的導演林書宇從在美國求學時參與臺灣電影短片徵選開始,作品《海巡尖兵》成為當時極端稀有而大膽的題材,回國後欣逢《海角七號》的奇蹟旋風,他陸續的作品成了21世紀初國片「死裡逃生」後臺灣電影界的驚喜之一,從《九降風》到《星空》,《百日告別》到《夕霧花園》,以及2021年監製相當具指標性的臺灣電影《美國女孩》,林書宇沒有放棄原有的企圖心。這也顯示臺灣電影的製作方向,輔導金仍然是很鼓勵創新、實驗,臺灣電影製作沒有「完全」受到市場類型控制的原因和驅動力。

「你真的很勇敢」,李遠也用昨天映後跟林書宇說的一句話,向許多在有限的市場和資源下,仍然勇於嚐試,不放棄當初拍電影初衷的臺灣電影工作者致敬。

 

The post 「金馬奔騰」國片聯合行銷 文化幣金馬套餐加碼送百點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