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慈濟與科工館合辦「人造關係」傳播科技特展 東大靜思堂登場

亞太新聞網/ 2024.10.09 19:41

▲臺中慈濟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合辦「人造關係」傳播科技特展,即日起到2025年2月10日在臺中慈濟東大靜思堂展出,期望共同促進科學知識的普及、提升社會對科技的認識。(圖╱記者孔亮云翻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孔亮云/彰化報導】

臺中慈濟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下簡稱科工館)合辦「人造關係」傳播科技特展,10月9日在臺中慈濟東大靜思堂舉行開展儀式,這是科工館「人造關係」特展館外第一個展點,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濟雨、科工館館長李秀鳳、臺中市教育局專門委員劉姵君、慈濟志工等人出席,期望共同促進科學知識的普及、提升社會對科技的認識,實現「知識傳播」與「慈悲行動」共善同行的目標。


▲「人造關係」傳播科技特展與收藏家合作,展出跨世代的新舊文物,使各年齡層、不同世代的觀眾都能在特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與感動。(圖╱記者孔亮云攝)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濟雨指出,慈濟與科工館配合已有多年歷史,在海內外獲得很大的迴響。「人造關係」傳播科技特展把幾十年前的通訊設備、生活器具展出,讓現代的小孩體會以前我們如何用老舊的設備營造人際關係,回顧過去生活步調慢活、到現在快活的時代,過程中有許多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


▲展出的物件包含世界最小的口袋型留聲機、超過兩尺高的電影放映機等。(圖╱記者孔亮云攝)

科工館館長李秀鳳表示,科工館是一個應用科學的博物館,把艱澀的科學知識轉化成老少都能吸收的知識,推動全民化運動,「人造關係」傳播科技特展也是朝這個方向努力。證嚴法師提倡分秒不空過的理念,我們也引用傳播學者施拉姆(Schramm, 1981)著名的「最後7分鐘」觀點:如果把人類的傳播史看作一天,那麼,重大的傳播科技發展都是在這一天的最後7分鐘才密集且快速產生的。這場展覽借用《詩經》作為各展區的標題,從「在水一方」的追尋直至「與子偕老」的信任,隱喻人與人之間關係情感的發展脈絡,隱喻人與人之間關係情感的發展脈絡,寓教於樂。


▲為能吸引年輕觀眾的目光,特展別出心裁營造衝突感,展場空間的視覺風格以明亮穿透、繽紛多彩為取向,讓新舊文物適當融合呈現,親子、年輕族群、甚或古物愛好者都不容錯過。(圖╱記者孔亮云攝)

臺中市教育局專門委員劉姵君指出,感恩科工館把館藏移到臺中展出,讓臺中民眾可以就近參與「人造關係」傳播科技特展,展區內容貼近生活經驗,也感謝慈濟提供這個場地。教育局過去收到慈濟很多的照顧,從921希望工程與近期疫情期間照顧弱勢孩童,校園提供靜思語教學,推動環保電競比賽等等。

科工館在聲音、印刷、影視、電信四大類別都有典藏物件的博物館,「人造關係」傳播科技特展與收藏家合作,展出跨世代的新舊文物,使各年齡層、不同世代的觀眾都能在特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與感動。以互動體驗、科普互動呈現不同年代的傳播物件,包含留聲/廣播區、印刷區、電報/電話區、相機區、電視區、電影區。

國立科工館表示,展出的物件包含世界最小的口袋型留聲機、超過兩尺高的電影放映機等。物件雖有老舊的年代感,為能吸引年輕觀眾的目光,特展別出心裁營造衝突感,展場空間的視覺風格以明亮穿透、繽紛多彩為取向,讓新舊文物適當融合呈現,親子、年輕族群、甚或古物愛好者都不容錯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