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詩文隨筆》 趣記廖振富〈打鼓山地景漢詩賞讀〉

銳傳媒/呂自揚 2024.10.08 10:52

 


著名台灣古典詩專家廖振富教授,曾任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2024.9.14不嫌遠路前來高雄文學館,與高雄文學愛好者,分享打鼓山地景古典詩〈鼓山八詠〉的賞讀。

這是廖教授第二次南來高雄,賞讀高雄古典詩,身為高雄文史工作者實在感動和敬佩。

高雄古名打狗(一般說是平埔語音的台語),是與台南大員同時進入台灣歷史記載的海港。打狗港邊是打狗山。1693年高拱乾重修《台灣府志》,把打狗山改名打鼓山。從此官方文獻和文人寫詩,都寫作打鼓山。打鼓山與岡山(大崗山)是台灣最早有詩人寫詩的兩座名山。


廖教授以台灣文學史的宏觀,賞讀打鼓山地景詩前,先講〈台灣古典詩發展史簡述〉,從明鄭東寧時期、清領時期、日本時期到戰後古典詩的發展,自沈光文以下,歷代皆有許多遊宦文人和日本人寫的漢詩,歷代也都有許多台灣本地文士人寫的漢詩古典詩。

日治時期詩社大興,全島超過300社,台北「瀛社」、台中「櫟社」、台南「南社」是三大詩社。

戰後外省人政要掌控文學界。70年代後古典詩漸邊緣化而式微,21世紀受網路和本土化潮流之賜,漸有復甦之勢,已有教育部和許多縣市在支持重視古典詩的創作。

廖教授以台灣主體,本地人的古典詩發展史為主軸,宏觀而精彩。


打鼓山在打狗港和鳳山縣城今左營旁邊,清領以來,文人寫打鼓山的詩非常多。
〈鼓山八詠〉是清代鳳山縣舉人卓肇昌,所寫打鼓山地景的組詩,共八首:「秀峰插漢」,「石佛凌波」,「雞嶼夜帆」,「斜灣樵唱」,「元興寺鐘」,「石塔垂綸」,「旗濱漁火」,「龍井甘泉」。皆為每首12句的五言詩。其中「斜灣樵唱」應是指西子灣,西子灣北邊就叫柴山。元興寺即元亨寺鼓山岩。龍井在今龍泉寺旁邊,下雨時泉水仍很大。

廖教授賞讀〈鼓山八詠〉的特色說:這是清代臺灣首度由地方文士以景觀為題,所創作的八景組詩。卓肇昌擇定鼓山八景,著重在地風土的描繪,從歌詠自然的季節、晝夜變化等傳統風景觀的描述方式跳脫出來,呈現出在地的人文關懷。在自然景觀的描寫中,大量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風景,如上山砍柴、海上捕魚、礁岩垂釣、舟人夜航、泉水灌溉農田等。

演講中,與廖振富對談的年輕文史工作者陳坤毅,也介紹了多首日本時代古典詩和圖片。

廖振富一直熱心推廣台灣文學,到處演講和導覽地方文史,孜孜不倦,是最文青和接地氣的著名台灣文學教授。

[caption id="attachment_82743" align="alignnone" width="1533"] 呂自揚與廖振富教授〈右〉合影[/caption]

很高興有緣參加〈打鼓山地景漢詩賞讀〉的精彩演講。這種接地氣的文學演講,很值得其他縣市的參考,更期待的是廖教授精采大作《台灣古典詩發展史》,早日出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