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張友驊跌倒頭部重創,CPR+AED搶救關鍵!長者防跌「五」功秘笈學起來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4.10.05 13:08

颱風天驚傳資深評論員張友驊3日晚間在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巷弄內不慎跌倒,頭部受到撞擊,當場失去生命跡象;經警消到場後實施CPR並使用AED搶救,現場有恢復微弱生命跡象,但還是無意識送醫進一步搶救。此事件再度引發對老人跌倒風險的關注。許多名人如詩人管管、台語唱將高向鵬及歌仔戲大師陳美雲,皆因跌倒而離世。

(圖僅為示意)

(圖僅為示意)

65歲以上長者,每6人就有1人曾發生跌倒

根據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每6人,就有1人曾經發生跌倒,且每12位長者,就有1人曾因跌倒而就醫。此外,根據衛福部的統計,2021年有1813名國人因跌倒死亡,其中65歲以上長者死因中,跌倒排名第二,不容小覷。

婦產科蔡鋒博醫師表示,根據衛福部指出,老年人跌倒可能導致骨折或頭部外傷,嚴重者會增加病發風險及死亡率。許多長者因曾有跌倒經驗,進而害怕行動,導致活動能力逐漸退化。根據調查,長者最常在住家中的家具旁或浴室跌倒,而住家外的跌倒高風險地點則為人行道或坡道。造成跌倒的常見活動包括騎車、上下床及農作。

老年人最常發生跌倒的地點

哪些地點中最容易摔倒?婦產科蔡鋒博醫師表示,根據衛福部的調查,老年人最常發生跌倒的地點主要有兩大類:

1.住處內:

•家具旁

•浴室、淋浴間或廁所

2.住處外:

•路邊(包括人行道)

•有高度或坡度的地面

這些地點因環境因素如濕滑地面、照明不足或不平坦的地形,容易導致老年人失足跌倒。因此,防範這些地點的潛在風險是非常重要的。

不小心摔倒4大嚴重情况

不小心摔倒最嚴重的情況通常涉及以下幾種:

1.頭部受傷:當摔倒時頭部撞擊地面或硬物,可能導致嚴重的腦震盪、顱內出血,甚至永久性的腦損傷或死亡。這是最危險的跌倒結果之一,特別是對於老年人。

2.髖骨骨折:老年人摔倒時,髖骨骨折是最常見且嚴重的情況之一。髖骨骨折不僅需要長期的復健,還會顯著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許多老年人甚至因此喪失獨立行動能力。

3.脊椎損傷:摔倒時,如果背部或脊椎受到撞擊,可能會導致脊椎損傷,進而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最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癱瘓。

4.內出血:摔倒後,特別是腹部或胸部受撞擊,有可能引發內臟損傷及內出血,這種情況往往不容易立即發現,但後果可能致命。

摔倒時的嚴重程度取決於摔倒的方式、地點、衝擊力以及個人體質,特別是老年人和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受傷的風險和嚴重性更高。

看到與死神拔河成功搶救失去生命跡象的患者,民眾迅速報案並實施CPR+AED,更是把握黃金搶救時間之關鍵。(圖僅為示意)

看到與死神拔河成功搶救失去生命跡象的患者,民眾迅速報案並實施CPR+AED,更是把握黃金搶救時間之關鍵。(圖僅為示意)

長者防跌「五」功秘笈學起來

跌倒可以預防,先了解造成跌倒的危險因子

造成跌倒的原因相當複雜,包括衰弱、身體功能下降(視力、聽力、肌力、平衡感等)、不安全之環境、多重用藥、不合適的穿著等都會增加長者跌倒風險。

但是跌倒是可以預防的,衛福部提醒,只要五招小改變,就能避免跌倒風險。

*第一招:攝取充足營養,預防衰弱

有衰弱狀態的長者比起健康長者更容易跌倒,預防衰弱平時須注意攝取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必要時可以攝取營養補充品。

*第二招:規律運動

可以透過定期運動練習肌力、柔軟度和身體平衡,以提升長者日常活動獨立自主功能,並提高跌倒時的自我防衛能力。

*第三招:居家環境安全與改善

居家環境對跌倒之潛在危害包括照明不足、地板濕滑、地面不平、走道堆放雜物等,可以參考國健署官網上的「長者防跌妙招手冊」附錄之居家環境檢核表(附件1)評量居住環境並進行改善。

*第四招:檢視用藥安全

看診時,可將正在服用藥物的藥單或藥袋給醫生看,請醫生協助評估用藥安全,以降低因藥物使用而造成跌倒的風險。

*第五招:選擇合適的穿著

穿著沒有充分固定的鞋子(如:沒有鞋帶、扣子、魔鬼氈等)有較高的跌倒風險,建議選擇薄且穩固之防滑鞋底、低且四方形之鞋跟、有充分固定的鞋子,並穿著合身的衣物,注意褲管不要過長,以避免滑倒、絆倒。

長者不幸跌倒,3步驟救援

衛福部提醒,若發現長者不幸跌倒,依照以下3個步驟進行救援:

1.不要慌張、不要急著將長者拉起身,否則可能造成長者傷勢加重或有生命危險。

2.檢查長者是否還有意識,以及受傷或出血等狀況。

3.若長者意識不清或大量出血,應盡快叫救護車並緊急送醫。

實施CPR+AED,把握黃金搶救時間

婦產科蔡鋒博醫師最後也提醒,看到與死神拔河成功搶救失去生命跡象的患者,民眾迅速報案並實施CPR+AED,更是把握黃金搶救時間的關鍵。

【延伸閱讀】

癌症「輔助及替代醫療」是什麼?高醫首創「輔助醫學特別門診」

月經來就偏頭痛?恐是「這個」作祟!李昱興藥師:5大營養素緩解疼痛不適

心悸胸悶、腸胃不適,恐自律神經失調!謝炳賢醫師:揪出自律神經失調5大症狀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51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