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口臭以為是火氣大?你的牙齦可能正在發炎中!教你從「顏色」判斷,3方法預防牙齦發炎

良醫健康/ 曾耀儀 整理 2024.10.04 09:00


牙齦發炎期間,要避免容易上火的食物,例如:甜膩、燒烤、油炸、辛辣的食物,以及溫熱的補品,由於腸胃積熱,更容易導致牙齦腫痛,也要少吃過酸、過冷、過熱食物,以免刺激牙齒。


口腔有異味,以為是火氣大?錯!可能和你的牙齒健康有關喔!牙齒表面會有牙菌斑的生成,如果沒有正確清潔乾淨,隨著時間累積會在牙齒,進而造成牙齦發炎、腫脹、口腔有異味,甚至是流血。

牙齒與牙齦之間有一齒槽溝,當口腔內的牙菌斑在此堆積,會造成此部位的破壞,形成牙周囊袋,在囊袋內滋長的細菌會利用酵素破壞牙周組織。國泰綜合醫院說明,牙周病又可分為「牙齦炎」與「牙周炎」,若症狀侷限在牙齦組織,則為牙齦炎,6大症狀如下:

  1. 口臭
  2. 嚴重時會有膿包
  3. 牙齦變紅
  4. 牙齦腫脹
  5. 刷牙流血
  6. 若進一步侵犯齒槽骨和牙周韌帶,恐使牙齒鬆動。

牙齦發炎原因是什麼?

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附著在牙齒上的細菌叢「牙菌斑」,平日若不注重口腔清潔,小心讓牙菌斑找上你。國泰綜合醫院以下介紹造成牙齦發炎的6個可能原因:

  • 牙菌斑: 牙菌斑是造成牙周病的罪魁禍首,常見於口腔衛生不加或使用錯誤方式清潔。
  • 抽煙
  • 懷孕
  • 糖尿病
  • 壓力
  • 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愛滋病會增加發病的機會。


牙齦發炎如何舒緩?

牙齦發炎、腫痛的當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舒緩不適感?歐仕美牙醫診所整理4種牙齦發炎舒緩方式:

牙齦發炎舒緩4方法

1.冰敷

冰敷能使牙齦周圍神經沒有那麼敏感,達到麻痺止痛的效果。建議冰敷3分鐘、間隔休息3分鐘來進行,以免冰敷過久造成皮膚組織受傷。

2.鹽水漱口

有殺菌消毒的功能,建議使用溫水加一勺鹽巴,輕輕漱口後再將鹽水吐掉,切記不要直接拿鹽巴塗抹傷口,以免造成牙齦二度傷害。

3.消炎藥

牙齦腫消炎藥可以緩解疼痛,服藥時必須按照產品包裝上的建議,或聽從藥師吩咐正確用藥,若有同時服用扛凝血藥物者,則不建議在未聽從醫師囑咐下隨意吃藥。

4.口內膏

搭配口內膏不僅可以將傷口隔絕細菌,起到防護作用,藥膏成分中的類固醇也能抑制發炎、舒緩疼痛。

如何預防牙齦發炎?

國泰綜合醫院說明,在口腔中,潔牙數分鐘後就有牙菌斑的形成,要控制牙菌斑的生長,則得靠正確的潔牙方法,加上定期的口腔檢查治療。

  1. 正確的潔牙:
    減少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是正確的潔牙方式及習慣。一般而言,牙菌斑僅能用機械性的清除,漱口是無法清除的;另外,由於牙齒之間的縫隙,及牙齒與牙齦之間的牙齦溝,都是清潔上最容易忽略的死角,因此牙刷必需要放置在適當的位置(牙齒與牙齦間)與角度(一般是45-60∘橫刷)。另外加上牙線的使用,才能有效的清除牙菌斑。要學習操作的技巧,必須要靠實際操作,因此可以向你的牙醫師學習正確的潔牙技巧。

  2. 定期口腔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牙周病一般是很難查覺,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給牙醫師檢查。在牙周病患者,其破壞快速並非全部由細菌造成,也有可能是來自遺傳的因素。另外,不良的補綴物,例如假牙冠,也是牙菌斑增生3 的原因,因此定期口腔檢查,不但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且家庭中患有年輕發病的嚴重牙周炎患者,建議其家庭成員(甚至夫妻)也作檢查。

  3. 增強個人的抵抗力:
    要有均衡的營養。抽煙、壓力會降低本身的免疫力,此外一些不良的習慣,如磨牙或缺牙後沒重建,造成牙齒位移,導致咬合不正。血糖控制不住的糖尿病人者,也會加速牙周病的進行速度。

漱口水或藥物,只能作為輔助工具: 由於漱口藥水無法有足夠時間在口腔內停留,更無法接觸深藏在囊袋內的牙菌斑。因此無法有效地控制牙菌斑之生長或將之消滅。而且據研究顯示牙菌斑唯一的清除方式是機械性的清除,光靠水沖是無法去除的。且某些漱口水會造成牙齒的染色,或味覺改變。

牙齦發炎多久會好?會自己好嗎?

倪志偉醫師說明,輕微的牙齦發炎可以通過改善口腔衛生習慣來控制,例如採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和使用牙線。這些簡單的日常護理措施可以在大約10至14天內幫助改善牙齦狀況。然而,若牙齦炎症較為嚴重或持續不見好轉,則應尋求牙周病專科醫師的協助。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消炎藥物或抗生素來治療。


延伸閱讀

「牙齦流血」怎麼辦?7大牙齦流血原因及治療一次看!牙醫教你4招預防牙齦流血

牙齦腫是火氣大還是「牙周病」上門?想避免,醫師告訴你「洗牙、塗氟」的補助方法

刷牙時流血...「牙齦發炎」是牙周病前兆!牙醫系教授教你:除了刷牙,你必須知道的「3大潔牙法」


資料來源:國泰綜合醫院衛福部牙周病健康照護手冊歐仕美牙醫診所倪志偉醫師賴睿昕醫師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