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汪建民 國慶煙火 Dcard大書

〈全球沸騰陷危機〉地球越來越熱,造成全球各國自然災害損失加劇

銳傳媒/張泉湧 2024.10.04 09:23

 

壹、日本因極端氣候變化,近年發生風水災難的風險急速升高

根據2022年9月22日本國土交通省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日本國內水災損失金額約3,700億日元,每5年的平均損失金額首次超過1萬億日元。近年日本因颱風及暴雨等引發的大規模水災損失額逐年遽增,顯示日本因極端氣候變化而引發水災的風險升高。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分析發現,2017~2021年損失為1.032萬億日元,約為2012~2016年(3,820億日元)的2.7倍。2021年因大範圍河流氾濫和土石流等災害接連不斷,導致水淹、倒塌及沖毀等災害,損失建築物達約1.5萬棟。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加藤孝明指出,「自然災害的威脅不斷加劇,僅靠完善堤壩等治水基礎設施已無法應對」。日本政府乃從城市建設的角度出發,探討以整個河流流域遏制災害的「流域治水」對策,並於2021年修訂《特定都市河流浸水受災對策法》等9個相關法律,採調整居住地區,作為新水災對策的核心政策,對水災發生風險高的地區定為「浸水受災防範區域」,敦促居民搬往安全地方,以5戶以上的集體搬遷為對象,資助購買新住宅和土地相關的貸款利息以及搬家費等,惟實際存在的難題是,居民難以形成共識。

2024年8月22日03:00,颱風珊珊在馬里亞納群島生成,隨後經日本鹿兒島、長崎、熊本、大分、愛媛及德島等縣,橫掃九州及四國等日本西部地區,大風、洪水所造成的相關損失約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188億元)。美國聯合颱風預警中心稱,颱風「珊珊」最高風速為80英里/小時,為美國薩菲爾-辛普森五級風暴級別的1級風暴。2024年9月1日日本總務省消防廳發布消息稱,颱風「珊珊」在日本已造成7人死亡、127人受傷、1人失蹤,超過1,800棟民宅受損。颱風珊珊移動速度緩慢,在九州、四國打轉,外圍環流則導致中部地方、東日本、北日本出現暴雨,幾乎全境受災;日本氣象學者警告,全球暖化現象加劇,可能拖慢颱風移動,未來的風災和雨災恐怕更難預測。

[caption id="attachment_82308" align="alignnone" width="815"] 2024年8月28日,受珊珊颱風侵襲,日本大分縣由布市農田遭到淹沒,遭到重大災情。(圖/截自電視畫面)[/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82303"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日本2017~2021年水災損失金額,約為2012~2016年的2.7倍。(圖/翻拍日經中文網)[/caption]

貳、2023年中國自然災害(含杜蘇芮颱風)損失總額,約達台幣1.52兆元

2024年1月20日中國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表示,中國2023年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9,544.4萬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及失蹤691人,倒塌房屋20.9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人民幣3454.5億元(約新台幣1.52兆元)。2023年中國10大自然災害中,杜蘇芮颱風及其在北京、河北及東北造成的重大風災及水災,就占了3項。10大自然災害依序如下:i. 1月17日西藏林芝派墨公路雪崩;ii. 6月底7月初重慶暴雨洪澇和地質災害;iii. 杜蘇芮颱風;iv. 7月底8月初京津冀地區暴雨洪澇災害;v. 8月初東北地區暴雨洪澇災害;vi. 陝西西安長安區「811」山洪土石流災害;vii. 四川金陽「821」山洪災害;viii.海葵颱風;ix. 9月中旬江蘇鹽城等地風雹災害;x. 甘肅積石山規模6.2地震。10大自然災害中,除第十項甘肅積石山規模6.2地震屬於地震災害外,其餘均屬暴雨洪澇災害,而杜蘇芮颱風在京津冀地區的洪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最為慘重,約達1,657.9億元,並造成551.2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及失蹤共107人,倒塌房屋10.4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約41萬6,100公頃。

参、2024年7月中國發生嚴重災難(含凱米颱風),經濟損失約達3,500億台幣

根據2024年7月12日中新社北京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1~6月中國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3,238.1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322人;倒塌房屋2.3萬間,損壞房屋27.9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3,172.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931.6億元(約合台幣4,208億元)。

2024年7月25日凱米颱風(中國稱「格美颱風」)登陸福建,其環流隨後深入內陸,引發的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湖南郴州、衡陽、湘潭等地121.6萬人不同程度受災。2024年8月8日晚間中國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發布2024年7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顯示7月已超過上半年加總,僅7月單月經濟災害損失就達人民幣768.5億元(約台幣3,470億元),遠超過2023年7月的災損。其中以暴雨洪澇、颱風和地質災害為主,風雹、地震及森林火災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農作物受災面積2,420.6千公頃;全中國7月有158個國家級氣象站日降水量達極端天氣事件標準,其中河南社旗、山東平邑及湖南衡山等共33站破歷史極值。

[caption id="attachment_82304" align="alignnone" width="838"] 2024年7月中國江西省九江市遭暴雨襲擊被洪水淹沒。(圖/you tube 畫面)[/caption]

肆、歷年強颱造成台灣農業鉅額損失

2000年象神颱風農業損失,估計總損失約35億8千8百31萬元,其中以農作物損失為最大宗,受害面積61,830公頃,估計損失約金額18億1千4百萬元。受害作物以二期水稻倒伏浸水25,094公頃最為嚴重。其次為漁產損失,估計損失金額1億零4百萬元,其中花蓮縣玉里之吳郭魚、蜆池淹沒13公頃;屏東縣茄冬、林邊、枋寮、車城、琉球等地海水養殖魚塭淹沒、潰堤合計16.3公頃。
2009年莫拉克颱風在臺灣南半島引起的大規模水患,造成農業產物損失及民間設施毀損計164億6,863萬元;其中農產損失49億3,203萬元,漁產損失41億7,380萬元,畜禽損失14億8,730萬元,農田損失47億7,487萬元。

2024年凱米颱風,8年來首個登陸台灣的強烈颱風,近年颱風侵台頻率降低,更曾出現長達1,471天的「颱風空窗期」,造成水庫乾涸。截至2024年8月8日17:00止,颱風凱米造成台灣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達36億301萬元。

伍、近年美國颶風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2022年9月28日颶風「伊恩」成為高端的四級颶風,並在松島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西南佛羅里達登陸,造成至少150人死亡及1,220億美元的損失。2024年9月27日颶風「海倫(Helene)」或稱「海倫妮」登陸美國,從佛羅里達到俄亥俄等多州受重創,海倫在美東時間9月27日23:10,轉為威力強大的4級颶風,侵襲佛羅里達州大彎地區(Big Bend),隨後往北移動經過喬治亞州並進入田納西州與南、北卡羅萊納州,橫掃東南部6州,截至2024年9月30日造成死亡人數已增至132人,其中至少35人死於北卡州艾許維爾(Asheville )郡,各界出動飛機、卡車甚至驢子,加快運送補給到道路被沖壞、停水也停電停手機的孤立地區。「海倫」是自2022年颶風「伊恩」以來,襲擊美國本土的最致命颶風。2024年9月27日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預估,此次颶風「海倫」將造成150~26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2024年10月1日美聯社報導,隨著救難人員抵達原本對外斷聯的災區,罹難人數逐漸增加,目前美國東南部6州總計133人在風災中喪命。

[caption id="attachment_82305" align="alignnone" width="858"] 颶風海倫橫掃美國東南部六州,死亡人數截至2024年9月30日已增至132人,財產損失約150~260億美元,圖為颶風肆虐過後,北卡山區小鎮納許維爾滿目瘡痍。(圖/翻拍電視畫面)[/caption]

陸、2023年全球自然災害損失逾台幣12.17兆,比21世紀平均增加22%,洪水
損失約占總損失的64%以上

1. 2023年1月慕尼黑再保集團(Munich Re Group)的數據顯示,2022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損失達到約1,2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與天氣有關,2022年9月肆虐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颶風「伊恩」(Ian)占了大約一半。2022年9月28日颶風伊恩以近五級強度登陸美國佛羅里達州,造成146人死亡,近67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是當年度全球經濟損失最多的天然災害事件,比同年度的歐洲冬季風暴、澳洲和南非的洪水、法國冰雹等災害造成的總損失還多,占60%。包括未保險損失在內,2022年損失總計達到2,700億美元。慕尼黑再保集團首席氣候科學家Ernst Rauch表示,氣候變化造成自然災害損失,每年保險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已成為新常態。

2024年1月9日全球最大再保公司慕尼黑再保險集團指出,2023年最特別的情況並非單一大事件,而是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美國及歐洲地區出現不少區域性的風暴。慕尼黑再保首席氣候科學家勞赫(Ernst Rauch)分析,過去被視為次要的災害事件,如今已變成災損主要肇因。2023年天災總財損(含未保險的損失)約為2,500億美元,雖然接近2022年及過去5年的平均值,但還是高於10年及30年的趨勢。根據慕尼黑再保集團的記錄,2005年颶風卡崔娜(Katrina)席捲紐奧爾良以前,每年經通膨調整後的保險損失從未超過500億美元。

2. 2024年4月怡安保險公司研究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自然災害的經濟損失估約3,800億美元(約台幣12.17兆),比21世紀平均增加22%,劇增原因主要是美國和歐洲的地震和強烈對流風暴所致。另,2023年亞太地區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飆升至650億美元(約台幣2.08兆),主要因中國洪水及印度乾旱所造成的災害損失,2023年洪水損失約占總損失的64%以上。自2010年以來,每年洪水損失都超過300億美元(約台幣9,612.45億元),且洪患已連續第4年成為亞太區損失最慘重的原因,其中中國損失達322億美元(約台幣1.03兆),占亞太地區總損失的一半以上,是受洪水災害最嚴重地區。而香港、韓國、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地區,在2023年也受洪水嚴重衝擊,更因此造成近2,900人死亡。

[caption id="attachment_82306" align="alignnone" width="703"] 怡安風險公司2023年氣候與巨災研究報告,年度全球十大經濟損失巨災表,其中第一項與地震相關外,其它9項均屬氣候相關災難。(表/怡安保險公司)[/caption]

結論

根據我國農糧署定義,我國農業天然災害,主要包括颱風、寒流、豪雨、霪雨、焚風、冰雹、龍捲風、旱害及地震等9大類;其中,颱風、豪雨及低溫是造成農業損失的關鍵。近年發生的重大農損金額,如2015年蘇迪勒颱風96億元、2016年寒流42億元、2016年梅姬颱風169億元、2017年0601豪雨21億元、2018年0823熱帶低壓水災27億元、2019年乾旱47億元及2024年凱米颱風36億元等。

慕尼黑再保集團首席氣候科學家Ernst Rauch表示,氣候變化造成自然災害損失,每年保險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已成為新常態。2023年全球洪水損失約占自然災害總損失的64%以上,且洪患已連續第4年成為亞太區損失最慘重的原因,其中中國損失約台幣1.03兆,占亞太地區總損失的1/2以上。極端強降雨、颱風也造成近年臺灣社會與經濟鉅大災害。根據日本氣象廳1951~2021年的颱風資料,顯示每年平均約5個颱風影響臺灣。由侵臺颱風個數發現年際之間的數量差異很大,1966年單一年度就有10個颱風影響臺灣,1955、1970及1993年則各有1個颱風影響臺灣。近年侵台颱風頻率降低,更曾出現長達1,471天的「颱風空窗期」,造成全台水庫乾涸。2024年凱米颱風,則為8年來首個登陸台灣的強颱,造成台灣農業及民間設施損失達逾36億元。極端氣候已成為不可忽視的一項全球性挑戰,不僅影響環境,還直接威脅經濟穩定,國際社會正在尋求通過可持續發展策略來減輕極端氣候的影響,同時也尋求透過技術創新推動經濟轉型。總之,全球沸騰與極端氣候是交織在一起的複雜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透過持續的政策調整與合作來尋找解決之道。

作者張泉湧/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歷任民航局組長及多所大學兼任副教授,著有網路《全球沸騰張泉湧專欄》及《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與《圖解大氣科學》第三版等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