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爸爸票房 仙輩哥過世 聯電

被動又懶散的孩子,學習如何找到動力?國小老師:家長給予「1引導」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4.09.28 10:00


家中孩子學習很被動?如果仔細觀察,這些舉動背後的原因有可能是「習得性無助」,只要給予孩子正向肯定,就能讓他開啟學習的動力。台北市碧湖國小老師黃俊堯於《當老師真是太棒了》一書中,分享教學現場的挑戰,讓讀者身歷其境,體會身為老師無與倫比的感動。以下為原書摘文:



他們的成長經驗裡,一直在學習中落敗,每次考試總是給他們重重的一擊,在還沒復原,也還沒學會時,下一擊又重重地到來。

大一修習「教育心理學」時,有天,教授向我們介紹一個教育名詞:「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這個詞彙是心理學家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從實驗中提出的現象。塞利格曼將一隻狗帶到房間,在這個房間內,無論狗做出任何反應,都給予電擊。一段時間後,他再把狗帶到另外一個房間,仍然會給予電擊,但這次多了一個機會,房內有個按鈕,只要碰觸按鈕即可關閉電擊。

然而可怕的是,狗進到新房間後便立刻趴在地上,不願做任何嘗試,只願接受一次又一次無情的電擊。這項實驗看似與我們無關,但若是做個簡單的替換:將前面的對象替換成「學生」,電擊替換成「辱罵」、「嘲笑」、「冷漠」,再把按鈕替換成「學習」——替換後的一切,將會是什麼情況?



老師,成績真的那麼重要嗎?

升大三的暑假,學長叫我一起去偏鄉的一所國中,為那裡的國三學生進行補救教學。當時,我的心中存在許多恐懼,腦海浮現出自己國中時,那群流氓朋友凶狠的臉孔、傲人的態度、巨大的菸癮,及他們渾身發散出憤世嫉俗的厭世感。

光是想像,就讓完全沒有任何經驗的我退避三舍,更何況是要成為他們的老師。不過,再怎麼慌張或不安,都比不上心中那股能當老師的興奮感,於是沒考慮多久,我還是決定跟著學姊和學長他們一同前往。

初次見面時,學生的人數雖然不多,但是都炯炯有神地看著講台上的我,專心地聽我自我介紹,並且與我有互動。我心中不禁疑惑,這群這麼棒的學生,為何需要出現在這裡呢?然而,隔天開始上正規的數學課時,卻發現這些孩子與我互動的興趣降低,有的發呆,有的則趴在桌上,完全提不起動力來上課。但教的內容明明就是他們剛學過的,我應該也將觀念解說得很詳細啊!怎麼會這樣呢?

在樓下整理教材時,班上一個叫阿文的男生主動來幫我拿教具上三樓教室。經過二樓的衝刺班時,看著裡頭在黑板上振筆疾書的老師及底下埋頭抄筆記的學生們,我們倆都被肅靜且壓迫的氣場震懾住。這時,我耳邊輕輕傳來一句話:「老師,成績真的那麼重要嗎?

我一時不知要怎麼接話,阿文繼續說:「我們老師都跟我們說成績很重要。就像成績把他們分到二樓的衝刺班,卻把我們分到三樓的補救教學班。」我趕緊告訴他:「只要努力,有一天你也有辦法到二樓啊!」他笑笑地回我:「老師,不可能啦!那永遠都不會是屬於我的地方。」



孩子如何觸碰「學習」的按鈕?

放學後,我們進行課後議課,分享當日的課程與教學心得。聽大家聊著自己班孩子令人滿意的課堂表現,我不知所措地心想:為何我的課堂感受與他們截然不同?我說出遇到的挫折,和心中最大的困惑:「孩子們明明下課時跟我互動良好,為什麼一開始上課,他們就像僵化了一樣,變得沉默?」並且轉述阿文講的話。

學長問我:「你知道我們來這邊的任務是什麼嗎?」
我認真地回答:「教會他們考不好的科目。」

學長說:「我們的任務除了教會他們以外,更重要的是點燃他們的學習動機。有些孩子連A到Z都還沒背完整,數學甚至連四則運算都會出錯,國文要寫出一段完整、通順的句子更是幾乎不可能。

「他們有些人早就放棄了學習。他們的成長經驗裡,一直在學習中落敗,每次考試總是給他們重重的一擊,在還沒復原,也還沒學會時,下一擊又重重地到來。他們來學校,真的只是在度時間。所以我們要帶起改變,改變他們的心態,想辦法讓他們重拾動機,不要放棄學習。」

我去觀摩學長上課,教室裡,學生與老師有說有笑。他們正在上英文發音,先用子音搭配母音,拼出cat、dog等單音節的單字,再帶入遊戲練習。聽起來如此簡單的內容,卻是一堂國三的英文課。

究竟有習得無助感的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才敢去觸碰那個名為「學習」的按鈕?學長親身示範讓我明白,答案是:課堂中正向的成功經驗。我決定要為了學生們,改變教學方法。

我將課程增加彈性,調至從國一的基礎開始,融入分組活動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並設計獎勵制度,讓孩子們上課時「有事情做」,提高參與感。漸漸地,學生在我的課堂上活了過來,碰到困難的問題時,也不再像原本那樣直接選擇趴著放棄,而是願意嘗試解題。

當孩子們在課堂中願意嘗試,並且獲得正向的成功經驗時,改變便會出現,如同王政忠老師說過:「改變只要開始發生,改變就會不斷地發生。」這些一點一滴堆砌著孩子的基礎,也提升了自信。

男孩激動地說:「這是我領到的第一張獎狀!」身為老師,我們都明白在學習上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然而,當自己已盡力講解得淺顯易懂、深入淺出,有學生卻始終聽不懂、跟不上,只能在台下發呆,成為課堂中永遠的「客人」,這樣的狀況難免令我們感到無力。

而這些無力感長久累積,也會造成孩子龐大的心理壓力,在心中默默地對於「學習」這件事,築起一道巨大的高牆,無法跨越,就只能選擇逃避。因此我想,對這群孩子更重要的,便是先引發他們自身對於學習的動機,帶著他們去嘗試,給予他們勇氣,陪伴他們一步一步地擊垮那道心中的高牆。

期末的結業典禮時,我們會頒發獎勵給孩子們,除了單科成績優異、雙科成績優異及全科成績優異的獎狀之外,還有全勤獎。有些孩子無法達到成績目標,便會拚全勤獎,從開課第一天到最後一天,不管颳風或下雨都一定來上課。

頒獎之後,有個男孩手舞足蹈地告訴我們:「這是我國中讀到現在領到的第一張獎狀!我要回去跟我阿伯講,我拿到獎狀了!」一張獎狀,對學習勝利組的人來說可能平凡無奇,然而對於這群孩子而言,卻是這麼珍貴。

這張獎狀是對孩子的一份正向肯定,肯定他們對於學習的嘗試與努力。面對學習,這一次,孩子終於因為勇敢地努力嘗試而去觸碰到了「開關」,讓電擊停止了。

(本文摘自/當老師真是太棒了:一位年輕老師在教育現場的無限可能/寶瓶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