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陳婉真說故事》台獨勁草 鄭朝正的瀟灑人生

優傳媒/ 2024.09.24 23:23

 

1988年5月20日發生的農民運動,是台灣解嚴後爆發的首次大規模群眾運動,總計有130多人被捕、96人被移送法辦。除了貨車司機邱煌生,遭指控預先於貨車內藏匿石塊協助預謀攻擊警察,被依《中華民國刑法》妨害公務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4個月;2022年經促轉會重新調查後認定,此件屬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規定「應予平復司法不法」的刑事有罪判決,依法應視為撤銷 。此外,其他涉案人都未提出申請,至今仍未獲平反。1989年台灣農權總會再發動"52O農民運動再出發",由戴振耀率隊(前排中),二排左一為鄭朝正。(圖/鄭朝正提供)

 

作者/陳婉真

 

這陣子以來,「小草」一詞變成某個政黨支持者的代名詞。

 

早在十年前太陽花學運後不久,當時還是在野黨的民進黨,就曾把「年輕化」作為改革目標之一,推動一項「民主小草」青年參政計畫,號召23歲以上、40歲以下的民眾投身地方村里長、鄉鎮市民代表選舉,為此也曾舉辦一連串的講座,的確也有一些年輕人響應號召,當選了基層村里長。

 

而我看到這個草字,總會想到《論語》中那句話:「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大意是說,在上位者的品德像風,群衆的品德像草,風在草上吹,草必隨風倒。也就是說,風如果吹錯了方向,草也跟著亂了腳步,看在近日某黨的情況,倒有幾分相似。

 

1989年鄭朝正赴美參加由李瑞木教授主辦的短期研習,因黑名單人士闖關回台被原機遣返,旅美台灣同鄉發動抗議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示威活動,鄭朝正(左一)也前往參加。(圖/鄭朝正提供)

 

然後還有人形容什麼小草為鋼鐵小草,那就超乎一般的認知了,草就是草,怎麼可能變成鋼鐵?

 

倒是古語還有一句曰:「疾風知勁草」,比喻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才能考驗出人的堅強意志和節操。

 

來自雲林偏鄉的鄭朝正,就讓人有這種印象。

 

說起來你很難相信,他高中讀的是台北市建國中學,考上中興大學不久時,正逢1975年蔣介石死亡,政府在各級學校號召愛國青年投筆從戎報效國家,鄭朝正立即響應,轉學進入政治作戰學校(今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就讀。和他同時投筆從戎的知名人物,就是後來叛逃到中國的林毅夫。

 

只是,軍校教育和他原本的想像落差太大,忍耐到了大三,終於在一次因不聽學長的無理訓誡而爆發,他憤而撕掉制服上的臂章離隊,回到宿舍後服下預藏的農藥巴拉刈自殺。

 

一般而言,吞服巴拉刈這種農藥自殺的人死亡率非常高,鄭朝正卻奇蹟似的被救活了,只是過程中經過長期醫療、氣切等,加上出院後又回家休養了三個月,體重由原本的64公斤降為46公斤,並遭到學校退學。

 

鄭朝正(右一)長期擔任台灣農權總會幹部,這是1992年農權會舉辦的"還我土地公地放領運動"在台北街頭的遊行照片,由林國華(中)擔任總指揮,鄭朝正任副總指揮,左一為總召集人戴振耀。(圖/鄭朝正提供)

 

鄭朝正說,那個年代即便和他有類似遭遇的學生,也會因為省籍不同而待遇不同:台灣人是被開除學籍;外省人則以退學論處(學籍可獲得保留)。台灣人要賠償每月1800元的公費,外省人只要寫切結書,可以留待反攻大陸後賠償。那是1977年的事。

 

他後來又被徵調服兵役,到最嚴苛的海軍陸戰隊,幸運的是他抽籤抽中到「戰勤團」服役。

 

當時的陸戰隊司令是羅張,因為一次羅張的兒子有一題數學題解不出來,鄭朝正幫他解了,羅張從此對他印象深刻,甚至他有一次寫信到政戰學校,揚言到大屯山上放毒,讓時任政戰學校校長的許歷農大為緊張,羅張經了解後特別幫忙協調,後來還讓他提早退伍。

 

鄭朝正的老家在雲林刺桐鄉五華村,隔著濁水溪和彰化縣遙遙相望,由於這裡是砲兵部隊的射擊訓練陣地,雖然濁水溪河岸寬廣,但砲彈是不長眼睛的,早年曾多次發生誤射民宅情事,北岸的溪州和南岸的刺桐,都曾發生誤擊民宅、誤炸民眾的事件。

 

然而,對於偏鄉居民而言,檢拾未爆彈及砲彈碎片等,竟是一門賺取外快的好生意。

 

鄭朝正說,當年工人日薪約50~60元,而廢鐵的售價是每斤1.8元,如果檢到銅的話,更可以賣一斤36元,例如廢砲彈的一個小零件重量五兩,俗稱「五兩仔」,每個可賣10元,他曾經一次検20多顆,收入就是成人工作三四天的薪水,許多鄉民爭相檢拾。

 

然而,他也曾目睹一位鄰居在鋸未爆彈時,當場被炸得粉身碎骨;一位同鄉長輩在砲兵剛打完砲時,急於跑向現場,被飛射過來的砲彈打到腦袋開花;他一位鄰居嬸嬸在家煮飯時,一枚砲彈打到屋頂,嬸嬸當場死亡,房子當然也付諸一炬。

 

像這些意外死亡的民眾,以往軍方是不賠的,長大後他曾與在地民意代表及彰化縣選出的立法委員謝聰敏發動多次抗爭,終於爭取到死亡者每人120萬元的賠償,據他估計,光是他們村裡就有40多人遭受砲彈誤擊身亡。

 

從投筆從戎的愛國青年,成為台灣獨立建國的基層工作者,鄭朝正一路走來始終在基層默默耕耘 ,今年520賴清德就職總統,是他這一生中極少數不是為抗議而北上,並在總統府前留下這張照片。(圖/鄭朝正提供)

 

而他的父母及家人多半不識字。

 

「我爸爸連他的名字都不會寫,我考上建國中學後老師前來道賀,他只說不知道那是什麼小國中學啦。」鄭朝正說。

 

而窮鄉僻壤家庭的鄭朝正能够就讀雲林縣知名的私立正心中學,是因為當年正逢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不久,很多家長深怕子女成為新學制的白老鼠,寧可多花錢讓子女報考私校。鄭朝正其實在進入斗六國中後不久即輟學,每天以檢拾砲彈及打零工維生,想不到兩年後的暑假期間,學校應屆畢業生22人報考正心中學初中部無一人考取,反倒被拉去湊數的鄭朝正考上了,又因為他年紀較長,入學後被老師指派為班長,在正心三年期間成績都名列前茅,學雜費全免,因而能一路升學。

 

至於會參與民進黨,對這樣一個早年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而言,一點都不意外,他退伍後在台北市上班,1981年陳水扁在台北市選市議員,他主動跑去幫忙發傳單,1987年民進黨創黨的第二年,為了在雲林縣成立黨部,由政治受難前輩張邦彥邀請入黨,成為縣黨部籌備小組的12名籌備委員之一,從此專責擔任基層黨工。

 

賴清德曾說,台南市一位帶領他入黨的創黨前輩,宣誓入黨前要先「辭公媽」(秉告祖先,意即萬一被捕,請祖先諒解)。鄭朝正說,他和很多基層黨務人員倒沒有,只是因為創黨初期街頭抗爭很多,每次動員北上抗爭時,人人的背包中都備妥牙刷牙膏及換洗衣物,以備萬一被捕時就用得上,像1988年的520農民運動,雲林縣就有多人被捕。

 

一度是軍中當成從軍報國的「樣板青年」,鄭朝正後來把他的愛國熱血用於街頭運動、民進黨黨務工作,為雲林縣自黃爾璇以降,包括林國華、蘇治芬、李進勇等多名黨公職人員的選舉盡心盡力,偶而也曾到縣府任職,至今仍孓然一身,在老家簡單過日子,但他人緣極佳,正心時期的同學還尊稱他為班長,有事會找班長商量;連軍校同學至今都有聯絡,不過受他影響而「倒戈」到獨派立場的,只有三、四人。

 

他自稱是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因而不願成家,然而,回顧這一生,他則自認無愧於生養我們的這塊土地,他謙稱自己雖然沒有什麼豐功偉業,至少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公益,因而對社會無害。

 

至於最近熱門的前台北市長涉嫌圖利財團案,鄭朝正則認為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的言行及價值觀對社會有害,令人遺憾。

 

賴清德就任總統後,很重視對於早年投入組黨的基層兄弟的關懷與照顧,多次以黨主席身分叮囑幹部重視並探訪老黨員。然而,前不久中央黨部秘書長林右昌到雲林時,雲林縣黨部的元老張邦彥(左)及鄭朝正(中)都未受邀或受訪。果真執政後黨部成為選舉機器,搞不好地方黨部的年輕後輩跟本不認識這些老前輩了。(圖/陳婉眞攝)

 

尤其是對於來自雲林縣,曾和當年紅極一時的民進黨創黨人物朱高正共事的鄭朝正感觸最深。

 

以朱高正早年的行事風格與社會評價,其影響力遠遠超過當今民眾黨全黨表現的總和,然而,朱的大起大落,前後也不過十年的時間,而他的政治立場由台獨轉而成為統派,這點兩者倒有幾分相似。

 

這種因政治立場的反覆無常,引致政壇的跌宕起伏,足為後代為政者之借鑑。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熱門關鍵字:

談古論今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