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葡萄桑颱風

魏德聖導演BIG手記02-幕後功臣篇- 不可缺少的專業幕後夥伴團隊,共創BIG大火花

威傳媒/ 2024.09.18 08:50

圖文:魏德聖導演

#導演組_製片組_側記組_選角組_演訓組

  拍攝過程中,導演組佔了很重要的角色。副導「文興」這次是第一次擔任副導,現在也在其他電影中以副導和編劇工作展露頭角。其實文興是在《海角七號》開始以製片助理的角色踏入電影圈。別小看這個職位,在當年什麼資源都缺乏的時刻、一個人身兼數職的時期,他可是最穩定的力量之一,至今也是我相處了十幾年的好夥伴。

  這次扛下副導重任的他,雖然一切都在學習中、壓力也極為重大,但因有相當熟悉的默契,所以總是能夠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站在身邊成為支持。比方說就在我快爆炸的時刻走到我前方,揮著手輕輕說聲「好啦好啦」,提醒我為大局及為孩子們著想,快速收起各種情緒。

導演組大合照
導演組大合照

  導演組「之之」也常常陷在各種辛苦核對與應變當中。這部片的拍攝時期與疫情重疊,常常面臨有人突然中大獎的難題。無論是工作人員或演員,只要有人員隔離了就必須臨時改表調整拍攝計畫,採取緊急快速的變通因應。這種經常性的動盪幾乎幾天就得要發生一次。還記得有次梳化組突然連鎖中鏢隔離,可出勤的夥伴僅剩幾位,當下只好臨時改變拍攝順序換置成演員數量最少的場次,藉此勉強維持了劇組繼續運作,也讓大組拍攝不至於完全停擺下來,其中各種調度上的壓力相當之大。

導演正在對努拉講戲,安德森陪在一旁
導演正在對努拉講戲,安德森陪在一旁

  說到導演組,當然不能忘記一直以來固定合作的夥伴們,從《海角七號》開始擔任我合作副導的吳怡靜,以及從《賽德克・巴萊》就擔任我合作場記的翁稚晴(YOYO),這兩位也是我最重要的固定老班底,這回卻同時很有默契的告訴我想要轉換工作角色。於是這次我安排了怡靜擔任製作統籌,YOYO則是擔任側記。怡靜一進組的首要任務就是組織團隊,這次為我編制了導演組與特效組兩個極重要的組別,也在很多緊要關頭成為最即時的補位戰力,為我帶來了極大幫助。初次擔任側記的YOYO雖然離開了第一線場記的位置,但卻以相同的專業態度參與每一場排練與拍攝,並以優美又詼諧的文字細心地產出每日的BIG故事。看到YOYO全程盡心參與,我說服了她以同理孩子們的視角描寫歌詞,最後順利產出了最重要又朗朗上口的片尾歌「WE ARE BIG」一曲。而我的這兩位重要夥伴,現在正分別以監製和編劇新姿態在業界發光發熱,期待有一天也能有機會與她們的新身份合作。

製作統籌怡靜(左)與側記yoyo(右)
製作統籌怡靜(左)與側記yoyo(右)

  若要聊到一部電影拍攝過程順利與否,製片組絕對是最重要的關鍵之ㄧ。這部片雖然不像我們以往作品一樣需要在荒郊野外不停找資源,也不像先前年代片一樣一切都需要從無到有。但製作BIG的過程卻遭遇了前所未見的重大困難與考驗,那就是嚴峻的疫情。疫情當頭時每日的篩檢與回報系統極為重要,快篩需求量也極大,因此製片組不僅要四處尋覓贊助,更需要仔細管理篩檢機制,精準要求所有夥伴每日快篩與回報,也常得要及時為染疫夥伴安排隔離措施,務必盡可能力求全體人員安全。特別是除了最大的主場景病房樓層是採搭景之外,有部分手術與醫療橋段還是需要向真實醫院求助,在此之情況之下進入醫院拍攝,所背負的壓力真是難以想像。

  說到選角組,這次也面臨了許多重大的考驗,讓選角指導「榆安」和夥伴們苦惱了好一陣子,像是初生嬰兒演員的尋找。試想在艱困的疫情當中,是要上哪兒去找到願意將未滿月的孩子「出借」給我們,並同意讓自己的孩子入鏡且被未戴口罩的演員擁抱呢?所幸後來透過各界幫忙找到好幾位媽媽紛紛表達願意參與演出,於是難題一一被解開。

安德森老師正在進行前期訓練課程
安德森老師正在進行前期訓練課程
安德森老師在現場時時關注孩子
安德森老師在現場時時關注孩子
羅恆爸抱著北鼻
羅恆爸抱著北鼻

  而演員的表演過程中,最關鍵重要的角色就是表演訓練組。從《賽德克・巴萊》開始我們就把演員訓練這件事,設定為素人演員選定之後的最重要任務,以往都是由黃采儀老師擔任主要表演指導,但這回因為她出演了媽媽要角而推薦了「安德森」來負責。安德森是我第一次合作的表演老師,對於孩子們非常有一套,在開拍前不只安排了許多啟發與培養關係的課程,大量帶著小演員們玩耍、練習聆聽指令,同時也訓練孩子們能夠在親生父母不在場的環境下,安心參與各種活動。他也是位相當尊重工作環境的表演指導,總是在我對孩子們講戲時陪在一旁靜靜聆聽,用心完整理解戲中的各種鏡位與需求。並在我講完戲後著手準備拍攝的各種安排時,抓緊時間私下去找小演員們談話給予孩子們更多表演指引,陪著他們準備直至完成這段戲的演出。因為有他,讓片場中的孩子相當放心享受著表演,讓拍攝更加完整而順利。

采儀老師做戲給鐙輝
采儀老師做戲給鐙輝

  而以往的表演指導黃采儀老師雖然這次轉換了角色,但在現場卻依然給我極大的支持。黃鐙輝的重點哭戲實在是不好執行,由於情緒很重很重,因此反而需要呈現得更真實自然,只要當中有一點點「表演」成分存在,就會被放大並且看穿。這場戲來來回回試過幾次了都還是不夠到位,就差那麽一點點。後來執行群戲雙機拍攝的同時,采儀的表演站位剛好是鐙輝的對角,私下聊了一陣後溫柔地告訴鐙輝:「你等一下就看著我,看著我的眼睛就好。」隨後的正式而來,鐙輝就靜靜看著采儀的眼睛,采儀也同步用眼神做出各種情緒給他。不久後我透過小視窗所見到的畫面裡,已經不再是鐙輝了,而是真正的是延爸爸!他的哭喊與聲嘶力竭,讓現場的每個人都紅了眼眶、讓每位現場工作人員都用力屏息,也讓我的眼淚差點奪眶幾乎就要忘記喊下那一聲卡。

  我真的很幸運,因為我擁有這麼多珍貴也難得的專業好夥伴,真的很謝謝你們。

開鏡合照
開鏡合照

.


魏德聖導演

魏德聖導演講戲中
魏德聖導演講戲中

  2008年執導長片《海角七號》一鳴驚人,在台灣創下5.3億票房紀錄,成為台灣影史票房第一名,並獲頒第45屆金馬獎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2011年完成講述台灣歷史「霧社事件」的《賽德克.巴萊》,入圍第68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片,亦獲得第48屆金馬獎最佳影片,並於2012年代表台灣角逐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項,最終進入九強名單。

  由他監製的紀錄片《餘生—賽德克.巴萊》也入圍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2014年監製作品《KANO》再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影片,2017年推出執導的音樂喜劇《52 Hz I LoveYou》

隨後他投入籌拍以17世紀荷蘭人統治臺灣38年期間為背景的《臺灣三部曲》系列動畫電影。他的創作不僅來自於對台灣歷史事件的關注,也從生活周遭擷取靈感。

魏德聖導演試戲中
魏德聖導演試戲中

  除了《臺灣三部曲》的製作,以兒童癌症病房為故事背景的《BIG》也於2023年年底上映,創下台灣電影史上映最久且包場最多之紀錄,並獲得2024年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以及最佳特效兩項殊榮。

  另有著作《小導演失業日記──黃金魚將撒母耳》(2002)

魏德聖導演BIG手記專欄系列

001演員篇-專業主演齊心打造BIG大家庭,感謝我的一切大幸運

002幕後功臣篇-不可缺少的專業幕後夥伴團隊,共創BIG大火花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1. REEF × BIG 攜手推出聯名商品 詮釋面對疾病,也要微笑以對的幽默與勇氣
  2. 魏德聖導演BIG手記01-演員篇-專業主演齊心打造BIG大家庭,感謝我的一切大幸運
  3. 魏德聖導演《BIG》逆轉勝:2000場包場打破台灣電影紀錄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