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蕁麻疹皮膚癢不是食物過敏?醫揭慢性蕁麻疹「好發2時間」復發有解

優活健康資訊網/馮逸華 2024.09.18 10:30


一位40多歲的女性護理師,長期受到慢性蕁麻疹所困擾,使用抗組織胺幾乎無效,如螞蟻鑽心的癢感,嚴重地影響她的工作與睡眠,身心備受折磨,更因想要快速止癢,甚至不惜裝上化療用的人工血管,每6小時就施打一次止癢針,雖深知此方法治標不治本,但在無藥物控制的過去,讓她別無選擇。所幸已有免疫調節劑問世,可大幅改善癢感症狀,甚至病灶可清零。



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怡行表示,蕁麻疹(Urticaria)是一種常見因過敏反應而引起的皮膚病,發病時皮膚會出現凸起、如蚊子叮咬般的紅疹。一般來說,急性蕁麻疹在3天內就會自行痊癒,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則可能反覆發作超過6週以上。



慢性蕁麻疹好發傍晚、半夜

陳怡行說明,急、慢性蕁麻疹的症狀並無差別,但致病原因與好發時機卻大有不同:

  • 急性蕁麻疹:遇到特定過敏因子,如食物、藥物或病毒感染,常見如魚、蝦、蟹、核果類、芒果花生等飲食因素;約1小時內就會誘發疾病,病程進展快速,大多在數小時到3天內自行消退。
  • 慢性蕁麻疹:原因複雜,會反覆發作;目前已知有6成以上,與非過敏自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有關,與外在過敏原無直接相關,但過敏原、壓力大、焦慮等情緒可能誘發或加重;症狀好發於傍晚以後到半夜時段。

陳怡行進一步指出,慢性蕁麻疹的好發時間點有晝夜差別特徵,常見發病於晚上7、8點以後,甚至睡到半夜被癢醒。「這其實與人體內的內源性皮質類固醇有關,其分泌濃度有晝夜節律性,白天時含量較高,可抑制免疫、發炎等作用,等到夜晚含量較低時,症狀就會冒出來。」



慢性蕁麻疹女性高於男性2倍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皮膚免疫科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表示,國人一生中約有23.3%蕁麻疹發生風險、平均每4人就有約1人。一旦罹患慢性蕁麻疹,體內的免疫細胞異常分泌會引起血管擴張、組織腫脹的組織胺,造成風疹塊與血管性水腫,引發令人難以忍受的「紅、腫、癢」症狀,可能纏身數10年。

陳俊賓說明:「慢性蕁麻疹的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青壯年族群,女性發病比例約為男性的2倍 可能與女性較多有免疫失調體質有關。全球約4千萬名患者受慢性蕁麻疹所苦,台灣則有約20到25萬人。」難纏症狀大幅衝擊患者生活、心理、工作,使其長時間處於高度精神壓力,僅次於癌症。

而慢性蕁麻疹患者該如何評估自己的症狀有多嚴重?陳怡行建議,可使用國際通用的「UAS7蕁麻疹檢測表」,自我評測7到14天的「膨疹數量」「搔癢程度」分數,了解自己的症狀程度是屬於輕微、中度還是重度:

1表自我檢測嚴重程度



第3線治療新藥有望清零症狀

陳怡行指出,與急性蕁麻疹主要使用類固醇治療有所不同,慢性蕁麻疹的第1、第2治療方式以不同劑量的抗組織胺為主,但有超過半數患者在治療2到4週後,仍無法有效控制疾病。所幸,目前已有免疫調節劑可用於第3線治療,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癢感,成效約為前線治療的2倍之多,更有接近一半的患者可快速清零症狀。 

陳俊賓提醒,新型免疫調節劑對肝腎功能較無影響,安全性更高,清除病灶的效果也更好。提醒民眾若突然且反覆出現上述「紅、腫、癢」3大症狀超過6週以上,就要注意可能是罹患慢性蕁麻疹,務必要到大型醫療院所皮膚科或免疫科門診,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