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以宜蘭地方文產為基石 游姓父子打造文創空間

客家電視台/邱月華 羅應展 宜蘭 2024.09.17 12:46
文創產業這些年,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各個地方竄起,但文創要能永續,就必須建構在地方文化和傳統上,才能做得長久且獨具特色,在宜蘭有一對父子,就以宜蘭的地方文化產業為基石,打造出一處充滿懷舊氣氛的文創空間。 「我們今天來到冬山鄉的補城地,這個就是我出生的地方,游姓客家庄。」 在宜蘭國道5號羅東交流道附近,有一處被刺竹林圍繞著的三合院,看起來不起眼,但有特別的故事。 宜蘭冬山木工創作者 游武堂:「這邊是、原來就是我們姓游的,我們姓游的一個,早期是從大陸福建漳州詔安那邊,移民到那個桃園中正機場那邊,就在桃園那邊,那我們早期還有聽說那個,我們叔公他們還有領到,桃園中正機場的一個補助款,所以從大陸來到臺灣,是定居在桃園那邊,桃園那邊又轉折,被徵收了又轉折回歸到這個補城地,所以這邊就變成我們的落腳處。」 「這個是我們的前庭,我們有奉祀一個家廟,就古公三王,現在大部分都搬出去了,以前這邊有20多戶人家。」 從小在「補城」的游武堂,對老家有很深的情感和懷念,當年兒子想要回宜蘭開餐廳,他相當支持。 宜蘭冬山木工創作者 游武堂:「這邊留存了滿滿的故鄉味在這邊,我在縣政府又退休了,我又會搞東搞西的,我做一大堆的事情,所以我就挺他、我就支持他說,好,我們就回來故鄉,結果他就選擇說,可以,爸爸說要去做一個文創的餐廳。」 宜蘭冬山返鄉青年 游承燁:「我把那個業務辭掉之後回來這邊,我跟他提案說我想要做餐廳,那也是跟他借錢回來開始的,我一開始以為他會否定我,然後不會支持我這個決定。」 「我這個天才的老爸,他為了讓他的100片,都可以出現在這裡,他把它設計成,可以前後,就每次都可以更換,對,活動式的,這是3、40年前,太平山那邊砍下來的,然後在林場那邊加工,雕刻好之後大部分都外銷到日本。」 承燁的餐廳除了有爸爸的木工裝潢,還有爸爸收藏的雕刻、老農具、舊器物,年輕人來到這裡,覺得在懷舊氣氛中用餐很享受,老一輩則來這裡「吃回憶」。 宜蘭冬山木工創作者 游武堂:「很多老人家來到我這邊就很輕鬆,常常聽到很多年輕人講說,我阿公阿媽,在家裡不是吵架就是不講話,今天來到你這邊吃飯,他們話很多。」 餐廳客人 游小姐:「這種比較就是有一點鄉村,但是又是一些工藝的風格在裡頭,的確滿特別,我第一次來的時候一直在就是拍照,一直在拍就是自己上傳IG。」 游承燁返鄉在老家開餐廳,與其說是圓了他創業的夢想,不如說,是他和父親共同以在地文化傳統為底氣,打造出一處有懷舊氣氛的文創空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