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大巨蛋經濟】營運剩37年!遠雄「養蛋」除靠演唱會球賽 還要夜貓子

上報/何醒邦 2024.09.17 18:30

台北大巨蛋在去年通過所有檢測,取得使用執照,終於在今年6月正式開幕,邁入營運階段。大巨蛋從無到有,一路走來長達32年,遠雄已砸下逾400億元投資興建,如今僅剩約37年經營權,外界也好奇,遠雄付出的成本要如何收回?及要如何養這顆蛋?

 

9月15日大巨蛋龍象大戰,藝人溫嵐在球賽後開唱。(何醒邦攝)

 

 

營收出自場館租金收益 演唱會、夜生活刺激經濟

 

法人預估,大巨蛋正式營運,雖短期無法立即獲利,但長期也將帶來穩定現金流量。業界專家則說,大巨蛋園區的營收都來自於場館租金與收益,因為所處地點是蛋黃中的蛋黃,將來等演唱會經濟及夜生活經濟成形後,營收應可逐漸好轉。

 

業界專家指出,大巨蛋園區位處蛋黃中的蛋黃,若演唱會及夜生活經濟成形,營收應可望好轉。(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大巨蛋球場的營運模式有兩種,自己做或給別人。自己做就是遠雄當房東,辦球賽與演唱會等,大家向遠雄租場地;別人做,就是有職棒球隊認養球場,甚至買下遠雄巨蛋公司股權經營。

 

 

 

 

 

大巨蛋興建達18年經7任市長  遠雄有意轉讓股權 

 

大巨蛋興建計畫始自1991年,2006年北市府與遠雄集團簽下BOT合約,經過漫長的等待,大巨蛋終於取得使用執照,台北市長蔣萬安去年10月還特地開箱大巨蛋,並在11月舉辦對外開放的萬人測試賽,12月則辦亞洲棒球錦標賽。今年起,不少職棒賽事,也多在大巨蛋舉辦。

 

台北市長蔣萬安去年10月還特地開箱大巨蛋,還邀王貞治開球。(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去年11月,大巨蛋舉辦對外開放的萬人測試賽。(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但負責興建與營運的遠雄集團,先前因與柯文哲市長任內的北市府纏訟多年,傳出已不想插手營運,積極尋求新團隊接手,欲轉讓巨蛋公司股權;且若以IRR(內部報酬率)來看,也不見得划算,營運初期會頗為辛苦

 

遠雄大巨蛋開發案審議委員會,右起為主委黃景茂、許宗熙、副主委羅世譽、委員江世雄。(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時任北市長柯文哲,在2020年7月初,出席大巨蛋公安基準與性能審查相關報告記者會。(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商場百貨2027年陸續營運 遠雄:初期經營較辛苦

 

但先前不諱言對大巨蛋很感興趣的中信金大股東辜仲諒,及看好棒球經濟的味全前董事長、頂新集團三董魏應充,迄今都還未向遠雄接洽。

 

遠雄集團發言人楊舜欽表示,按照合約精神,現在大巨蛋園區就是由遠雄巨蛋公司經營,但只要在合約規範內,未來也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意即,依照契約,大巨蛋營運後,遠雄若想轉讓經營權,只要送市政府審查即可。

 

不過楊舜欽也坦言,先前因為反覆停工,BOT的營運年限減少許多,雖目前所有使用執照已全數取得,但商場丶辦公丶百貨丶飯店丶影城要到2027年才會陸續開幕營運,營運初期確實比較辛苦。

 

大巨蛋興建計畫始自1991年,2006年北市府與遠雄集團簽BOT合約,去年終取得使用執照。(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大巨蛋區位太好」 商仲業者:根本沒競爭對手

 

「當初就是怕養不活蛋,所以遠雄才多了辦公室、旅館、百貨商場這些附屬設施來幫忙填補,因這三種產品在這個據點,太容易賺了。」商仲業者高力國際董事黃舒衛說,人潮等於錢潮,大巨蛋的區位實在太好了,可說根本就沒有競爭對手,根本不用替遠雄擔心。

 

黃舒衛說,大巨蛋年底就會開始舉辦各類演唱會,許多知名的歌星藝人都以「攻蛋」為目標,遠雄除了賺演場會場地的租金,連帶飯店房價水漲船高,也替商場帶來人潮,辦公室也不愁沒人租。

 

商仲業者指出,大巨蛋年底各類演唱會開辦,除賺演場會場地租金,附近飯店房價水漲船高,商場也有人潮。(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黃舒衛指出,大巨蛋具有完整的商業生態系,園區內除了體育場館,還有辦公室、旅館、百貨、會展、影城、餐飲等,可說是濃縮版的信義計畫區;後方則無縫銜接松菸文創園區,除擴大原有的辦公室、餐旅,還多了歷史建物、文創產業、公園綠地等,就是具備「吃喝玩樂型態」的聚落。

 

 

 

演唱會+夜生活帶來商機 24小時大巨蛋全滿足

 

「全集中在一起,還不用過馬路。」黃舒衛說, 松菸誠品接棒誠品24小時書店,加上大巨蛋未來晚間也有體育賽事或演唱會,都將豐富夜生活,並帶來商機,「從早到晚24小時都有人,早上有晨運的,晚上有看球賽的,深夜還有文青看書、夜貓子看電影,這些條件得天獨厚,都可在大巨蛋一站滿足。」

 

「況且30多年後的事情誰知道?」黃說,大巨蛋到期之後誰敢接?市府收回有能力接?還是調整一下租金,繼續由遠雄優先續約,都說不定。(責任編輯:許雅慧)

熱門關鍵字:

要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