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葡萄桑颱風

〈全球沸騰陷危機〉地球越來越熱,全球遭受自然災害越發頻繁與慘烈

銳傳媒/張 泉湧 2024.09.17 03:14

 

壹、全球氣溫和海洋表面溫度的氣候記錄屢被打破,熱出人命的威脅日益嚴重

據醫學雜誌《刺胳針》2021年7月報導,2018年65歲以上死於極端高溫的人約達30萬人,主要發生在印度和中國,相比2000年增加了54%。高溫與風暴和洪水不同,無法從照片裡比較災前與災後的差異,可以說是無聲無色的殺手,通常只有在回顧過去某年,將該年多出來的死亡人數和住院人數統計出來後,才能明顯統計出受害數。例如,2003年歐洲死於熱浪的人數高達7萬人,但直到2008年統計完數字後,才看得出來。據2023年7月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估計,每年約有超過600名美國人死於與高溫相關的原因,而且高溫還會加劇心臟病等疾病,因此並非所有死亡人數,都直接計算在熱浪頭上。

2024年3月氣溫和海洋表面溫度的氣候記錄繼續被打破,連續第10個月打破記錄,全球平均氣溫創有記錄以來最高,過去12個月比工業化前高出1.58°C。日本靜岡市2024年7月8日氣溫飆到40℃高溫,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7月1~7日,日本全國有超過9,100人中暑送醫,其中有19人因此死亡,東京都數據顯示,2024年7月逾120宗疑似中暑死亡案件,2024年8月5日日本多個地區繼續測得達「猛暑日」水平的超過35℃高溫。

據美國NOAA數據顯示,2024年4月60°N~60°S無冰區域,海洋溫度創歷史新高,全球海面溫度達21.14℃。海洋熱含量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使大氣中熱量無法散發到太空,並轉由海洋吸收。當海水熱量與水分被傳導到大氣中,就會提供給熱帶氣旋大量能量,各種熱帶風暴因而變多又變強。2024年7月3日席捲加勒比海和美國中南部的颶風貝羅(Beryl),造成逾50人死亡。以往颶風都在8月中才出現,貝羅成為大西洋史上最早生成的5級颶風,氣象科學家咸認與海溫異常、海洋熱含量高於平均值有關。由於海溫上升,太平洋颱風生成緯度愈來愈高,且壽命增長並向北擴展,導致侵襲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的頻率增加,而侵襲台灣的颱風數量可能減少,但強度可能增強,對臺灣造成更嚴峻的致災風險。2024年4月21日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和聯合國機構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聯合報告指出,歐洲2023年「極端熱壓力」(extreme heat stress)天數翻新記錄,凸顯歐洲各地夏季「熱出人命」的威脅日益攀升,過去20年來,與熱浪相關的死亡人數飆升30%。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報告稱,2024年6~8月共3個月,全球夏季均溫達16.8℃,比2023年又高出0.03℃,是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季。2024年8月2日美國阿拉斯加州氣候學者畢特施內德(Brian Brettschneider)表示,死亡谷2024年7月平均高溫為49.9℃,24小時平均氣溫為42.5℃,已超越2018年創下的最熱記錄。我國衛福部統計,2024年夏季6~8月熱傷害就診人次都較2023年增加,其中6月的熱傷害就診人次,從2023年的517人增加到2024年的748人;7月則是從887人增加至1,203人。

[caption id="attachment_80188" align="alignnone" width="603"] 圖為1940~2023年7月,每月全球平均地表氣溫,2023年7月全球平均氣溫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月份,打破2019年7月的最高溫月記錄,且高出0.33°C。(圖/C3S/ECMWF)[/caption]

據刺胳針倒數研究顯示,全球高溫每年奪走近50萬條人命,如果全球氣溫於本世紀末上升2℃,到2050年時,每年與高溫有關的死亡人數預計即將攀升370%,是目前的4.7倍。 

[caption id="attachment_80189" align="alignnone" width="1920"] 圖為氣候變遷引發的自然災害,導致人命傷亡。 (維基)[/caption]

貳、近年熱浪頻襲美國,氣溫不斷攀升,造成嚴重致災事件頻發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年報顯示,2021年美國慘遭20起價值約數十億美元的自然災害,損失總計約1,450美元,造成至少688人死亡。NOAA表示,2021年20起災損10億美元起跳的事件,是排行第2多天氣事件的一年,僅次於2020年的22起,是有記錄以來最具災難性的年份之一,也是成本第3高的極端氣候年,因天氣格外炎熱,境內有44~56%地區受到乾旱影響。2021年天氣災害還包括太平洋西北部打破記錄的熱浪,波特蘭的氣溫直逼46.7℃;一場科羅拉多州的致命野火,強烈火勢燒蔓延近2,400公頃的面積;超強對流風暴引發颶風Derecho及龍捲風肆虐。

2023年7月23日怡安集團表示,2023年前6月至少25起超過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事件,多數都與氣候有關,其中美國持續不斷的暴風雨,是造成保險損失的最大主因。根據怡安統計,全球保險損失達530億美元(約新臺幣1.6兆元),成為2011年以來最高記錄。2023年9月12日NOAA稱,美國2023年遭遇的自然災害創歷史新高,截至2023年8月,美國已遭遇23起損失金額數十億美元的氣候災難,其中包括佛羅里達州的颶風伊達利亞(Hurricane Idalia)、夏威夷茂宜島(Maui)野火,以及美國中部地區在兩天內引發145起龍捲風。依據NOAA統計,包括18起惡劣天氣、兩起洪水、一場熱帶氣旋、一場野火和一場冬季風暴,共造成逾250多人死傷,災損超過576億美元,截至8月2023年的重大天災,已超越2020年全年發生22起重大天災事件記錄。2023年8月10日,美國夏威夷州州長喬希格林表示,毛伊島山火造成的毀滅性破壞將需要多年時間和數十億美元才能修復和重建。

[caption id="attachment_80190" align="alignnone" width="900"] 2023年8月9日,美國夏威夷州野火,為夏威夷州歷史上最大的自然災害,幾乎摧毁毛伊島西側小鎮拉海納,許多植被和建築不復存在,地面形成一片漆黑。(圖/翻拍電視畫面)[/caption]

2024年熱浪再次襲擊美國西南部,2024年7月全美最大規模的野火,是奧勒岡州東部,7月17日因為打雷引發的「杜基野火」,截至7月28日已燒毀將近40萬英畝,相當於台北市、桃園市和基隆市,全部加在一起的面積。而南加州氣溫仍不斷攀升,2024年9月6日達到高峰,另造成多起野火,當中最慘的就屬洛杉磯一處國家公園爆發的「萊恩大火(Line Fire)」,至9月9日僅3天就已燒掉面積相當於300座台北小巨蛋,至9月13日時煙塵更幾乎遮蔽大半個南加州,其中最嚴重的是洛杉磯北部的「橋梁野火(Bridge Fire)」,燒毀超過5萬英畝,約台北大安森林公園8座面積,連滑雪勝地也難逃火劫。加州現在才剛進入野火季,但燒毀面積已是2023年全年的近3倍。

[caption id="attachment_80191" align="alignnone" width="776"] 美國加州國家森林爆發的「萊恩大火(Line Fire)」,燒掉面積相當於300座小巨蛋,煙塵幾乎遮蔽大半個南加州,2024年9月13日洛杉磯北部的「橋梁野火(Bridge Fire)」,災情慘重。(圖/翻拍電視畫面)[/caption]

参、氣候宜人的歐洲,近年也不斷受熱浪侵襲,慘遭炎熱的氣候災難

近年歐洲夏天不斷受到熱浪侵襲,2021年8月,義大利西西里島更出現48.8℃的歐洲史上最高溫,野火燒遍各國山林、消防直升機不斷橫越天空的景象年年上演,歐盟也想方設法動員協助各國度過炎熱災難,氣候變遷已是無法忽視、無法否認的全球危機。德國環境部長萊姆克(Steffi Lemke)表示,自2018年以來,氣候危機引發的自然災難,至少造成德國800億歐元(約6,702億港元)的經濟損失。

極端熱浪自2022年6月以來再次席捲歐陸,當中葡萄牙在2022年7月14日創下47℃的7月歷史高溫,境內有1/3以上地區因熾熱及乾燥,面臨極大火災風險;而在伊比利半島到巴爾幹半島的其他南歐地區,氣溫也動輒超過40℃,一向氣溫舒適宜人的歐洲遭到高溫襲擊,並引發火災、乾旱等災害,包括英國、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義大利等地都慘遭炎熱氣候,截至2022年7月17日的統計,葡萄牙及西班牙在過去7天,即逾千人死於熱浪襲擊,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更面臨野火熱烤,有上萬人被迫撤離家園。根據《BBC》報導,西班牙和葡萄牙截至2022年7月19日已超過1,000人死於高溫,整個南歐的消防員都在和吞沒森林田野和房屋的大火爭鬥,還有無數人被迫撤離家園。法國波爾多以西的避暑勝地吉倫特省(Gironde),就有將近3萬1,000人尋求緊急避難,當地1萬4,000公頃的松樹林已成焦土,而焦黑的碎片又隨著熱風,將燃燒的餘燼擴散,使火勢進一步蔓延,法國有15個省進入極端高溫的最高警戒狀態,氣象學家更以「末日灼熱」(heat apocalypse)來形容;而在西班牙,許多城市氣溫高達45℃,紛紛創下歷史記錄,無所不在的野火和中暑更成為奪命殺手,卡洛斯三世公共衛生研究所指出,2022年7月10~16日當週有多達510人死於高溫,其中僅16日就有150人死亡。針對極端高溫造成的災情,西班牙總理桑傑士(Pedro Sánchez)明確指出:「氣候變遷會殺人,正如我們所見,它奪去人命,也毀滅我們的生態系統、我們的生物多樣性、還毀了我們的社會所珍視的事物,我們的房子、我們的事業、我們餵養的牲畜。」「氣候變遷會殺人,末日般的熾熱焰火正燒灼著歐洲...」

據《路透》報導,2022年8月10日的野火發生在法國西南部的吉倫特省(Gironde),被認為是7月該地野火的後續,起因為泥炭土中悶燒的火苗復燃。當局表示大火燒毀大約 6,200 公頃的土地,且延燒至鄰近的蘭德斯省(Landes)。2023年8月14日傍晚,由於當時風速為時速50~80公里之間,一場火勢極其猛烈野火,席捲法國南部約500公頃的面積,政府協助撤離超過2,000人,大量房屋付之一炬。發生在地中海的法國奧克西塔尼大區,東庇里牛斯省(Pyrenees-Orientales)的觀光勝地,蘇瑞德、聖安德烈(Saint-André)和阿爾熱莱松海(Argelès-sur-Mer)等城鎮受到影響,火災主要襲擊旅遊區域。2024年8月18日法國地方政府表示,地中海沿岸城鎮弗隆提儂(Frontignan)遭森林野火,從蒙貝列通往西班牙邊境的A9高速公路附近起火燃燒,火勢朝內陸的加爾迪奧勒山脈(Gardiole mountains)蔓延,迅速燒光附近一片300公頃土地上的松樹林。

2022年7月18日晨,從西班牙馬德里開往加利西亞的一列火車,車廂兩側的樹木冒出火焰和煙霧,導致該班列車短暫停駛。

肆、強颱摩羯橫掃東南亞,越南老街省發生滅村慘劇,逾155人罹難

颱風「摩羯」,2024年9月2日以輕度颱風登陸菲律賓北部,馬尼拉西部的黎剎省安蒂波洛市發生土石流,至少16人不幸喪生,另有21人失蹤,農業損失估約新台幣2億元。9月6日摩羯颱風再度增強,於16:20左右在中國海南文昌市登陸,不僅是2024年登陸中國的最強颱風,也是有史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秋颱,重創中國,海南災情特別嚴重,光是文昌市經濟損失估達新台幣1,477億元。

2024年9月7日「摩羯」在襲擊海南後,繼續以超強颱風等級,撲向廣東徐聞縣,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7級(58公尺/秒),9月7日下午至晚間在廣西防城港到越南北部一帶沿海「三次登陸」,強度迅速減弱。

颱風摩羯繼在中國和菲律賓造成嚴重災害後,於9月7日在越南東北部沿海登陸。據越南災害管理機構災情報告,截至9月10日早上6點,颱風摩羯引發的山體滑坡和洪水已在北部造成至少65人死亡、39人失蹤,另有752人受傷。據越南電視台(VTV)報導,洪水淹沒了河內郊區的村莊,越南當局表示,颱風引發的洪災在該省造成的損失已達3,000億盾(約1,210萬美元)。至9月11日已造成155人罹難,141人失蹤,靠近中國老街省(Lao Cai)一座村莊更發生滅村慘劇,據越南電視台(VTV)指出,老街省境內的郎努村(Lang Nu)不幸遭山洪淹沒,35戶家庭被泥漿與土石流摧毀,僅剩約12人生還。報導指出,魔羯登陸越南時,風速達每小時149公里的狂風,是越南近幾十年以來所面臨的最強大颱風。

摩羯颱風重創越南後,9月12日在泰國和緬甸帶來猛烈降雨,引發致命土石流災情,泰國北部出現80年來最慘重洪災,積水深達一層樓;而在緬甸南部,同樣出現暴雨和水患,截至9月12日摩羯橫掃東南亞,已奪走超過250條人命,降雨總量超過400毫米,已知洪災致使33人死亡,23萬5,000人逃離家園。2024年9月15日緬甸國家電視台報導,摩羯颱風造成的洪水及土石流災情,導致緬甸至少74人喪生、89人失蹤,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乃罕見求助國際社會。

[caption id="attachment_80192" align="alignnone" width="751"] 強烈颱風魔羯2024年9月7日登陸越南,靠近中國的老街省一座村莊發生滅村慘劇,全村僅約12人幸運生還。(圖/翻拍電視畫面)[/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80193" align="alignnone" width="811"] 颱風「八木(摩羯)」繼在中國和菲律賓造成嚴重災害後,於2024年9月7日在越南東北部沿海登陸,橫掃東南亞,帶來猛烈降雨,淹沒越南北部、寮國、泰國和緬甸大片地區,奪走逾250條人命。(圖/維基百科)[/caption]

結論

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估計,每年約有超過600名美國人死於與高溫相關的原因,而且高溫還會加劇心臟病等疾病,加州非營利組織ReLeaf與全州各地的團體合作,研究指出,在缺乏樹木的地區種植更多樹木,可能是拯救生命的關鍵。樹木不僅是裝飾,更是保持涼爽的關鍵。對於住在有樹蔭社區的居民而言,因熱導致的疾病和死亡風險較低。樹蔭可使地表溫度降低約11~19°F,不僅阻擋陽光直射,還能通過蒸發降溫,增加空氣中的濕度。

由於全球沸騰,乾燥炎熱的天氣,野火風險隨之增加,缺水問題更早已是全球問題,2016年全球有9.33億的城市人口面臨缺水問題,約為總人口的12%;依據過往趨勢推測,至2050年,全球將有16.93~23.73億的城市人口面臨缺水問題,相當於2050年總人口的 17~24%。除了強化海綿城市基礎設施,還需種植更多樹木並增加土壤,避免蓋不透水路面,政府應開始思考城市空間設計如何影響天氣和氣候,並將這些知識整合至長期規劃。

作者張泉湧/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歷任民航局組長及多所大學兼任副教授,著有網路《全球沸騰張泉湧專欄》及《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與《圖解大氣科學》第三版等書

熱門關鍵字:

ESG 主編精選 專欄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