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相當常見,不過要留意「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這會讓人好了又癢、癢了又癢,像個無止盡的迴圈沒完沒了,讓患者找無方法、身心飽受痛苦。醫師提醒,若發現症狀異常盡早就醫檢查,謹記「3要1不」助穩定控制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皮膚反覆紅腫癢好擾人?
認識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三大症狀: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皮膚免疫科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醫師表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屬於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好發在20-40歲之間,女性發病比例約為男性的兩倍。發病期間患者的免疫細胞異常,會引起血管擴張、組織腫脹,造成風疹塊、血管性水腫,引起「紅、腫、癢」三大症狀。這些症狀通常在一、兩天便會消失,但很快又會出現在其他部位。
注意:這和過敏原無直接關聯。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雖與外在過敏原無直接關聯,過敏原、壓力大、焦慮等可能使得誘發或加重,但由於民眾對於症狀很容易視為對外界接觸的過敏反應,也可能試圖使用非正規方式進行改善,因此常會在發病後五個月才進入正規治療,等進入正規治療時,疾病的衝擊已對生活持續好一段時間。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重擊人生!
不只身心,連「性」也受影響。
身心影響的惡性循環:
陳俊賓主任說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衝擊,不單單只有皮膚癢、外觀受到影響而已。舉例而言,面對工作、面試等生活壓力上升,誘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除了皮膚癢影響表現,病灶明顯也會衝擊患者的自信心,例如臉部紅疹、嘴唇腫脹等,這也再影響到心理壓力,形成惡性循環。據研究,約每五位患者就有兩位工作表現不彰,約有兩成的患者會因病而遲到、缺勤,約有近四成的患者每周請假會超過一天。
睡眠、親密關係也遭波及:
另也可能影響睡眠、親密關係,逾半數患者癢會到睡不好,焦慮與憂鬱的風險更是近常人的兩倍。親密關係方面則約每三位女性患者中就有兩位具有性功能障礙,高達近七成。整體而言,逾半數患者處於高度精神壓力,精神壓力僅略低於癌症。
治療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現已有生物製劑助清零!
治療失敗常見主因:
誤認是單純過敏而延誤治療,往往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失敗、無法有效控制的主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需要仰賴長期穩定的疾病控制,若只有在發病時用藥,或是緊急使用類固醇壓制症狀,不僅可能使得療程延長,類固醇停用後還得面對更劇烈的疾病反撲。
第一線、第二線治療:
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怡行教授表示,依據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的治療指引說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在臨床上一線與二線的主力治療,會視情況以不同劑量的抗組織胺為主。不過據統計,超過半數的患者無法有效控制。若2-4周之後仍持續,則會進入第三線治療。
第三線治療:生物製劑來幫忙!
第三線治療現已有生物製劑可使用,多數患者可擺脫擾人的皮膚搔癢,有機會解決紅腫癢三大症狀,約每五位患者就有三位以上可擺脫症狀,更有近半數患者症狀快速清除,多元藥物支持下治療目標已訂為「病灶清零」。
她長期受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所苦,
生物製劑問世後終於擺脫陰霾!
陳俊賓主任分享案例,一名40多歲的女性護理師,長期受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所擾。僅管身為護理師,在沒有生物製劑的年代,就算穩定服用抗組織胺也難以緩解。這不僅讓她皮膚搔癢難耐,也讓她睡不好、難以全心投入工作。長期尋方設法下也找不到能妥善控制疾病症狀的方法,無奈只能向疾病低頭。所幸生物製劑問世中於迎來曙光,在穩定治療下終於擺脫癢感,焦慮也隨之漸漸退散,目前穩定使用生物製劑控制至今。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清零!
牢記「3要1不」口訣。
陳怡行教授提醒患者,面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謹記「3要1不」口訣,也就是「要就醫、要持續、要回饋、不依賴類固醇」。
在莫名發生紅、腫、癢3大症狀超過六周時,就建議要到大型醫院就醫檢查使否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其他病因,並且治療。也要持續使用藥物,只有透過穩定治療才有辦法妥善控制疾病、清除病灶。而若有治療的期待,或是治療期間感到不適,也要回饋給主治醫師,以利打造個人化療程、盡速排除問題。並且也要知道,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需要穩定治療,而非發作期間仰賴類固醇抑制症狀,以免造成更嚴重的疾病反撲。如此一來更有助病灶清零,奪回人生主導權,返回自在人生!
《延伸閱讀》
.皮膚癢未必是皮膚疾病!醫指常見可能、止癢方法、該掛哪一科!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