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葡萄桑颱風

推廣國產材利用 竹製臺灣野豬首亮相

客家電視台/黃小琪 花蓮光復 2024.09.15 20:00
振興花蓮災後觀光,也向國人推廣國產材的利用,林保署花蓮分署在光復鄉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打造花蓮首座全國產竹木創作的臺灣野豬藝術品,而當地的馬太鞍濕地,近年也由民眾積極復振,「巴拉告」生態捕魚法,結合觀光對外展示,維持河川生態多樣性的重要。 光復鄉占地超過1200公頃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擁有20種臺灣原生種植物,這座外觀像野豬的涼亭地景,是藝術家用在地竹子和木材等,具有環保且可再生的天然資源,所進行創作,啟用後將成為森林療癒新基地。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 黃群策:「這次是用我們國產的柳杉,跟國產的竹子,來做那個藝術結合,來結合創作,(平森)園區它其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國土綠網的,一個生態廊道地方,所以我們是利用在這裡,所出現過的這種生物(來展現)。」 生態志工 許鳳應:「可以一代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外地來的遊客,他們來到這裡他們(覺得)環境很好,可以遊玩、可以休憩,它達到我們說的永續經營的目的。」 不只林業、河川也要永續,光復在地馬太鞍濕地,近年由阿美部落族人推展的,傳統巴拉告生態捕魚法,則利用樹枝、竹葉等環境廢材,創造溪流中的魚蝦臨時棲地,抓大放小、維持生態循環利用。 光復鄉阿美族人 笑笑哥:「這個也是一個生態,也是要把小魚還是要讓牠長大,維持那個溪流的那個運作,還有牠們生長的環境,以後讓牠們長大之後,當然大一點我們就可以食用。」 參與民眾 劉先生:「就滿特別的體驗,然後覺得自己好像真的是在,跟大自然有一體的感覺,因為這個捕魚的方式其實對,從老師的教學中知道,是對於大自然環境是比較友善的。」 花蓮重新推廣巴拉告文化,發展濕地休閒,而因為天災交通受創,平森園區統計今年遊客人數,和去年同期相比,已下降超過7成,所以加強多樣生態文化活動,來建立遊客信心,進一步推廣環境教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