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竹市鐵道藝術村《叛逆空間實踐》展覽 台灣和印度藝術家共同探索城市空間新視角

亞太新聞網/ 2024.09.13 12:15

▲展場一隅。(圖/記者張建奎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張建奎/新竹報導】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即日起至9月22日推出《叛逆空間實踐》展覽,由智邦藝術基金會總監李育萱和藝術家Richard Müller共同策劃,邀請徐莘、Parvathi Nayar、Poorvaja Rathi X mamaran以及林言齡和王志仁等藝術家們,探討台灣新竹和印度清奈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從四個不同的角度展現叛逆空間及其對城市形態和精神的貢獻。

文化局長王翔郁表示,鐵道藝術村駐村計畫今年度已邁入第21屆,此次策展人Richard Müller和徐莘曾是鐵道藝術村的駐村藝術家、藝術家林言齡和王志仁也是舊港島的駐點夥伴、策展人李育萱總監更是新竹在地深耕經營多年的資深藝術工作者,期待未來在鐵道藝術村這個藝術家實驗基地裡,有更多國內外新生藝術家在此生根
、萌芽,並各自茁壯長出不同的藝術樣貌,豐富這座城市的藝術樣態。

《叛逆空間實踐》展覽涵蓋電影、雕塑、聲音、表演和攝影,揭示城市進程中物理和隱喻性空隙,這反覆出現的主題,每位藝術家以各自的方式質疑這些城市縫隙,如何成為叛逆空間實踐生根的空間,也許從城市混凝土結構中的裂縫看到物質性的問題、也許是在行政權力的邊緣發現詩意、聲音、空間和文字在時間上的接連交替
,對於所有人來說,新竹市和清奈市彷彿成為正負空間的雕塑;正是這些城市空間內外的活力互動,藝術家們進行質疑、定位和體現。

鐵道藝術村營運單位智邦藝術基金會表示,展覽主題是探討新竹和清奈城市景觀中合法與非法、正當與不正當
、授權與未授權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由來自台灣和印度的藝術家們透過感官和詩意的方式,探索日常城市生活如何產生替代的認知、創造和視角。日常結構和系統—從城市牆壁到標誌,甚至是行政政策—成為了敘述自下而上的反抗語言想像,《叛逆空間實踐》是沒有線條或地點的城市地圖,描繪了那些往往隱形、明顯卻又隱藏的表達和實踐。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