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詮釋後現代社會的思想家】 (下)
四、 傅柯 Michel Foucault 1926〡1984
從小就是一個異質性的存在,思想活躍。他早期是馬克思主義者。和西歐很多進步的知識份子 一樣,在一九二零年代,看到蘇俄共產黨執政的真相後退出共產黨。因為他是一個同性戀者,又有多面性格,也參與許多公共事務,且因為師範學院的歷程,他思想的主要關注在於權力與知識的關係。他認為知識即權力。一般情況是知識取得真理的話語權,並以此建立權威。但一個真理系統建立的權力,可以通過討論、知識、歷史等被質疑。甚至通過強調身體,可以貶低思考;通過藝術創造等方式,可以對權力進行挑戰。受到『結構主義』的影響,對語言結構性歧異的多重面向,在知識的形成和傳播所具有的作用,當然深有了解。對語言在意識中的生成有敏銳的自覺的思想家,等於掌握了最關鍵的心靈認知能力。他對權力的分析,很有創見。
在一般的概念裡,國家和政治權力是一個無限龐大的結構。但是在關注知識與權力的關係的傅柯眼中,這種屬於『元理念』的國家和權力觀念是錯誤的。他認為只存在權力的『微觀政治學』。他看見的是權力在各種情況中是如何被操作的。國家和權力實際上是碎片化的。也很容易顛覆。在各種機構或單位,如軍隊、監獄、辦公室、醫院、學校、社區等等,都存在著權力的運作。但是沒有一種完全能夠掌控權力運作的眼睛盯著權力的運用者。這種情形連一般社團、公司,家庭都一樣存在權力的『微觀政治學』。反抗權力往往是反抗某一個局部的不公開始。早期共產黨、女權主義、同性戀等都有種種抗爭。在後現代社會中,這種多元、碎片化的各種各樣的主張,更是屢見不鮮。這當然也是個人主義盛行和政治自由化的結果。
但是根據鮑德里亞的觀點,在擬像與擬真的後現代社會,權力可以藉著電視新聞所播出的總統談話就施加在人民身上。這種權力的擬真,有時不能說是實際運用權力。這是介乎真實與虛擬的權力。按照他的理論,這種權力的擬真,有時是真實權力的死亡。政客們對這樣的後現代社會政治學,應該會感到茫然無措,或開始敬畏這樣的後現代社會吧。對台灣民眾黨的柯文哲來說,他利用了後現代社會的特性在政壇興風作浪。他應該是最了解進而掌控這種權力的政治藝人。他得意忘形之餘,少讀了鮑德里亞對權力之死的理論。現在他深陷權力微觀政治學的各種小草的反噬,終於嘗到了權力之死的苦頭了。
五、德里達Jacques Derrida 1930—2004
不管是以基督教為中心思想的西方,或以回教或佛教為中心思想的東方,都有強烈的中心思想本位。中心存在的弊端,就是會試圖排除異端。中心和二元對立,是僵固的思想模式。
德里達一九六六年在美國John Hopkins 大學演講〈人文科學話語中的結構、符號與遊戲〉,導致對許多以前的哲學家的再評估。其主要方法是閱讀權威文本的顛覆性模式。揭露一切中心的不確定性和謬誤,這種去中心化的閱讀方式,被稱為解構。注重語詞如何言說,而不是語詞說甚麼。這等於是對權威文本的重新檢視。西方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的形上學,都以邏輯中心主義及二元對立的模式來論證人的理性、自由、道德、及主體性。這都受到邏輯中心主義和某種僵固的語言所規範,產生對人的限制和宰制。一個活生生的充滿血肉感情和真正自由的人,就不見了。
這樣的閱讀方式,對權威的『元敘述』和『宏大敘述』當然具有顛覆性。也讓多元和碎片化的後現代社會的人們,得到更大的自由和生命的可能性。心思細膩複雜的後現代人,這種『異化』是一種心靈的進化吧。
六、德勒茲 Gilles Louis Rene Deleuze 1925—1995
加塔利 Pierre-Felix Guattari 1930—1992
對後現代主義關於知識的形成有獨特見解的還有德勒茲和加塔利合著的《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第二卷 《千高原》1980。
大多數學術都被某種知識結構所支配。生物學、植物學、語言學、解剖學等都是樹形結構。所有的枝葉都從樹幹分枝出去。每一枝都來自一個始源的同一性或整體性。而柏拉圖那種垂直的樹狀的條理和系統思維,源自『理式』或『本質』這樣穩固的樹幹。但是德勒茲和加塔利不認同的知識的垂直性樹形結構。這種樹形的知識系統,是等級制度式的,而且把限制性和控制性強加在其分支系統上。他們認為人與社會周邊的人際關係,總是在運行流動。而且採取飛行式的路線。知識的形成,也有塊莖式的,就如番薯會從塊莖不同的地方,長出各自發展的爬藤一樣。
德勒茲的名言也是他的實踐。他說:『哲學不沉思、不反思、不溝通,而是創造概念』。概念的創造,就是他的哲學。這就像塊莖水平式長出爬藤一樣。
現代的電腦互聯網,也是塊莖式和水平式的網狀發展。不是樹幹狀的。後現代社會,知識的取得,網路搜尋提供人們多元甚至正反並陳的資訊。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紐約客》雜誌在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八日刊登一個《虛擬主教》的故事。雅克吉洛主教(雖是虛擬的人物,卻有名有姓像是真實人物)因其異端思想,被梵諦岡教皇放逐到阿爾及利亞。他困守在沙漠中一個所有功利目的都絕緣的遠古教區(這當然也是虛擬的)。他上網傳教,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虛擬主教。這個可以從世界任何地點進入的虛擬教區,也有模仿著上帝存在的感覺。這是一種水平式、根莖式的上帝。雖然這是虛擬的故事,但在後現代網路世界卻很真實。
要成為像德勒茲所說的創造概念的哲學家,必須是個偉大的發明家。我們或許很難定義『偉大』。但是如果你不想隸屬於某個傳統的系統而創造,你就必須自己創造一個全新的概念,不管偉不偉大。就像安迪沃荷或許多藝術家在做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