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中醫看三高!善用中醫與針灸治療,早期控制及時改善

Heho健康網/黃慧玫 2024.09.12 04:00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是國人 10 大死亡危險因子,更是國人常見慢性疾病,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正是「氣血不通」所造成。不論是高血壓、高血脂或高血糖,都應在初期做好管控,透過中西醫治療有效控制疾病。

本身具有日本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學位,亦是中西整合醫學專科醫師的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指出,「血瘀之症」是指血液循環不好,而出現血管硬化等症狀,中醫重視「五臟六腑」氣血相通的連動性,換言之,三高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並非以症狀論斷,而是更縝密地了解病人體質、飲食習性,才能達到更有效的治療目標。

受內、外因影響高血壓會連動全身

西醫把頭痛、暈眩納入高血壓的症狀,中醫則認為高血壓是氣血循環不好導致,涵蓋範圍很廣,每一個臟腑(肝、心、脾、胃、腎)的功能有所損傷,甚至是情緒不好也會導致高血壓。

陳旺全表示,中醫對引起高血壓的原因,分為內、外 2 種,「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是內因,而「風、寒、暑、濕、寒」則是外因,不論內或外的因素,都足以影響血壓的波動,造成高血壓的症狀。

高血壓又分為原發性(本態性)高血壓、續發性高血壓 2 種。原發性(本態性)致病原因不明,發病時通常有暫時性頭暈、頸部緊繃等症狀,嚴重時會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腎衰竭等併發症,有立即的致命風險。這類高血壓無法根治,必須長期服藥控制。

續發性高血壓則是糖尿病、腎臟病、內分泌失調或神經系統疾病的併發症狀,只要疾病痊癒,血壓也會獲得改善。中醫常說的「氣滯血瘀」,就是腎氣虛、氣不足,人就累、頭暈、胸悶,這也是五臟六腑之間的關聯性。

內服藥物搭配針灸療法降低威脅

高血壓的中醫療法又分為「危及性高血壓」和「危險性高血壓」,兩者的治療有其分別。

陳旺全表示,「危及性高血壓」屬中醫的眩暈、頭痛、中風、厥症等範疇。病因雖多,但離不開風、火、痰、氣、血等因素。而「危險性高血壓」則相當於中醫的「戴陽証」,症狀是畏光、心悸、心煩、面紅耳赤、冷汗直流,血壓常可高達 200/120 毫米汞柱。

中醫治療高血壓,除了內服用藥,也常用針灸療法,針對不同的症狀,位置也不同,通常選用太沖、合谷或十宣放血。倘若病人頭痛劇烈,可加太陽、頭維、印堂點刺出血,除了緩解症狀,也能降低危及性命的威脅。

高血糖隱藏諸多器官病變危機

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島素阻抗和胰島素分泌不足,致病成因包括遺傳、肥胖、自體免疫、病毒感染、壓力、營養失調、懷孕、藥物影響等因素。

糖尿病引起的急性併發症,如果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置,會有極高的致命風險。像是第1型糖尿病患者有酮酸血症,臨床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虛弱、多尿、口渴、特別是呼吸過快,並且有丙酮味。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高滲透壓昏迷,臨床症狀包括意識逐漸變差,嚴重時還會導致昏迷。

有些服用降血壓藥物及打胰島素的患者,沒有妥善控制藥物劑量,或是飲食不當,也很容易發生低血糖,出現發抖、冒汗、飢餓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昏迷或死亡。

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更會造成身體其他器官的病變,包括眼睛、心血管、末梢和自主神經,腎臟等併發症。若未即時做適當處理,也會有極高的致命風險,或因長時間昏迷造成後遺症。

依上、中、下消不同症狀處方也不同

陳旺全指出,中醫稱糖尿病是「消渴症」,分為上消(喝多)、中消(吃多)、下消(尿多)。依據上、中、下等不同症狀,處方也各有不。同針灸療法,則又分為陰証糖尿病、陽証糖尿病兩者,穴位也各不相同。

上消

症狀: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大便如常、小便次數多、舌尖紅、苔薄黃、脈洪數。
方藥:黃連 10 克、花粉 30 克、生地 30 克、蓮藕汁 30 克(兌服))、地骨皮 10 克、玄參 20 克。水煎服,每日 1 劑,連服 30 劑。

中消

症狀:消穀善飢 (吃得多) 、形體反瘦、大便乾燥、舌苔黃燥、脈實有力。
方藥:生石膏 30 克、生地 30 克、麥冬 10 克、知母 10 克、玄參 20 克、黃芩 10 克、黃連 6 克、沙參 15 克、黃精 10 克(大便秘結加大黃 10 克)。水煎服,每日 1 劑,連服 30 劑。

下消

症狀:小便頻繁數量多,尿如脂膏,或尿甜,口乾舌紅,脈沉細數。
方藥:生地 20 克,山藥 30 克,枸杞子 15 克,黃芩 10 克,山茱萸 12 克,黃精 10 克。水煎服,每日 1 劑,連服 30 劑。

陰証糖尿病是採膈俞、脾俞、胰俞、少府、心俞、肺俞、內庭、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針灸。而陽証糖尿病則採氣海、中脘、足三里、地機、尺澤、三陰交、太蹊、腎俞、胰俞等穴位針灸。

改變飲食搭配中醫藥治療降血脂

陳旺全指出,中醫在治療高血脂症上,除了有水煎服用藥方,還會以病人的虛寒或燥熱體質而有不同處方,常見藥方包括:

方 1:三七 3 克、山楂 30 克、澤瀉 60 克(近年研究證明,澤瀉每日用量大於 60 克方有明顯降脂作用)、決明子 15 克、虎杖 30 克。水煎服用。

方 2:何首烏 30 克、丹參 30 克、赤芍 15 克、紅花 10 克、當歸 15 克、黃精 30 克、大棗 30 克、夜交藤 30 克。 (本方尤其適用於失眠、便秘的高脂血症患者)。

另外,也會搭配針灸療法來治療,穴位上包括足三里、豐隆、內關穴,都具有療效。

陳旺全也提醒,治療和調理階段,應儘量以黃豆食品作為蛋白質來源,同時降低食用蛋黃、含奶油類的西點;烹調上也以橄欖油及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為主;另外,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飲酒則以每日 30cc 為上限。

陳旺全表示,求醫治病固然重要,自身也應有養生觀念,聽從醫囑,養成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病人若能改變高油脂、高熱量、高糖分的飲食習慣,就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控制;一般來說,體重過重的高血脂症患者,只要能減輕 5 至 7% 的原來體重,就能有效地達到控制血脂的目標。

諮詢專家: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 陳旺全

文 / 吳秋瓊 編輯 / 賴以玲、黃慧玫 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急診介入改善幅度大!創傷性腦損傷後遺症大,中醫針灸、耳穴有效提升預後

「不榮」、「不通」就會痛! 術後止痛靠中醫幫一把,針灸消腫加速組織修復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