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謝國樑 6寶媽 磁暴

〈全球沸騰現危機〉地球越來越炎熱,對人類生命與全球經濟產生極大不利影響

銳傳媒/張 泉湧 2024.09.09 17:30

 

壹、全球沸騰加劇,導致全球各地嚴重極端氣候災難頻發

2020年10月12日聯合國減災風險辦公室報告顯示,2000~2019年全球共記錄7,348起自然災害、損失估計近3萬億美元,數量幾乎是1980~1999年之間的兩倍。 根據2023年10月13日香港研數所發表資料,近年全球極端天氣事件,2023年前9個月全球共發生279宗自然災害事件,死亡人數達6萬,損失金額總達938億美元。2024年8月6日慕尼黑再保險發布《2024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災害損失報告》顯示,與長期平均水平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經濟損失和保險賠付均呈現出顯著增加,特大洪水、極端風暴和兩次地震造成的總損失約1,200億美元。

2024年9月4日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稱,2024年全球夏季均溫達到16.8℃,比2023年高出0.03℃,是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季。美國加州在9月5日出現45℃的高溫記錄,截至9月3日地處沙漠的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已經連續100天出現37.8℃高溫,同樣在沙漠的內華達州截至2024年8月31日已逾181人熱死。根據數據顯示,極端高溫是美國與天氣相關死因排行第一名,平均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是龍捲風和颶風死亡人數總和的2倍。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索羅(Celeste Saulo)於2024年9月4日在新加坡參與「東協專門氣象中心」(ASEAN Specialised Meteorological Centre, ASMC)時表示:「氣溫很明顯在上升,超過我們期望的範圍,而這是因為我們採取的行動還不夠。」氣溫上升將引發全球高溫「紅燈」警報,茲舉數例證明如次:

1. 納米比亞:非洲南部的納米比亞,原本就屬半乾燥氣候,正遭遇百年來最嚴重乾旱,全國高達半數人口面臨糧食危機,約140萬人難以溫飽,政府2024年8月26日因此宣布,要獵殺大象、河馬及斑馬等共700多頭野生動物,把肉分給人民食用,目前已經獵殺超過150頭動物,獲得約5.6萬公斤肉品。不過納米比亞是非州第一個大力推行環境保護的國家,如今卻淪落至此令人唏噓。生物學家科溫說:「納米比亞必須殺害他們自己引以為豪的自然遺產,這非常令人震驚」。專家指出,非洲南部這次乾旱如此嚴重,聖嬰現象、氣候變遷難辭其咎,隨著全球氣候越來越極端,類似納米比亞的極端求生手段,恐怕會逐漸常態化。

2. 巴西:2024年9月熱浪襲巴西,200多個城市達撒哈拉沙漠濕度,9月是南半球冬天的最後1個月,近日來逾200個城市的空氣濕度小於或等於撒哈拉沙漠的空氣濕度。2024年9月4日巴西國家氣象研究所(Inmet)數據顯示,中西部馬托格羅索州(Mato Grosso)和南馬托格羅索州(Mato Grosso do Sul)的最高氣溫高達40℃,東南部聖保羅州和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的內陸地區,城市氣溫高達39℃,使得巴西近日成為全球最熱的國家之一。Inmet指出,高溫加劇巴西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乾旱,部分城市已經有100多天沒有降雨導致水分蒸發,乾旱情況已接近沙漠氣候。例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空氣濕度14%~20%不等,目前巴西至少有244個城市的指數低於或等於此水準,其中有10個城市降至7%,接近世界上最乾燥,濕度僅5%的智利阿塔卡瑪沙漠。

3. 希臘:經歷幾乎沒有下雪的冬季,又度過夏季熱浪來襲,希臘2024年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7月,且因已數月少雨而出現乾旱,希臘因屬乾燥地中海型氣候,特別容易受到全球沸騰影響,全球暖化又加劇夏季野火,2024年7月森林野火還燒到雅典郊外。8月14日森林大火在高溫乾燥天氣、以及強風助長之下迅速蔓延,大火燒到希臘首都雅典僅14公里外,隨著風勢減弱,火勢終於得以受控,惟野火已燒掉近約1/3的台北市。且因數月出現乾旱,導致向近半數人口供水的人造湖泊,莫爾諾斯湖(Lake Mornos)乾涸,因而存封水底已逾40多年的村莊遺跡顯露出來。

貳、全球沸騰導致熱帶風暴破壞力增強,凱米強襲我國及中國災損嚴重

臺灣受凱米颱風影響,至2024年8月8日17:00止,造成農業災情,經農糧署、畜牧司、漁業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彙整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查報資料,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計36億301萬元。凱米颱風(中國稱格美颱風)7月25日晚間在中國福建沿海登陸,導致當地逾62萬人受災。有媒體指此颱「體型龐大、雲系廣闊、實力超強的巨無霸」,是2024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風王」,2024年颱風「凱米」登陸中國以後,殘餘水氣和冷空氣結合,影響遼東半島和松遼流域,加上梅雨季滯留鋒面影響,就連對岸的北韓也遭颱風環流重創,鴨綠江水位氾濫導致5,000多名新義州居民孤立無援。從北韓官媒公開的相片可以看到,新義州當地某村莊幾乎每家每戶都淹水,且水勢漲到屋頂。報導指出,金正恩宣布將平安北道、慈江道、兩江道等鴨綠江流域地區指定為「特級災害非常地區」,新義州和義州共4,100餘棟住宅、約29.8平方公里農地等大面積基礎設施、公路和鐵路,被大水淹沒。據南韓情報機構掌握的資訊,遇難者恐多達1,000人左右。

2024年8月29日科學家組成的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表示,氣候變遷讓7月間肆虐台灣等地的颱風「凱米」風雨威力更強,研究凱米風災最嚴重的菲律賓北部、台灣和湖南省,結果發現,由於人為氣候變遷,凱米系統的風速增強7%,台灣降雨增加14%,湖南降雨增加9%。2024年凱米在菲律賓、台灣和中國共造成逾百人死亡。凱米7月侵襲菲律賓,引發洪水和土石流,造成至少40人死亡之後,登陸台灣和中國。在中國,凱米引發傾盆大雨,造成50人死亡,當局疏散30萬人。

参、珊珊颱風移動緩慢橫掃日本九州及四國,經濟損失約新台幣3,188億元

受到2024年第10號颱風珊珊颱風影響,日本九州、四國帶來強風暴雨9月1日中午轉弱成為熱帶低氣壓,歷經1周多的強烈攻勢,珊珊造成日本全國共7人死亡、1人失蹤、上百人受傷。颱風珊珊8月22日凌晨3時在馬里亞納群島生成,但隨著路徑逐漸向西偏移,勢力增強,最終靠近鹿兒島和奄美地區,並從九州登陸。颱風中心先後經過了鹿兒島縣、長崎縣、熊本縣、大分縣、愛媛縣、德島縣、高知縣等地,橫掃九州及四國後,重新進入太平洋,並再度逼近近畿及東海地區。

據《彭博》報導,颱風「珊珊」襲擊日本西部,大風、洪水所造成的相關損失約高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188億元)。美國聯合颱風預警中心稱,颱風「珊珊」最高風速為每小時80英里,為美國薩菲爾-辛普森五級風暴級別的1級風暴。珊珊8月29日約8時在九州鹿兒島縣薩摩川內市附近登陸,而外圍環流則導致中部地方、東日本、北日本出現暴雨,幾乎是全境受災;日本氣象學者因此稱這次颱風「有違常理」,並且警告,暖化現象加劇,可能拖慢颱風移動,未來的風災、雨災恐怕更難預測。據2024年9月1日日本總務省消防廳發布的消息稱,颱風「珊珊」在日本造成7人死亡、127人受傷、1人失蹤,超過1,800棟民宅受損。

[caption id="attachment_79246" align="alignnone" width="975"] 2024年第10號颱風珊珊,8月31日橫掃日本九州、四國地區,造成7死、127人受傷、1人失蹤,逾1,800棟民宅遭強風吹垮或洪水吞沒。(圖/翻拍電視畫面)[/caption]

肆、「摩羯」颱風二次登陸中國廣東,三次登陸越南北部,暫居2024年度風王

2024年第11號颱風「摩羯」,9月2日以「輕度颱風」登陸菲律賓北部,據菲國氣象局稱,「摩羯」9月2日由東北部奧羅拉省登陸,為菲律賓帶來強風暴雨。馬尼拉西部的黎剎省安蒂波洛市發生土石流,造成至少3人死亡;另外還有4位村民在暴漲的溪水中溺斃。部分山區村落更出現洪水與土石流,至少16人不幸喪生,另有21人失蹤。菲律賓農業部數據顯示,摩羯颱風在菲律賓造成嚴重破壞,農業損失約新台幣2億元。

9月6日摩羯颱風再度增強,近中心風速已達每秒58公尺,風速記錄超車凱米強颱,暫居2024年度的風王,於9月6日16:20左右,在中國海南文昌市登陸,不僅是2024年登陸中國的最強颱風,也是有史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秋颱。摩羯颱風重創中國,海南災情特別嚴重,光是文昌市經濟損失初步估達新台幣1,477億元。2024年9月7日「摩羯」在襲擊海南後,繼續以超強颱風等級,撲向廣東徐聞縣,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7級(58公尺/秒),中心最低氣壓925百帕。摩羯成為2015年以來首個登陸廣東的超強颱風;據中國央視新聞盤點1949~2023年大數據發現,75年來登陸中國的颱風次數達669次,其中登陸廣東的有202次,為颱風登陸最多的省份。9月7日下午至晚間在廣西防城港到越南北部一帶沿海「三次登陸」,強度迅速減弱。9月7日前往越南,影響包含河內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下龍灣(Ha Long Bay)在內的北部、中北部地區。

颱風「摩羯」橫掃菲律賓呂宋島、中國海南島後,挾強風豪雨再撲向越南,「摩羯」2024年9月7日在越南北部登陸,造成越南當地4人死亡。「摩羯」颱風在菲律賓造成16死,中國造成2死92傷。於7日上午在越南北部登陸,越南政府表示,已知4人死亡、78人受傷,另有至少12名漁民在海上失蹤。

[caption id="attachment_79247" align="alignnone" width="733"] 2024年9月2日開始颱風「魔羯」沿途掃過菲律賓、香港、澳門以及中國廣東與海南,9月7日在越南北部登陸。(圖/擷自youtube畫面)[/caption]

肆、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災害對農業和糧食安全的影響》

2023年10月13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報告稱,過去30年各類災害給農牧業生産帶來的損失約為3.8萬億美元,相當於每年平均損失1,230億美元,占全球農業年國內生産總值的5%。《災害對農業和糧食安全的影響》報告,首次對災害造成全球農業生産的影響進行評估。報告顯示,包括氣象水文災害、地質災害、武裝衝突等社會危害在內的全球災害事件頻率、強度和複雜性不斷增加,已從20世紀70年代的每年100起,增加到最近20年的每年約400起。由氣候變化引發的災害影響正持續惡化。而過去30年中,災害事件導致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造成的相對損失更大,高達農業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5%。2024年7月24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農發基金、兒基會、糧食署和世衛組織,在巴西里約熱内爐20國集團全球反飢餓與貧困聯盟工作組部長級會議期間發布《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况》報告指出,2023年約有7.33億人面臨飢餓,相當於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非洲每5人中就有1人面臨吃飯困難問題。

伍、全球沸騰與氣候變遷成為不可忽視的全球性挑戰

全球沸騰導致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事件,如颶風、乾旱及洪水等,不僅影響環境,還直接威脅經濟穩定,已在全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成為不容忽視的一項全球性挑戰。非洲和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因氣候變遷導致的自然災害,經濟受創尤其嚴重。氣候行動和綠色經濟已成為全球合作的新平台,國際社會正在尋求通過可持續發展策略來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同時也尋求透過技術創新推動經濟轉型。總之,全球經濟與氣候變遷是交織在一起的複雜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透過持續的政策調整與合作來尋找解決之道。

根據2024年7月美國環保署表示,發生熱浪比過去更頻繁、更高溫,經濟遭受更大風險。過去常在冬季聽到嚴寒和暴風雪對零售業和其他經濟活動造成損害,現在越來越多數據和研究顯示,夏天的熱浪也會對經濟造成極大損害,隨著全球沸騰越嚴重,影響也越大。2024年7月25日,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復原力中心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因熱浪平均每年經濟損失約1千億美元(約新台幣3.2兆元),若不能有效減少碳排或採取措施因應更炎熱氣候,到2030年時,平均每年損失約達2千億美元(約新台幣6.5兆元)。歐盟哥白尼計畫2024年4月23日指出,歐洲在2023年因極端氣候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34億歐元(約新台幣4,704億元);人類若不設法減少碳排放,到2060年時,因熱浪造成的損失,將可達25兆美元(約新台幣811兆元)。根據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 經理拉法基斯(Chris Lafakis) 最新修訂的預測,熱浪導致全球經濟活動損失約為1%,到2050年時全球GDP損失將達3.2%。

陸、全球對抗高溫,須綠化措施及制訂政策雙管齊下

哥倫比亞的城市麥德林(Medellín) 以1,630萬美元種植樹木和植物,打造綠色廊道,成功讓城市降溫2℃,也減少空氣污染。新加坡推出「自然之路」,在路上種植多種樹木和灌木,仿製雨林環境降溫。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研究指出都市中有綠蔭遮蔽處的平均溫度,比沒有遮蔭處低1.6 ℃,因此美國各大城市開始自己的綠化措施,德州奧斯丁 (Austin) 要求全市在2050年前有50%的樹冠覆蓋率。舊金山在2017年要求超過2,000平方英尺的新建築,屋頂要至少有15%的面積裝設太陽能板或種植植物。在印度德里,好幾座生物多樣性公園正讓城市中的小型熱帶雨林逐漸恢復,成為野豬、鹿,甚至是豹的家。

美國勞工部2024年7月公佈草案,希望保護數百萬工人免於遭受極端高溫帶來的重大健康風險,包括要求雇主制定傷害和疾病預防計畫,以控制工作場所的高溫帶來的危害。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和專門研究與工作有關疾病及傷害預防的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也為雇主提供應遵循的建議,包括制訂熱相關疾病的預防計畫、讓員工能輕易取得飲用水、允許在有遮蔭處定時休息、鼓勵員工穿抗高溫的衣服。倫敦大學學者王道平(Daoping Wang) 則指出,極端熱浪對全球供應鏈的負面影響有時難以察覺,許多研究對相關影響發出警告,更反應出全球合作面對極端炎熱氣候的迫切性。

結論

全球沸騰導致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不僅影響環境,也直接威脅人類生命與經濟穩定。極端天氣事件如颶風、乾旱及洪水已在全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未來展望中,氣候行動和綠色經濟可能成為全球合作的新平台,國際社會正在積極尋求可持續發展策略來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同時也尋求透過技術創新,推動經濟轉型。總之,全球經濟與氣候變遷是交互影響的複雜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透過持續的政策調整與合作來尋找解決之道。

非洲南部的納米比亞,近年遭遇百年來最嚴重乾旱,全國高達半數人口面臨糧食危機,因此政府宣布,要獵殺大象、河馬及斑馬等共700多頭野生動物,把肉分給民眾吃,納米比亞是非州第一個大力推行環境保護的國家,如今卻淪落至此令人唏噓。氣候變遷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全球性挑戰,它不僅影響環境,還直接威脅經濟穩定。未來展望中,氣候行動和綠色經濟已成為全球合作的新平台。種樹是減碳、改善地球沸騰與熱島效應最簡單的方法,許多國家和城市展現企圖心推動植樹抗暖的氣候行動。城市綠化無所不用其極的新加坡,目前綠覆率約30%,目標也提高到40%。義大利米蘭未來12年內要種300萬棵樹。反觀台灣,六都的綠覆率低得可憐,有5都甚至低於5%,而綠覆率最高的高雄市其實也低於法令規定的10%。

作者張泉湧/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歷任民航局組長及多所大學兼任副教授,著有網路《全球沸騰張泉湧專欄》及《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與《圖解大氣科學》第三版等書

 

 

熱門關鍵字:

ESG 主編精選 專欄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