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加劇,高都市化加上位於盆地的臺北市,每年屢創夏季最高溫紀錄,9日臺北市議會舉辦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跟各局處,共同討論極端高溫的因應之道,同時去年剛成立的國家環境研究院,也跟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簽下合作備忘錄,整合雙方資源,為臺灣面對氣候變遷下的調適工作奠定基礎。 毒辣太陽下民眾熱到受不了,近年來氣候變遷,極端高溫在首善之都臺北市特別明顯。 記者 劉宜頻:「根據2024氣候變遷分析報告統計,臺灣6個百年氣象站,臺北站的平均日最高溫,是6個測站中最高的,主要就是因為臺北的盆地地形,熱島效應尤其嚴重。」 都市的高度開發加上人為活動,產生大量碳排,加劇高溫氣候,息息相關的都市規畫更必須審慎。 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 王价巨:「當你不把氣候的條件放進來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辦法在後端去因應跟處理,所以規畫跟設計,會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那我們如何在透過規畫設計,把風廊、風道留出來,把必要的這些植栽空間留出來,把水體做最好的運用,這個必須要在都市規畫的層級,來做這樣的一個工作。」 極端高溫,可能造成中暑、熱衰竭等熱傷害,嚴重可能導致死亡,根據臺北市消防局的資料,今年截至8月25日,就受理了46件因熱浪引起的救護案件,而高溫氣候,對長期戶外環境下工作的勞工來說,更是巨大的衝擊。 社團法人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祕書長 黃少薇:「只要到高溫的話,它很有可能會造成橫紋肌溶解,甚至就是非常的剛剛講到的那個,生產力的降低,那我們後來找到這個水冷服的時候,是讓他去穿戴,然後搭配移動冰箱,那他穿了之後,他的確是有達到舒適的效果。」 面對當前的氣候變遷挑戰,去年8月剛成立的國家環境研究院,9日則跟災防科技中心簽下合作備忘錄,未來將藉助災防科技中心,豐富經驗跟專業能力,朝向「環境部智庫」的目標邁進。 國環院院長 劉宗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他們有很好的資料庫,那這些對我們的調適的,未來調適工作的運用,有非常大的幫忙,所以我們會從科研角度,運用這些基礎資料然後進一步擴展,因為對我們來講,他們就是上游跟中游的資料庫,我們要再往下,中下游往下去做策略的研擬,這些對我們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資訊。」 國環院強調,氣候變遷需要各單位合作,透過整合雙方資源,為國家在氣候變遷下的調適工作,奠定重要基礎。